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专题->辽金简史-> 第四章辽朝的衰亡 第一节辽兴宗和辽道宗的统治

  第四章 辽朝的衰亡 第一节 辽兴宗和辽道宗的统治 太平十一年(兴宗改景福元年,1031年),辽圣宗死,长子耶律宗真即位,为辽兴宗。兴宗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工诗词,善书画。他统治时期,继圣宗之后,进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在文治方面有所发展。但兴宗热衷于佛、道,满足于表面上的繁荣昌盛,缺乏孜孜求治之心,又受制于太后萧耨斤,没有大的建树,却逐渐滋长了奢靡逸乐的习气。这一时期,辽朝君臣陶醉于表面上的富强、繁荣、和平景象,以强国自居,对潜在的社会危机缺乏必要的警觉,没有采取防范和缓和矛盾的措施。辽朝的统治已开始了由盛转衰的过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斗争再起,社会矛盾也逐渐尖锐。

   一 辽朝由盛转衰 (一)钦哀之变 圣宗仁德皇后(齐天皇后)萧菩萨哥,生子不育,养宗真如己子。圣宗遗命立宗真为帝,萧菩萨哥为皇太后。宗真生母、圣宗元妃萧耨斤却自立为皇太后,史称钦哀皇后。

  萧耨斤素与萧菩萨哥不睦,既为太后,把持朝政,便着手陷害后者。景福元年六月,她指使护卫冯家奴、宫分人耶律喜孙诬告北府宰相萧浞卜(又作萧锄不里)、国舅萧匹敌与齐天皇后等夺权谋反,杀浞卜、匹敌,迁齐天皇后于上京,并借此诛除旧臣,引诸弟参政。后弟孝穆、孝先、孝友先后分别为南、北府宰相,北院枢密使,南京留守,西北路招讨使等,萧氏奴隶任防御使、团练使、节度使者至几十人。“南北面蕃汉公事率其兄弟掌握之。凡所呈奏,弟兄聚议”①。兴宗“不亲庶务”,处于无权地位。

  重熙元年(1032年),钦哀皇后遣人至上京杀齐天皇后,兴宗怀念养育之恩,不忍加害,钦哀终不从,齐天皇后死于上京囚所。三年,皇太后萧耨斤与弟、北院枢密使萧孝先谋废兴宗,立少子耶律重元(宗元)为帝。重元将阴谋报告了兴宗。兴宗又与耶律喜孙定谋,废除太后,幽禁于庆州,使守圣宗陵寝,兴宗始亲政。史称“钦哀之变”。

  兴宗从太后手中夺回了统治权,却未能解决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冲突。皇弟重元在粉碎钦哀政变中有功,同时拥有自己的势力,对皇权又形成了新的威胁。为了调整与重元的关系,兴宗封他为皇太弟,并许诺传位与他,使他判北南院枢密使事,赐金券,这就给辽朝的统治制造了更大的隐患,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兴宗认为“天下无事,户口繁息”②,欲继其父之后,再建伟业,于是将目标转向了宋和西夏,以军事讹诈和政治交涉的手段向宋索取关南十县,迫使宋朝增加岁币;为了进一步控制西夏,又两次兴兵代西夏。但对西夏的战争,并未取得预期的胜利,却暴露了辽朝实力下降的事实。东北、西北的防务又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应付渐形支绌。

   (二)边防戍守,役重民困 圣宗东征高丽,西降阻卜诸部,虽有拓土广地之功,却难免边防戍守之劳。圣宗后期,辽军驻守鸭渌江东,戍役之重已难于应付。萧韩家奴指出:“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①至兴宗时,富户服役,多已贫困,“苟无上户,则以中户当之”,时日既久,民户贫困日甚一日,以至难于征到可为代役之家。东北边防状况如此,西北戍守之役更重于别处,成为辽朝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兴宗曾以“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的原因询访于群臣。萧韩家奴以“如无西戍,虽遇凶年,困弊不至于此”为对,建议撤回西北、东北边镇戍军,缩小戍守范围;加强南部边防;同时希望统治集团“节盘游,简驿传”,“戒奢侈”,“轻徭省役,使民务农”,以发展生产。②兴宗虽以他为“大儒”,日见亲信,却未能采纳他的意见。

  当年屯田镇州的耶律唐古也指出:“自建可敦城以来,西蕃数为边患,每烦远戍。岁月既久,国力耗竭。不若复守故疆,省罢戍役”③。

  有识之士虽已认识到潜伏的危机,并提出了缓和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的措施。而辽兴宗却沉醉于“南北无事”、内府储积尚丰的表面繁华景象之中,“拓落高旷,放荡不羁”,与佛、道教上层人物密切往来,甚至任他们以显官。萧耨斤被囚于庆州,群臣屡劝谏接回奉养,兴宗都不予理睬,而听了僧人讲报恩经后,即遣使迎回。在他的影响下,崇佛之风日盛,契丹贵族舍子女为僧尼,舍金钱供奉寺院者日益增多。群臣求治之心日减。

