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清苦克俭

  第二节 清苦克俭

  于成龙从为官的那天起,终其仕宦生涯,他的生活一直是很清苦的,克勤克俭,以澹泊为乐。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哪级官位上,都未尝有丝毫改变。

  于成龙在罗城县长达七年,这段时间是他为官的三分之一,他生活在一个极其艰难的环境,却与当地百姓同甘共苦,不贪不占,将生活保持在最低的水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自黄冈同知任上及以后,他从穷乡僻壤逐渐迁向繁华之地,从破败的小县城迁至生活优越的大都市,他的政治与社会地位也迅速提高。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官职不断地提升,但是,他的生活却一如既往,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

  于成龙远离家乡,长期在外做官,职务频繁变动,从不携带家眷,独自一人生活,一切从陋从简。他从黄州江防道前往福建上任按察使,快要开船了,他催仆人上岸买萝卜,多达数石。船家不解地问:“这是贱物,买这么多干什么?”于成龙说:“我沿途吃饭,全靠这些东西,还可以压船呢!”①康熙二十年(1681)十二月,康熙帝因于成龙“在直隶居官甚善”,“特简任江南总督”②。按朝廷礼制,像于成龙这样的大员上任,沿途必有相应的接送,而他自己也要携带差役、随员一大批,以显示其崇高的地位和权威。但于成龙从河北到南京,一切排场和仪式全免,事先不做任何通知,为避免走漏风声,他不打扰驿站,不住沿途专设的公馆,而是自找宿店,自雇一辆驴车作为交通工具。正巧他的幼子来了,便陪他去上任。他身上仅带了制钱数十文,供沿途投宿之用。

  南京方面,已知朝廷旨意,于成龙即将到任。各级官吏早已听说成龙为官清廉刚正,很敬畏他,又想巴结他。因此,至到任之日,都出城远迎。可是,直等到中午,还不见人来。正在猜疑不定时,巡逻的差役报告说:于总督早已单车入府了。于是,群吏争先进献宴席、各色礼物。成龙一概回绝,弄得一城官吏不知所措。

