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自序

 

 

 

 

 

 

时光易逝,不觉忽已老矣。检点旧稿,得单篇短文二百有余,从中择出三十余篇,辑为一集。这些文章大部分写于退休后,有了闲功夫;也有一部分作于退休前,最早一篇发表于1979年,距今已四十多年,时亦久矣。文章长短不一,体式也不尽同,依其类别,大体分为三辑,按发表时间先后排列。

第一辑多谈事物及风俗的古今变迁,是一些考据性的随笔。这类文章对一些事物追根溯源,从古到今,述其流变。如扇子的溯源,从考据上古的羽扇、竹扇,汉代的纨扇,到述说宋代折扇东传,明代折扇发展;对洗澡方式变迁的研究,从周秦时的盆浴说起,到南北朝寺庙浴池,宋代市民浴室,到元明的混堂等。其他如《古代通行证》《古人是怎样剽窃的》《爆竹烟火溯源》等,也多如此。这些文章不空谈理论,据实而言,知识量大,每篇短短几千字,就是一篇扇子、浴室、通行证的小史,可为读者的阅读带来意外的趣味,补充一些不常听闻的文化知识。

第二辑多谈古代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是一些文史随笔。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都有一些存疑或争议的故事、评价等,如西施的结局,大家熟知的两种结局是随范蠡泛湖而去,或回到故乡若耶溪,本书所收的《“泛湖说”辨正》一文,则据同时代人的记载,证其沉水而死;杨慎有“傅粉簪花”“醉酒狎妓”等“劣迹”,时人不解其怪异行为,责其“降志辱身”。《“傅粉簪花”辨》一文,据时人提供的一些蛛丝马迹,揭示出杨慎实为佯狂避祸,逃避皇帝的迫害。其他如王安石与秦淮小宅、石钟山钟声之谜、珠帘秀的归宿等,都重视对新材料的发掘,多别说新解,而非老生常谈。

第三辑多谈文章、词句的诠释,是一些语文随笔。小自一点一字,大到一章一篇。谈点如《古代的标点》,论述标点的重要性,说明我国古书虽大多不加标点,但标点却是古已有之,宋、明时即出现加标点的书等。谈字如《石——汉代工资等级单位》,“石”本为粮食重量单位,汉代官员俸禄“二千石”,人们常误解为实领二千石粮食。其实“石”乃为汉代官员俸禄的等级(工资级别)。一章一篇,如《〈天问〉“东流不溢”新解》,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尚不成熟的认识。明人杨慎指出是水汽化的结果,五百多年前就作出了科学解释,是十分难得的。其他如“迤逗”的读音、“阳关三叠”的叠法、“不求甚解”究作何解等,不同解说,孰是孰非?相信读者读来皆饶有
兴味。

书名《蜗室古今谈》,是身居斗室,说古道今,故名。所说虽古人古事,但多源于现实。如改革开放之初,城里商店晚上是不营业的,北京最早出现“黑市”(夜里摆摊),还遭到禁止。这就是我写作《宋代的夜市》的由来,文章在《文史知识》刊出后,《深圳日报》随即转载,是为商业繁荣造点舆论。再如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渐生剽窃之风,博士、教授抄袭事件时见报端。《古人怎样剽窃》一文即由此而生,这是为了揭露学术腐败,对“智力盗贼”进行挞伐。他文如《古代妇女的再嫁》《再谈捣衣》等文都有现实的动因,谈古实为说今,而非无的放矢。即如《漫话字舞》,也是为追踪我国艺术体操之源,说明艺术体操并非为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所独擅。

此次旧作重刊,文字均保留原貌。但有两点须加说明,一是文章标题,有几篇刊出后,他刊转载所用的标题,胜于原题。如《古代洗澡趣谈》《古人是怎样剽窃的》《西施“泛湖说”辨正》等,都是采用转载时的标题。二是有几篇文章刊出后又发现了新材料,加了几条附记。学海无涯,疏漏之处,定所难免,衷心期待读者的批评匡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