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微臣记错了?”长孙无忌不安地问。
“不是爱卿错了。是朕错了,是朕错了。”李世民说道。
“皇上如何错了?”长孙无忌大惑不解——
他背诵的一首诗,名之为《临洛水》,为李世民在洛水(今陕西境内)岸边游猎时所写,是李世民最得意的诗作之一。
李世民不答,缓缓吟诵道——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燕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长孙无忌听出,李世民吟诵的,是汉武帝刘彻游汾阴时所作的《秋风辞》。
“当时朕游洛水时,想起了汉武帝的《秋风辞》,就作《临洛水》嘲之,以为汉武帝空有雄主之名,却无端出哀情,既不能忘怀‘佳人’,有好色之嫌,又惧老怕死,毫无明主气度。其实,人生而有情,谁又能忘怀‘佳人’?人生而畏死,谁又能不惧衰老?”李世民说道。
原来是皇上怀“佳人”而神伤啊。长孙无忌想着,心中不觉有些感动,眼中也湿润起来。
“皇后已然升于仙界,皇上不必挂怀。”长孙无忌劝慰道。
此时此刻,李世民所不能忘怀的佳人,自然是长孙皇后。
“古来后妃之贤,无过于朕之皇后也。惜乎皇后归天之际,年仅三十六岁。上天为何如此不仁,使朕不能与皇后白头偕老?”李世民感慨地说道。
哼!你所宠爱的美女不可胜数,从来未将皇后放在心上。此刻皇后去世了,你倒如此作态,以为我看不明白么?长孙无忌心中忿忿说道。
李世民的一番表白,反倒使长孙无忌生出的感动之情消失得无影无踪。
长孙皇后的早逝,使长孙无忌心中十分伤痛,但并不如何悲哀——
太子李承乾和皇上宠爱的魏王李泰俱为长孙皇后嫡子,俱是他长孙无忌的嫡亲外甥。
他长孙无忌的亲贵地位,朝中依然是无人可及。
在李世民的感慨声中,众人已走到了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下。
当日王远知养性修炼的石洞依然存在,只是洞口再也没有白雾缭绕,洞口前的石径上亦是生满野草,好像很久无人走过。
难道王远知已不在洞中?李世民愣住了。
李世民这次来到洛阳,并不想“游猎为乐”,他只是想见见前知一千年,后知五百年的奇人王远知。
李世民想让王远知告诉他——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长生之术?
“王先生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消息了,想来他必是离开了此处。”长孙无忌忙说道,心中十分懊悔——早已把王远知这个人忘在了脑后。如果他知道李世民仍然对王远知大感兴趣,一定会在事先打听一番王远知的下落,并准备好一套应答之词。
“王先生定是已经修炼成仙,羽化登天了!”李世民说着,声音里透出无比的羡慕之情。
“记得王先生当初说过,他与皇上只有一面之缘。今日皇上见不到他,也是早已注定之事。”长孙无忌说道。
“世上的一切,难道都是早已注定的吗?”李世民问。
“俗语云——生死由命,成败在天。说的便是世上的一切,俱为命中注定。”长孙无忌道。
“那么上天又会让朕活多久呢?”李世民问道。
“这……”长孙无忌不知如何回答,心中却什么都明白了——
李世民和汉武帝一样感到“少壮几时奈老何”,要找到王远知寻求长生之术。
“朕也不相信长生不老。朕只想多活几年,安排太子之事。”李世民神情悲哀地说道。
“皇上春秋鼎盛,奈何出此不祥之语?”长孙无忌惶恐地说道。
“春秋鼎盛?”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朕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了。记得当年朕来此地,精神弥壮,毫无劳累之感。而今走了这些山路,却腰酸腿软,甚是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