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流亡日、美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国内参加讨袁失败的国民党人也陆续来到东京。孙中山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认为宋案发生后,即应兴师讨袁,但党人多不听从他的指挥,坐失良机,致使袁世凯得到了“大借款”,可以从容布置,因此对黄兴颇多责难①。孙中山认为党员不听他的号令,是失败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分子太复杂,已不能起作用,主张解散国民党,另行组党。并表示他要做真党魁,不愿做假党魁,党员必须绝对服从党魁的命令。黄兴对孙中山的责难做过些解释,但仍表示:“南京事败,弟负责任,万恶所归,亦所甘受。先生之责,固所宜然。”①对于“二次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黄兴认为:“乃正义为金钱权力一时所摧毁,非真正之失败。试翻中外之历史,推天演之公例,未有正义不伸者。最后之胜利,终归之吾党。”①黄兴不赞成另行组党,主张国民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加以整顿、扩充,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反袁的其他革命分子,以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奋斗。
1914年春,孙中山在东京筹备成立中华革命党。规定党员入党一定要写誓约,井且一定要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按上中指指模。孙中山自己的誓约则为“统率同志,再举革命”。经孙中山审定的《中华革命党章程》规定:党员分为三等,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普通党员;首义党员是元勋公民,协助党员是有功公民,普通党员是先进公民;在革命时期内,非党员不得有公民资格②。黄兴对此很不赞成,他认为无论仍用国民党的名义或者另组新党,领袖非孙先生莫属。但若要在誓约上写明“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这就是服从一个领袖,为一个人干革命;如果还要在誓约上按指模,那就像犯罪的人写供词一样,两者都违背了自由平等的精神。至于党员入党之后,都是共患难同生死的革命同志,应该一律对待,而不应划分等级,更不应以所谓“功勋”、“有功”、“先进”公民享有权利不同相号召。因为党员是为尽革命的义务而入党的,不应当贪图个人的权利和享受。③黄兴当面向孙中山陈述过这些意见,但孙中山表示,一切要按他的计划进行,愿附从者,必须绝对听他的号令。并写信要求黄兴“静养两年”,以便他发动“三次革命”①。黄兴于是决定远游美国,“静养”一个时期,以便孙中山发展抱负。黄兴在动身前夕,在寓所与孙中山话别,孙中山写了一副集古句对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②对联意味深长。1914年6月30日,黄兴从横滨乘轮船赴美。
黄兴于1914年7月抵达美国,在旧金山和纽约稍作停留后,居住在费城郊区。他同日本及国内一些革命同志经常有函电往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发表演说、编印资料、撰写文章,向美国公众舆论和华侨宣传反袁。1914年秋,黄兴还发起抵制袁世凯向美国政府借款的运动,对于美国政府中止与袁世凯的代表接洽借款条件,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还在美国展开筹款工作,在给国内友人的信中写道:“关于此间筹款等事,弟能力所及者,当尽力为之,冀为公等之助。华侨筹款已经发起,当嘱其随集随汇。”③在旧金山居留时,黄兴曾聘一美国教师讲授美国政治及地方自治情况,以为将来建设作准备。
黄兴虽身居美国,但仍一直与国内反袁势力保持较密切的联系,共同策划反袁斗争。1915年9月底,蔡锷派专人送封密信给黄兴,信中谈及国内形势及袁世凯阴谋称帝的种种活动,并提出他自己准备秘密出走和在西南发难的计划,征求黄兴的意见。黄兴接信后,立即命儿子黄一欧和秘书石陶钧先后离美回国,参加倒袁运动。在黄兴所派的石陶钧、张孝准等协助下,蔡锷从天津经日本、上海、香港秘密到达昆明,组织和领导了云南护国战争。为了扩大讨袁战线,黄兴于云南起义前夕,写信给不甘附逆的社会名流,如张謇、汤寿潜、唐绍仪等,以及可争取的地方将领,如广西的陆荣廷,动员他们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1月,黄兴电促柏文蔚等在南洋筹款接济云南护国军;又密令刘揆一、居正等联合北方同志,“图谋直、鲁革命,以响应南方”。护国战争进展顺利,袁军溃不成军,贵州、广西、广东、浙江、陕西等先后宣布独立。
这时,国内各方面的函电纷纷飞来,要求黄兴早日回国,主持讨袁运动;孙中山也电邀他回国并肩讨袁。黄兴遂于1916年4月22日自旧金山启航,5月9日到达东京,即发表讨袁声明。5月下旬收到先期返沪的孙中山来信,分析了反袁形势,嘱其向日政府借款,购买军械,以建立革命新军。此后,黄兴多方奔走,并不断为此事与孙中山电商。至5月底,日方允借500万日元。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举国声讨,众叛亲离,忧惧而死。黎元洪代行大总统职。于是借款练兵之事乃作罢。
1916年7月8日,黄兴回到上海,和孙中山一道致力于讨袁善后和党内团结的工作。两人商谈国事,一如往昔。
10月10日,黄兴胃病复发,吐血数盂,卧床不起,延至10月31日溘然长逝。1917年4月,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①《黄兴集》,第243页。
①参见《黄兴集》,第458页。
①《黄兴集》,第356页。
②《黄兴集》,第357页。
③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1册,第162页。
①参看黄一欧:《护国运动见闻杂忆》,载《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79—80页。
②《黄兴集》,第360页。
③毛注青编著:《黄兴年谱长编》,第430页。
第七节流亡日、美
中国通史
白寿彝总主编;王桧林,郭大钧,鲁振祥卷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