  于成龙日常食用极为简陋,“日食粗粝”,“佐以青菜”。对他来说,最好的菜要算豆腐,他每天早晨,从市场上买回二斤豆腐,足够一日之用。在他的餐桌上,从无鸡鸭鱼肉,“终年不知肉味”。①江南人传为“于青菜”。于成龙喜欢半夜饮酒,每次以半壶为限,其价钱不过五厘钱而已。他在湖北做官时,长子前来探望。儿子要回家时,成龙才买了一只腌鸭,只切了一半给儿子,供作途中食用。这些事传开,人们给他编了一首歌谣:“于公豆腐量太狭,长公临归割半鸭。半鸭于公过夜钱,五厘酒价何处拈。”②南方人有喝茶的习惯,他的仆人也习以简朴,每天采摘衙门后院的老槐树叶当茶饮用。天长日久,槐树叶子都被采光了。他对自己的子女也是严格要求,从不准穿华贵的服装。他的子女冬天穿民用的褐衣,或木棉袍,未曾穿过一件珍贵的裘衣。③他到了江南总督任上,虽然官位显赫,收入增多,可他的生活还是那么清苦,每天食用依然是粗食、青菜。遇有荒年,他继续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日以屑糠加少许米做粥喝。即使家属探亲,或客人来,也是以此粥相待。他说:“如法行之,可留余米赈饥民也。”④于成龙轸念饥民之心,并非说说而已。江南习俗侈丽,讲究吃穿玩乐,特别是那些豪强地主、贪官污吏,竞相追求,大肆挥霍,从不顾及百姓的苦难死活。于成龙决心改变这种风气,他从自己做起,率先示范,大力倡导节俭。食用简陋,连他居住与办公的总督衙门也是如此。堂堂的总督府,空空荡荡,无一奢侈之物。据亲眼见过的人说,“几案间蛛丝鼠迹”,一个竹笥,装有他的朝服一件,一只锅,备烧饭用,再有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都无一物”。他的同僚以及满汉大臣们都不得不叹服:“于公清苦天下第一也。”①他自己做出榜样,便制定具体条例,严禁奢侈的各种表现。在他的倡导与强制下,“相率易布衣”,士大夫家减舆从,去排场,仪仗从简,毁掉涂有各种颜色的华丽装饰,婚嫁不用音乐。他到任才几个月,“政化大行”,社会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变,有些豪族巨猾被迫携家远避。②于成龙为官清廉之名,朝野上下皆知。康熙帝对他十分赞赏。康熙十九年十月,这位英明的皇帝对大学士们说:“居官者,宜以清廉为尚,官皆清廉,百姓自得遂其生矣。今朝臣有如于成龙之清者否?”③他把于成龙作为居官的榜样,让他的臣属们仿效,同时,要以于成龙为标准,去鉴别官吏的好坏。次年二月,康熙帝在懋勤殿第一次接见于成龙,称赞他说:“尔为今时清官第一,殊属难得。”又问起当年在黄冈剿抚“土寇”叛乱之事,再询问他的属吏中有无清廉的人,于成龙当即推荐知县谢锡兖、同知何如玉、罗京等人清廉。康熙帝又提到在此之前于成龙参劾知县赵履谦是正确的。于成龙回答说:“赵履谦过而不改,臣不得已而参之。”康熙帝很满意,最后说:“为政之道当知大体,小聪小察,不足为多。且人贵始终一节。尔其勉之。”①接见后,特赏赐钱物、良马,以示鼓励。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已六十八岁。康熙帝调江苏巡抚余国柱任左都御史、安徽巡抚涂国相任湖广总督,命成龙兼任江苏与安徽两巡抚事。不久,于成龙因病不治,至四月十八日死于任所。各将军、都统等地方大员及同僚、属吏都前来瞻仰遗容,只见室中空荡无物,仅在床头放着一个陈旧的方形竹制容器,里面装有一件绨袍,还有几只瓦罐,有的盛了一点粗米,有的盛了盐制的豆豉(此为大豆发酵后用盐泡制,供调味用)。仅此数物而已。②于成龙逝世的消息一传开,江宁(南京)市民百姓罢市,聚在一起痛哭,家家绘图像供奉祭祀。每天有数百、千人拥至衙舍哭拜,以至衙舍内外拥挤不堪。康熙帝得报,赐祭葬,根据他生前的为人和节操,谥“清端”。③于成龙逝世不久,内阁学士席(或写作锡)柱自福建、广东查勘海界回京复命,康熙帝还问到于成龙在江南居官时的表现。席柱以自己耳闻目见,如实作了回答。他说:“臣过江南,人俱说于成龙居官甚清。但因轻信,被属员欺罔。”康熙帝说:于成龙到总督任上,听说“居官不及前,变更素行。至病故后,始知其居官廉洁,甚为百姓所称。或于成龙素行梗直,与之不合者挟仇谗言,造作属下欺罔等语,亦未可定,是不肖之徒见嫉耳。”说到这里,康熙帝不禁感叹:“居官如于成龙者有几!”④于成龙去世的同年十一月,康熙帝巡幸至江宁,召见江宁知府小于成龙,勉励他说:“务效前督于成龙,正直洁清,乃无负朕优眷之意。”①他又对大学士等人说:“朕博采誉评,咸称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②康熙帝回到北京,仍追念于成龙一生劳绩,于十二月,特加赠太子太保,荫一子入监读书。③至雍正时,准于成龙入祀“贤良祠”。

  

  ①熊赐履:《于公成龙墓志铭》。

  ②《清圣祖实录》卷116。

  ①熊赐履:《于公成龙墓志铭》。

  ②陈廷敬:《清端于公传》。

  ③熊赐履:《于公成龙墓志铭》。

  ④《清史稿》卷277《于成龙传》。

  ①陈廷敬:《清端于公传》。

  ②《清史稿》卷277《于成龙传》。

  ③《清圣祖实录》卷92。

  ①《清圣祖实录》卷94。

  ②《郎潜纪闻》卷3。

  ③《清圣祖实录》卷115。参见《于公成龙墓志铭》。

  ④《清圣祖实录》卷116。499①《清圣祖实录》卷117。

  ②《清史稿》卷277《于成龙传》。

  ③《清圣祖实录》卷118。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