  政治上的无所作为,生活上的日益奢侈,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加剧,影响了辽朝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人民负担的加重,造成了农民和部落民的贫困,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渐趋激化,甚至爆发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 辽道宗统治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重熙二十四年(辽道宗改为清宁元年,1055年),辽兴宗死,子耶律洪基即位,为辽道宗。

  辽道宗自即位之日起,就面临着日益加剧的政治危机。钦哀之变失败后,皇太后与耶律重元把希望寄托在对兴宗的继承上。由于兴宗的妥协、忍让,皇太后的支持,重元日益骄纵不法,朝臣无敢言其非者,且久处戎职,握有兵权,对兴宗和道宗都是很大的威胁。

  重熙后期,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兴宗与重元的矛盾已逐渐尖锐化、表面化。双方甚至都在谋求宋朝方面的支持,①争夺已到了箭拔弩张的地步。兴宗死后,这个难题便留给了辽道宗耶律洪基。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辽道宗听政的第二天,就册重元为皇太叔,享有入朝免拜、不称名的特殊待遇。第二年又任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清宁四年(1057年)再赐金券,尊宠倍至。但是,这些措施并未奏效,夺取皇位的阴谋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之中。

   (一)滦河之变 清宁三年(1057年),重元母钦哀皇后死,他失去了一个有力的支持者。但他的儿子涅鲁古已长大成人,涅鲁古的野心和阴狠决不在其父之下,重元又增加了一个同谋和积极行动者。涅鲁古屡以篡夺皇位事鼓动重元。七年,他们策划让重元称病,请道宗至帐视疾,乘机行剌,没有成功。九年七月,道宗秋猎太子山,住滦河行宫。重元父子认为有机可乘,迁他们的行帐逼近道宗行宫。耶律良得到重元父子的诗,得知其夺权计划,遂告知皇太后。太后称病召道宗,告以重元、涅鲁古的阴谋。道宗遣使召涅鲁古,涅鲁古扣留使者不赴召。使者割破帐幕得以逃回,道宗知事情紧急。仓卒中,南院宣徽使耶律仁先环车为营,率领官属、近侍三十余骑迎战。涅鲁古被杀,重元负伤,余众逃散。同党耶律撒剌竹劫奚族猎夫赴援,与重元兵合,黎明再战。南京统军使、北院宣徽使萧韩家奴劝谕猎夫投戈勿战,奚族猎夫奔溃,撒剌竹战死。重元见大势已去,北走大漠,穷蹙自杀。

  滦河之变消除了30年来对皇位的威胁,重元叛党多被治罪。但辽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并没有结束。此后接二连三地又有陷害皇后、太子的悲惨事件发生。

   (二)耶律乙辛擅权 滦河之变中,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乙辛与耶律仁先等共同反击重元,保护了道宗。事件平息后,道宗论功行赏,以仁先、乙辛分别为北、南院枢密使,并分别授封为晋王、魏王,赐功臣名号。乙辛逐渐专恣,排挤仁先,培植个人势力,专权跋扈。

  大康元年(1075年),皇太子耶律浚奉诏总领朝政,整饬法令制度,处事公正,乙辛的权势受到了威胁和限制。他指使皇后萧观音的奴婢单登和教坊伶人朱顶鹤诬陷皇后与伶人赵惟一私通,道宗使乙辛及其同党北府宰相张孝杰共同审理,遂以所诬为实,陷皇后于死地。然后又盛称其党萧霞抹的侄女美丽、贤惠,使道宗纳为皇后,为自己的党援。

  皇后既死,太子浚忧形于色,乙辛深感不安,又将打击陷害的矛头指向了太子。林牙萧岩寿向道宗密奏:“乙辛自皇太子预政,内怀疑惧,又与宰相张孝杰相附会,恐有异图,不可使居要地”①。道宗使乙辛出任中京留守,但不到半年,又召回仍为北院枢密使。

  乙辛再任枢密使后,加紧了陷害太子的活动。大康三年(1077年)五月,乙辛指使同党诬告南院大王耶律撒剌、知北院枢密使事萧速撒等8人谋立皇太子。道宗查无实据,但令速撒出为上京留守,撒剌为始平军节度使,流护卫撒拨等六人于边地。六月,乙辛又指使其同党牌印郎君萧讹都斡出首,诬称:“耶律撒剌等谋害乙辛,欲立皇太子事,臣亦预谋。今不自言,恐事泄连坐”。②道宗又使乙辛、孝杰等审理。于是囚皇太子,杀速撒、撒剌等数十人。不久,又废皇太子为庶人。十一月,乙辛同党杀皇太子于囚所,以病死上奏。道宗召太子妻,乙辛党又杀之灭口。五年,道宗出猎,乙辛又请将皇孙延禧留在自己身边。在北院宣徽使、同知点检萧兀纳的一再提醒下,道宗才开始怀疑乙辛,令其出任知兴中府事。七年,乙辛以它罪被杀。乙辛擅权14年之久,凡不与他结党和敢于揭露他的人,先后被排挤出朝或陷害致死,时谚称“宁违敕旨,无违魏王白帖子”③,以致皇后、太子被诬陷致死,造成了辽朝历史上统治集团中最大的冤案和道宗本人最大的悲剧。

