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俶塔看晓山

保俶塔[1]看晓山

山翠绕湖,容态百逞,独春朝最佳。或雾截山腰,或霞横树杪[2]。或淡烟隐隐,摇荡晴晖;或峦气浮浮,掩映曙色。峰含旭日,明媚高张;风散溪云,林皋[3]爽朗。更见遥岑[4]迥抹柔蓝,远岫忽生湿翠,变幻天呈,顷刻万状。奈此景时值酣梦[5],恐市门[6]未易知也。

西湖云水

西湖三面云山,中涵一湖碧水,山林青翠,倒映湖中,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清晨处处洋溢生发之气,最让人觉着朝气活力。早起,登上宝石山,在保俶塔下看西湖晨光中的三面云山。有时云雾在山间缭绕,山腰像被分截开来;有时朝霞横陈在树梢,将山树染上丰富的色彩;有时淡淡的烟岚在山间隐隐约约,朝阳像在缓流中迂回摇荡;有时山峦中的云烟沉沉浮浮、飘飘荡荡,掩映着黎明的天空。山峰托着旭日东升,明媚的朝阳展现在高空。晨风渐渐吹散山溪升腾的雾气,山林水岸清爽明朗起来。在保俶塔遥望远处的山岭像抹着柔亮的蓝彩,远山的云,忽而生出湿润的翠色来,各种变幻,天然呈现,瞬间幻化出万千形态。可惜啊,此时的美景,酣睡在梦中的市井百姓恐怕是欣赏不到了。

字里行间,竟读出深甫先生独享美景的小窃喜。

宝石山位于西湖北侧,保俶塔耸立在宝石山上。她为砖石结构的实心宝塔,是湖上的“美人”,俏丽秀美,如窈窕淑女,婷婷倩影印在湖天之上。她与南山静默如老衲的雷峰塔相映成趣,是湖上天际线令人注目的点睛之笔,成为西湖闻名于世的标志。保俶塔又名应天塔、宝石塔、宝所塔等,关于她由来的传说有很多。学界认为她建造之初是一座九级实心砖砌佛塔,最早建成时间应为五代吴越王钱俶时期(948—960),为保佑吴越忠懿王钱俶北上进京、平安归来而建。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塔坍,重修时改成七级。元、明时期,屡毁屡建。明万历七年(1579)被重修为七层楼阁式塔,可登高远眺。难怪高深甫先生看到的西湖云山视野更加开阔,气象万千。民国十三年(1924),保俶塔倾斜。民国二十二年(1933),时任杭州市市长赵志游及邑人组织重修,耗时四月,花费两万余元。重修后的保俶塔为八面七级砖砌实心塔,塔高45.3米,底层边长3.26米,塔刹构件倒是明代原物,可惜此后再也不能像深甫先生那样登塔看晓山了。

1996年年初的某日,时任杭州园林文物局岳庙管理处文物科长的沈立新等人发现保俶塔有拳头大的“铁块”从塔上坠落。这可事关游客生命安全。属地单位一方面购置高倍望远镜,组织人员对宝塔进行严密监察,一面加紧行文上报有关部门,要求对塔刹进行维修。经过勘察,为明代塔刹严重朽坏。1997年,维修工作启动,并专门按黄历挑了一个吉日,由沈立新主持“启顶”仪式,他亲手卸下七节青铜皮打造的刹尖以及火焰珠,其中在第六节刹尖发现刻有《普庵咒》,宝珠内藏有铜制经筒,上刻六字真言(梵文),筒内有朱书《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等物。这些纪念物应是1933年重修保俶塔时放入的。塔刹维修方案由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文保所的专家共同研究制订;华东设计院、杭州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杭氧集团铸造厂等单位参与了保俶塔新塔刹的维修更换工作。作为管理者代表,篆刻家沈立新还特别刊刻了一枚“保俶塔”石章置于塔顶。这枚石章的边款概述了这次修塔经过,以识后世。《浙江画报》还对此次维修作了题为《美女重梳妆》的专文介绍。后来,换下来的塔刹,也进行实地保护,放置塔旁,供人参观。盛世修塔,一时传为美谈。

明 卞文瑜《西子眉·宝石山》 故宫博物院藏

保俶塔下的这座宝石山,也曾被称为保俶山,是由侏罗系块状熔结凝灰岩构成的。山上多天然奇石,赭色岩石中嵌满闪闪发亮的玛瑙状晶体,每当阳光照射山体,满山流霞缤纷。尤其是朝阳或落日洒沐时,宝石山熠熠生辉,披着霞光的保俶塔分外耀目清秀。1984年,由《杭州日报》、杭州市园文局等单位发起举办的“新西湖十景”评选中,“宝石流霞”列入新十景。1989年,时年八十七岁的康有为(1858—1927)女弟子萧娴(1902—1997)题书“宝石流霞”,书法遒媚,刻于宝石山川正洞西20米的崖壁上。

宝石流霞

[1] 保俶塔,在西湖宝石山巅。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五代吴越王钱俶时期(948—960),为保佑吴越王钱俶北上京城平安归来所建。

[2] 杪,树枝的细梢。

[3] 皋,泽。林皋指泽边的林地。

[4] 岑,指山小而高。

[5] 熟睡。

[6] 城门,这里指居住在城门里的市井百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