第四十二章 争宠夺储(2)

  “见过国公。”魏王李泰向魏征施了一礼。虽然李泰的爵位高于魏征,但魏征有“参预朝政”的名义,居于宰相之职。李泰向魏征行礼,虽有过分之嫌,却也不算违了“礼法”。 ’

  魏征向李泰回了一礼,目视着李世民:“不知皇上召来微臣,是为了何事?”

  “朕只是想见见爱卿,没什么大事。”李世民答道。

  魏征一笑,心中道——皇上若无大事,决不会召我入宫。今日太子、魏王俱在,皇上只怕是要与我议论废立之事。朝廷之中,臣下最难应对的,便是废立之事,我可得小心在意。

  “乾儿、泰儿,朕曾命你们熟读《隋书》,你们可否读过?”李世民问着两个儿子。

  “儿臣已将《隋书》熟记在心。”魏王李泰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儿臣……儿臣读过《隋书》。”李承乾迟疑了一下,才答道。

  “知道朕为何让你们熟读《隋书》吧?”李世民又问。

  李承乾、李泰都垂下了头,默然不语。

  “我大唐天下,乃自隋乱而得。隋室二世而亡,子孙灭绝,甚为可怖。读史书可以知兴亡之道,你们生于帝王之家,尤其不可不明兴亡之道。”李世民说道。

  “皇上之言,儿臣当牢记在心。”李泰诚恐地说道。

  “儿臣记着。”李承乾勉强说了一句,心中大为怨恨——

  自古以来,只有人君可知兴亡之道。我乃国之储君,当知兴亡之道。李泰虽然贵为藩王,也是人臣,为什么要知道兴亡之道。

  皇上啊皇上,就因为我腿有残疾,你便看我不顺眼,要改立魏王为储君么?

  哼!李泰啊李泰,你要夺了我的太子之位,只怕不那么容易。

  我可不是当年的李建成,也决不会做当年的李建成。

  “你们知道这《隋书》是谁编撰的吗?”李世民又问道。

  “是郑国公。”李承乾、李泰答道。

  “嗯。”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魏爱卿满腹才学,见识卓著,实为帝王之良师也。《隋书》之序、论,俱为魏爱卿亲笔所撰,你等须细心研读,当大有收益也。”

  “儿臣不仅将《隋书》序、论熟记在心,且可背诵。”李泰说道。

  “当真如此吗?”李世民大喜地问着,同时扫了李承乾一眼。

  李承乾脸色阴沉,默然不作一声。

  “泰儿可将史臣对隋高祖的议论背给朕听听。”李世民说道。

  “遵旨!”李泰回答道,朗声背诵起来——

  史臣日:高祖龙德在田,奇表见异,晦明藏用,故知我者希。始以外戚之尊,受插孤之任,与能之议,未为当时所许,是以周室旧臣,成怀愤惋。……坟土未干,子孙继踵屠杀……天下已非隋有。惜哉!迹其衰怠之源,稽其乱亡之兆,起自高祖,成于炀帝,所由来远矣,非一朝一夕。其不祀忽诸,未为不幸也。

  “好,好!”李世民大声喝起彩来,“泰儿果然聪明好学。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承乾却是怒形于色,鼻孔里轻蔑地哼了一声。

  “承乾,《隋书》的序、论,你能给朕背上一段吗?”李世民转过头,逼视着李承乾问道。

  “儿臣不能。”李承乾咬了咬牙,低声答道。

  “你身为储君,不通文墨,将来怎可治理天下?”李世民怒声问道。

  “儿臣也能诵读诗文,并非是不通文墨。”李承乾大声答道。

  李世民冷笑起来:“你也能诵读诗文?好,你就给朕诵读一首。”

  李承乾横了李泰一眼,朗声诵道——

  昔年怀壮气,

  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

  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

  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

  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殄静,

  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

  属目驻华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