  这场悲剧的发生,暴露了辽朝政治的腐败和道宗的昏庸。道宗不辨忠奸,世掌辽朝大权的皇族、后族竟然也无人为皇后、太子辨白,可见上层统治集团的矛盾之深和斗争之残酷。这场斗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钦哀之变、滦河之变的继续。自钦哀执政,引用后族,国舅少父房势力增强,左右了朝政,宗室间的争权斗争已变为后族对皇权的操纵。这是辽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一大特点。

   (三)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 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激化,政治的腐败,极大地影响了辽国政局的稳定,削弱了统治力量。长期受辽朝控制和直接统治的各族人民也乘机起兵抗辽。自咸雍三年(1067年)至寿昌六年(1100年),辽朝境内及属部相继爆发了武装反抗契丹贵族统治的斗争,其范围广泛波及到辽朝南境、东北、西北和西境。

  咸雍三年,南京道爆发了新城县民杨从领导的农民起义,且自置官属;五年,阻卜和五国剖阿里等部分别起兵抗辽;九年,乌古敌烈部民杀节度使起兵,辽的南部、东北和西北都发生了人民的反抗事件。这些局部的、小股的反抗活动虽相继遭到镇压,却是更大规模反抗活动的前奏。

  大安八年(1092年),阻卜酋长磨古斯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反辽斗争。磨古斯属北阻卜。大安五年(1089年)磨古斯继承先人受辽任命为北阻卜诸部首领。八年,辽朝属部耶睹刮犯边,西北路招讨使耶律何鲁扫古令磨古斯助辽军讨伐,俘获甚众。辽军再讨耶睹刮时却袭击了磨古斯,于是磨古斯杀辽金吾吐古斯,起兵反抗。九年春,何鲁扫古与都监萧张九前往讨伐,为阻卜所败,二室韦、拽剌、北王府、特满群牧和宫分等军损失惨重。何鲁扫古被撤职,另以西南面招讨使耶律挞不也领西北路招讨司,意在招抚。十月,磨古斯诈降,乘虚袭击辽军于镇州西南,杀耶律挞不也,表示了抗辽的决心。

  在磨古斯抗辽斗争的影响和鼓舞下,辽的西部、西北部各游牧部族相继再起,北至胪朐河流域,南至倒塌岭,所在蜂起,茶扎剌、拔思母、达里得、耶睹刮、颇里八、梅里急等部都加入了抗辽行列,西北路招讨司已无力控制局面。辽廷不得不向诸路征兵,组织大军再度讨伐。十一月,以左夷离毕耶律秃朵、围场都管撒八并为西北路行军都监,率兵讨磨古斯;南院大王、同知南京留守事特末派郑家奴往援倒塌岭,对西北属部进行全面镇压。辽军的全面征讨虽屡有小捷,却不曾给反抗势力以重创,拔思母、达里得等屡降屡起,磨古斯的威胁一直没有解除。

  十年(1094年)四月,辽又以知北院枢密使事耶律斡特剌为都统、耶律秃朵为副都统、龙虎卫上将军耶律胡吕为都监,派积庆宫使萧乣里督战,以强大的阵容再讨磨古斯。但这次各游牧部族的反抗斗争波及面广,参与的部族多,虽不曾联合,却能彼此呼应,使辽军陷入了被动。当斡特剌等集中大军讨伐磨古斯时,敌烈部又袭击了西北路招讨司,招讨司出战不利,敦睦宫太师爱奴父子战死。与此同时,阻卜又袭倒塌岭,尽掠西路群牧马匹。半年之后,辽军在军事上略有转机,它先后击败北阻卜四部、耶睹刮、梅里急等,各部酋长又相继归命、入贡,返回故地。磨古斯势孤,终于在寿昌六年(1100年)被擒,并被处以磔刑,轰轰烈烈的游牧民反抗辽朝的武装斗争被镇压了。

  这次游牧民的反抗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却给了辽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辽廷动用了部族军、宫分军、诸路兵和禁军,并借助于西夏,历时8年才将这次反抗斗争平息下去。自此以后,辽对周边各族的控制力量削弱了,女真和蒙古各部得以乘机发展和兴起。

  

  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5。

  ②《辽史·萧孝穆传》。

  ①《辽史·萧韩家奴传》。

  ②《辽史·萧韩家奴传》。

  ③《辽史·耶律唐古传》。

  ①重熙二十三年(1054年),宋使王拱辰见辽朝皇太后和兴宗于混同江,他记载了这样一段事实:“契丹国母爱其少子宗元(即重元),欲以为嗣,问拱辰曰:‘南朝太祖、太宗,何亲属也?’拱辰曰:‘兄弟也。’曰:‘善哉,何其义也。’契丹主曰:‘太宗、真宗,何亲属也?’拱辰曰:‘父子也。’曰:‘何其礼也。’既而契丹主屏人,谓拱辰曰:‘吾有顽弟,他日得国,恐南朝未能高枕也!’”参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

  ①《辽史·耶律乙辛传》。

  ②《辽史·萧讹都斡传》。

  ③《文献通考》卷346,《四裔二十三·契丹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