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沈从文:文学批评家的独特足迹

第一章 沈从文:文学批评家的独特足迹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最杰出的、想像力最丰富的”1作家,是一个无法绕开的独特而巨大的历史存在,认真分析他创作的成败得失、客观评析他的价值意义、准确把握他的地位影响,对我们中国文学的进步乃至民族的发展,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非常需要强化对沈从文的认识和研究。然而,沈从文同时也是一位在广阔的批评天地里驰骋的个性鲜明的文学批评家。在各种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交锋激扬的年代,沈从文不仅作为文学创作实践者在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留下了《边城》等魅力经久不衰的文学经典,同时作为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着非凡不俗的表现,留下了一本综合批评文集《沫沫集》 (大东书局1931年初版),呈现了文学批评家的独特足迹。

第一节 作家与批评家的合体

沈从文 (1902~1988),苗族,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一个行伍世家,小学毕业后就当兵,辗转于湘川黔边境和沅水流域。1922年,沈从文只身从湘西来到北京,升学受挫便开始学习写作。此后开始在《晨报副刊》、 《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1926年出版第一个小说集《鸭子》。1928年后,他连续出版了《雨后及其他》、《入伍后》、《阿丽思中国游记》、 《神巫之爱》、 《旅店及其他》、《旧梦》、 《虎雏》、 《都市一妇人》、 《月下小景》、 《八骏图》、 《新与旧》等。1934年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193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长河》 (第1卷)及其他许多优秀短篇小说,标志着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成熟。尤其是他的《边城》别具一格,最负盛名,发表以后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批评家李健吾称它是“一部idyllic杰作”、“一切是谐和”, “一切准乎自然”, “细致,然而绝不琐碎;真实,然而绝不教训;风韵,然而绝不弄姿;美丽,然而绝不做作”,“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2夏志清也说,沈从文对文体的运用“已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最拿手的是“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 “里面的山水人物呼之欲出”,“而《边城》是最完善的代表作”。3

沈从文以其特有的光彩引人注目,1980年代曾两次被提名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学术界、批评界对沈从文文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焦点和热点,成果丰硕。1990年代前后至新世纪初,一批重要的沈从文研究专著和论文纷纷出现:凌宇的《沈从文传》、赵学勇的《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吴立昌的《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人性的疗救者”——沈从文传》、贺兴安的《楚天凤凰不死鸟——沈从文评传》、韩立群的《沈从文传——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王保生的《沈从文传》、周仁政的《巫觋人文——沈从文与巫楚文化》、康长福的《沈从文文学理想研究》等著作以及凌宇的《沈从文的生命观和西方现代心理学》、 《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价值论——写在沈从文百年诞辰之际》、王继志的《论沈从文美学观念中的“超人”意识》、《沈从文的理性文学观初探》等论文,将沈从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些论著,主要立足于将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家”来研究。对于沈从文的文学贡献,学术界普遍认为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文学形式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二是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美国学者金介甫认为:“在西方,沈从文和鲁迅、茅盾、老舍一样,被认为是名列前茅的中国现代伟大作家。学者们往往把沈从文同鲁迅相提并论。一般认为,在那个历史时期,不管在卓越的艺术才华上,还是在把握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本质的能力上,沈从文都接近了鲁迅的水准。”4可以说,沈从文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小说大师的地位已得到国际普遍认可。

然而,沈从文同时作为文学批评家在文学批评方面也有其鲜明的独特性,在20世纪中国文学理想追求的道路上,留下了他作为文学批评家的独特足迹。除《沫沫集》,还有刘洪涛编选、珠海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的《沈从文批评文集》,共分“文学论争”、“各体文学论”、 “现代作家论”、 “创作论”、“艺术论”五辑,突出了沈从文作为批评家的五个方面的成就;由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的《抽象的抒情》,所收文章主要取自沈从文的《沫沫集》、《废邮存底》(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初版)、 《云南看云集》 (云南国民图书社)、《沈从文全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等,还有部分以往集子中并不多见、近年才整理、发表的篇章,其中有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更有兼及许多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足见一代大家的才情和对文学的执著。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蒂博代将文学批评分为三种类型,即自发的批评 (即读者批评)、大师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 “在批评大师的旁边,有大师的批评。”5沈从文的文学批评正是大师的批评,它和职业的批评即理论家的批评鼎足而立,是文学批评重要的一翼,颇具特色,应该得到重视。

令人遗憾的是,相对而言对沈从文的文学批评的研究无疑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沈从文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查阅一下现今各种文学史教材或者专著,沈从文的作家评论是极少被引用的,他这方面的成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现在研究沈从文的文章很多,但对沈从文的文论的探究比较少,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发挥的空间。”6刘洪涛曾经这样感叹:“沈从文的小说和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太辉煌夺目了,以至他的文学批评未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视,正像月明之夜,星星被衬托得暗淡无色一样;但如果星星独行于天空,那华彩也够灿烂的。”7尽管近年来学术界对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艾光辉的《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陈剑文的《沈从文文学评论的印象主义特色》、李同德的《沈从文文学批评风格及其成因浅探》、郭国昌的《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观》、邵滢的《试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美学测度》、井延凤的《论京派巨子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孙士生的《论沈从文文学批评的审美特征》、李芳的《试论沈从文诗论的艺术个性与艺术建构》、刘海军的《论情感型作家沈从文的文学批评》等等重要论文,都各有发现,颇有见地。但总体来看,他们又往往只是在批评方法、批评态度、批评观、批评风格等方面对沈从文文学批评有所侧重地展开研究。这仅仅是沈从文文学批评研究的开端,而绝不是终结,其中仍然有巨大的空间有待展开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索,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在其他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家,特别是如鲁迅、茅盾、李健吾、何其芳、胡风、冯雪峰等多数作家型批评家都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沈从文文学批评的被冷落更令人有遗珠之感,对其文学批评全面深入研究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

1 〔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6.

2 李健吾.边城 [A].咀华集 [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42.

3 〔美〕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36~137.

4 〔美〕金介甫.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 [M].虞建华、邵华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

5 〔法〕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 [M].赵坚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110.

6 温儒敏等.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6~57.

7 刘洪涛.《沈从文批评文集》后记 [A].刘洪涛编.沈从文批评文集 [C].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461.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