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学批评家钟嵘的《诗品·序》曾论述: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其大意是,四时风物,纷纭人事,处处都有足以“感荡心灵”的理由;当我们被深深感动着的时候,诗,就是最好的抒情方式,“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以看出,在钟嵘的眼里,诗有着多么崇高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实,钟嵘对诗的重视,在古代士大夫中是极为普遍的,因为它本来就植根于我国古典文学极为深厚的土壤之上。这种诗歌的沃壤,即便放眼世界,亦罕有其匹。当其他文体都还在蹒跚起步时,《诗三百》即横空出世,展现出仪静体闲的瑰丽容颜;后来的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或慷慨悲歌,或高华壮丽,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壮美的诗潮。宋词、元曲乃至明清戏曲,均堪称“一代之文学”,而其诗性的底色则沿袭不改。

缘乎此,中国文人基本都是诗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丰厚的诗的基因。于是,边关烽火,羁旅愁思,风花雪月,繁华都市,荒村野店,乃至花鸟虫鱼、日常百趣,无往而非诗材,又无往而非诗意。他们可以吊古伤情,可以壮怀激烈,可以柔情缱绻,可以幽情单绪,甚至可以放浪形骸,然后一付于诗。诗,就像海纳百川一样,吞吐、包容甚至涵养着世间情怀;诗,就像巍巍慈母一般,接纳、疏解甚至迁就着世俗儿女。

但是,“诗言志”,诗更有着自己的独立品性。这种品性极为高贵,显得文质彬彬,温柔敦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所以,中国文人对诗的态度,从来都是严肃的、审慎的、崇敬的。即便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甚至贫困潦倒、囚系牢狱,一旦付之于诗,就必须遵循诗的原则,合乎诗的品性,而不能稍有亵渎。

时移代易,千年时光过眼。当我们把典雅、蕴藉的古体诗,放在当今这个物欲纷纭的时代来审视时,总觉得有点格格不入的落差感。因为这个时代所要求的是物质的快速生产和消费,是感官的积极尝试和满足,而相对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境界,似乎只需浅尝辄止即可。当人心、人情都缺乏沉潜的深度和广度时,就容易出现各种乖戾行为,而这些,于深沉酝酿的诗歌而言,显然是有着较大落差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以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一个人能够严肃、认真地品诗、写诗,阐发自己对诗的理解,梳理诗歌传统,弘扬诗歌艺术,那就是可贵的,值得尊重的。因为他们至少在呵护着心灵的纯真与感动,坚守着个性精神的自由与尊严。也许,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多是迫不得已、身不由己,但在作诗时,在诗境里,他们至少是暂时地实现了心灵的真实与个性的自由。再进一步讲,如果他们还能以诗为旗、以梦为马,将人生情怀与社会使命很好地结合起来,那么,古人所高扬的“诗言志”之理想,庶几可以实现。

《闲来集》是文有先生的古典诗词集。我与文有先生素不相识,今读其集而欲论其诗,似乎达不到古人所谓“知人论世”的要求。幸而其诗写作时间、地点、缘由等均有较为明确的交代,后记中对个人履历也有较多记述,所以,综合这些信息,还是能一定程度地做到“知人论世”的评论。总体来说,我对文有先生的诗有如下印象:

1.作诗态度严肃认真。本集收录诗90余首,其诗体形式和创作缘由各有不同,但都体现出作者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比如,从抒情来说,作者抒发的都是生活中有感触、有沉淀的情,或感慨生命、心绪苍茫,或因景生情、颂美山川,或寂寞行旅、感怀友人等,都有着厚实的生活基础,而无应酬、宴乐之作。显然,作者是有意屏蔽了应酬、宴乐之作,他所肯定和推崇的,是有较深积淀的感情和较有底蕴的生活。诗如其人,诗歌呈现出的这种温柔、蕴藉、悠远的感情倾向,应该是文有先生人生情怀的写真。

2.文有先生作诗取法唐诗,部分诗歌有意境,诗味浓郁。诗分唐、宋。唐、宋诗分别代表了古典诗歌的两种极致:唐诗以兴象风神取胜,所以意境圆融;宋诗以筋骨思理见长,故而议论风发。但就历来评价而言,显然以唐诗为高。所谓“取法乎上”,后来的诗人更多是从唐诗中汲取营养。文有先生的诗歌,显然是取法于唐诗,甚至有多处是直接借用了唐人诗句;这样的诗歌渊源,也使得他极力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部分描写也很有意境。如《归思》:

日暮催归鸟,斜晖照旅愁。

长风千万里,吹白少年头。

写差旅中的思家之情,但并未直呼愁怨,而是巧用意象——傍晚的归鸟、夕阳和长风来烘托,借景传情,再以旅人的华发飘零为关键衬映,非常合情而又含蓄地传达出了浓郁的思念,有四两拨千斤之效,颇具唐诗风神。

3.就诗歌体裁而言,《闲来集》涵盖了古风、近体、词、曲四种主要的旧体诗,较为丰富。我个人认为,其中五、七言绝句和词之小令质量较优。前文已引其五言绝句一首,兹再例析一首七言绝句《栖凤塘》:

祁连雪暗白头翁,沙枣花开水榭东。

叹晚金花香暗袭,为谁独立月明中。

这应是作者黄昏时在校园水塘边的怀人之作,全诗以写景为主:祁连白雪反衬着暗淡华发,枣花、金花香气袭人,湖光台榭相互辉映,这似乎全都在写景;但末尾笔锋一转,一语反问,清晰而有力地传达出了怀人的主题,显得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上一章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