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奉天竭诚敬(1)

  夜已三更,秦王府后院寝殿中仍是烛光通明,亮如白昼。

  李世民盘腿坐于席上,身前的木案上面堆满书卷。他一会儿展开这卷,一会儿又展开那卷 ,聚精会神地看着,时时眉头紧皱,时时又微微而笑。

  看到得意处,他还拿起笔,反反复复地在纸笺上写着。

  “王爷,是什么书,你看得这样入神,连妾妃来了也不知道。”长孙氏在李世民 身后说道。

  “唉!以前我只知习练弓马,不知用心读书。如今悔之已晚,只有多加努力,追回往昔虚 抛的时日。”李世民叹道。

  “啊!这是《太公六韬》、这是《尚书》。嗯,《尚书》词意古奥,最是难懂,王爷竟也 看得如此饶有兴致,妾妃实在是钦佩无地。”长孙氏看着木案上的书卷,又是惊讶又很满意 地说着。

  近些时来,李世民简直成了个书痴,只要有一点空余时间,就一头扎在书案上。

  李世民看书的时间多了,看阴月儿、卫碧烟二人歌舞的时间就少了。而书卷又都放置在长 孙氏居住的寝殿里,长孙氏精通书册典籍,看过的书极多,李世民每每和长孙氏论起书中之 事,谈得眉飞色舞。

  有时李世民和长孙氏谈得高兴,直到半夜,往往就留宿在寝殿里。

  长孙氏也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感到了她是王妃,是李世民的正室夫人。

  她也再很少去看那些描叙空闺思妇孤独寂寞心情的诗文。一来是她的心情已不同于往昔, 二来李世民最感兴趣的书籍都是策论兵略或历朝史志。她也必须多看此类书籍,方能与李世 民谈得投机。

  “《太公六韬》深沉博大,文武权略战策兼备,许多精妙之处远远超出《孙子兵法》,实 为古今第一奇书。只是所言俱为周文王、武王时事,而《尚书》中亦有文、武之言,对照相 看,获益甚多。征薛仁杲时,诸将以为我制敌之策都是由心而生,乃天纵英武。其实,我 所 思所想,俱从《太公六韬》中得之。三国时刘备也极重视这卷书,在遗诏中还与诸葛丞相反 复谈过此书。可惜那位诸葛丞相大约忙于政务,对这《太公六韬》习之甚少,以至未能北伐 成功,兴复汉室,抱憾终身。”李世民感慨地说着。

  “诸葛丞相素为后人敬仰,言其既有忠心,亦富谋略。但听王爷之意,那诸葛丞相似是缺 少谋略,与前人之言,甚不相合。”长孙氏道。

  “诸葛丞相起自布衣,初出茅庐,就联兵东吴大破曹操,又西取巴蜀,遂使天下三分,不 能不说他完全没有谋略。且其忠心耿耿,匡复汉室之心可昭日月,实乃古今少见之贤人。然 其长于治国,不善战事,又缺乏机变,也不明时势,至少犯了三忌。其一,他过于强调 兴复汉室,讨伐汉贼。这样他势必自居正统,与曹魏毫无妥协的可能,非得紧紧依靠东吴不 可,一旦与东吴失和,则两面受敌,顾此失彼,难以支撑。当时天下离乱,汉室已尽失人心 ,也不宜以兴复汉室为号召。《太公六韬》言,‘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诸葛丞相实在应把心思用在‘同天下之 利’上,以号召民心,规取天下。其二,《太公六韬》言,‘发之以其阴,会之以其阳。’ 其意为行军征战要秘密准备,一旦时势使然才可明示兵锋,震骇敌心。诸葛丞相本应借刘备之死,佯装势弱,使曹魏不加防备,将兵锋转到东吴,然后暗中储备粮草,训练士卒。一旦曹魏空虚,则立即大举攻击,出其不意,一举削平中原。可是诸葛丞相却恨不得在一日之内就出兵北伐吞灭曹魏。每次出征之前又以仁义之师、匡复汉室相许,大肆宣扬,使曹魏始终 能够倾 全力防备西蜀,没给诸葛丞相任何可乘之机。其三,蜀汉地僻人少,与曹魏相比,明显处于 弱小之势,以弱击强,非出奇制胜不可,《太公六韬》中有一篇‘奇兵’,专论以奇兵胜敌 之谋,极是有理。然而蜀军几乎每次出征,都以正谋对敌,少使奇谋。这样的结果是曹魏每 次都能以其强大,从容拒战,使诸葛丞相劳而无功,徒伤士气。其实,蜀汉中也有人明白须 以奇兵胜敌。诸葛丞相每次北伐,部将魏延都请求率兵万人,迂回别路,作为奇兵。偏偏每 次都为诸葛丞相拒绝,使后人慨叹不已。诸葛丞相六次北伐,只有一次用过奇兵。那一次他 声言出斜谷,而实际上却是直攻祁山,大出曹魏意料,一下子就攻取了天水、安南、安定三 郡 。若非后来部将马谡不听节制,致使全军后退,必能趁胜直入关中,袭取长安。诸葛丞相既 犯此三忌,又安能成功?”李世民滔滔不绝地说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