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中的诗人

画家中的诗人

序《自由河》

认识刘波是在1988年末,至今已近三十年了。我们常常把酒畅叙、谈诗论艺,成为知己。他任教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是画家和诗人,保留着传统文人的人文意识、诗性人格与审美精神,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性批判,对西方现代哲学、社会学思想体系的选择性接受,其深度让我感佩不已。

近期,他要出版诗画集,并让我作序。古人对诗、书、画集的制序,有“诗有序,以标明本意”, “书画无序,弗颂其美,弗释图意”, “诗可以序,书画不必序”。我也以此为借口,只作诗序。当然,对于他的绘画确实无须多言。他擅长于人物画,注重传统笔墨韵味、探索现代艺术语言的“描述性”与“表现性”,并特别强调西画的造型能力的训练。我对他的绘画创作,尤其是艺术思想了解较多,但本书仅编入一些国画习作,实难尽现他艺术创作的全貌,但愿能观一叶而知秋。

本书所收的诗作,诗词部分足以显示他在平仄格律、诗韵词韵以及用典(古典今典)上的功底,由于他的每一首诗词都遵循体式规范,没有必要列举。此外,必须强调一点,以免引起读者的误读或误解,我推崇和赞赏他在诗词上体式规范,并非是唯文体形式论,虽然体式规范很重要,但诗词的审美意义上的诗味、诗意和诗魂更为重要,这恰恰也是本书作者非常看重的。从唐宋至明清,有许多佳作并不严格遵循体式规范。这类问题古今有许多学者论述过,在篇幅有限的诗序里冗述此题并不合适,我只能按照诗序的功用,选择几首诗词和读者共同品鉴。

他的诗词讲究韵律,刻画细腻,喻象得体。《雨中校园》中“微风一缕轻拨叶,/细雨千条重润枝。”对仗工整,《雨过大黑山》中“脚下黄席穿嫩绿,/枝头褐塔立新橙。”也对仗工整。我只能在两首诗中选《雨过大黑山》这首诗评论,该诗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且有“诗思”(现代诗学的概念)。前两句时间性的意象和空间性的意象(“黑山昨夜连春雨,/疏旷幽林断鸟声。”)从容渲染,使“脚下黄席穿嫩绿”的枯草枯叶铺就的“黄席”,与春草勃发的“嫩绿”,这两组不同的意象“叠象”成“诗思”,换言之是旧的、死的枯草枯叶,生发出新的、活的嫩绿草叶,使读者从死亡与新生的自然循环与生命轮回中,感知生命个体的有限和生命整体的无限,由此感悟到生命的虚无性和永恒性。这类似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思”。“枝头褐塔立新橙”的“褐塔”是指上一年所结的松塔,“新橙”是指刚生发的松塔,其“诗思”的意味和前句一样,仍是指向生命的归化和永续。

《秋知》一诗很有意味,前两句“闻香入梦忘形色,/半醒落英竟羽衣。”“闻香”的“香”通常是指花香,“忘形色”春季闻花香而陶醉,人不觉闭上眼睛,忘记观察枝干的形状。“落英”的“英”通常是指花,夏季花谢,香气不在,当人从花香陶醉中醒来,植物漂亮的叶子又抢了视线,使人看不清枝干,“羽衣”喻指树叶为树的衣裳。“待到秋风萧瑟过,/叶脱枝干见曲直。”到了秋季树叶落了,枝干没有了树叶的遮饰、遮掩和遮蔽,是曲是直一目了然。该诗看似写景,实则写人,枝干是人的本质,即所谓人品,花叶再漂亮只是人的外表,即所谓长相。给人的启示是:一、看人要看本质,二、了解一个人需要有一个长期过程。诗的立意深刻,语言明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己的人格理想与价值追求。

《满庭芳·美人》是一首好词,上阕中的“玉露金风,/凄凉心境,/北国已近冬寒。”是写时间已近冬天,处所是北方。“无踪飞燕,/倩影映婵娟。/眉翠唇朱目秀,/巧笑处,/款散香檀。/倾城顾,/芳姿艳丽,/妩媚醉春纤。”是对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从身形、脸庞、神情、姿态等方面的描绘,赋予人物美的形象。下阕是叙事与抒情,从“流连。消魂际,/闲依共引,/心悦情忺。”到“叹年华似水,/生命如烟。”时光流逝的不仅是韶华,还有一段美好的往事。“天渐暗,/雪花无语,/悠悠落窗沿。”将本应哀婉凄绝之情感,化为幽淡沉静之心态,细细品味,不免感慨万千。该词千回百折、细腻传神、含蓄委婉、饶有余味。

上一章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