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辑、品格——人间的通行证

B辑、品格——人间的通行证

耶稣和撒旦只是一念之差,圣人与魔鬼仅有一步之遥啊!

圣人与魔鬼

□张纳新

有个画家很想画耶稣,但找不到一位纯真的人来做模特。于是他想到了修道院里的修士并得以如愿。圣像完成后,画家一夜成名,财源广进,那位修士也被酬以重金。

后来,有人对业已成为画圣的画家说:“你画出圣人耶稣,就该再画出魔鬼撒旦才对。世上怎么会只有圣人而不见魔鬼吧?”

画圣击掌称妙,并在监狱中寻到了原型。

谁知那位即将被画成魔鬼的犯人面对画圣失声痛哭道:“你以前画的圣人就是我,想不到现在画魔鬼找的还是我!”

画圣大惊失色:“这怎么可能呢?”

那人悲从中来:“我得到了那笔钱后再也无心悟道,便一味地去寻欢作乐。钱用光了,欲望却已遏制不住,只好去偷、去抢、去骗……最后案发入狱。”

画圣弃笔长叹,无言而去。

其实,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因其品质纯真行为高尚的缘故;而魔鬼之所以是魔鬼,则是因为卑劣丑陋无恶不为的结果。

那位修士,潜心修习过,他的纯真甚至可以用来做耶稣的化身。但就是这个几近一尘不染的人,自从贪图享乐后竟也难以自持,被骄奢淫逸摧毁了多年修为的堤防,摇身一变,曾经的耶稣竟做了撒旦,过去的圣人倒成了魔鬼,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事情!

看来,耶稣和撒旦只是一念之差,圣人与魔鬼仅有一步之遥啊!

小故事大道理

圣人与魔鬼仅一步之遥。发善心,做好事,功德无量;图享乐,思淫逸,前程尽毁。

贪婪的猴子绝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大米,直到把那把米放入嘴中。

偷大米的猴子

□佚 名

在阿尔及尔地区有一种猴子经常喜欢偷食农民的大米。当地的农民根据猴子的特性,发明了一种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农民们把一只葫芦型的细颈瓶子固定好,系在大树上,再在瓶子中放入猴子们最爱吃的大米,然后就静候佳音了。

到了晚上,猴子来到树下,见到瓶中的大米十分高兴,就把爪子伸进瓶子里去抓大米。这瓶子的妙处就在于猴子的爪子刚刚能够伸进去,等它抓一把大米时,爪子却怎么也拉不出来了。贪婪的猴子绝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这样,它的爪子一直抽不出来,它就死死地守在瓶子旁边。

直到第二天早晨,农民把它抓住的时候,它依然不会放开爪子,直到把那把米放入嘴中。

小故事大道理

不要嘲笑猴子因为贪婪而一步步走向死亡,应该反观我们人类自己,难道我们这些万物之灵长从不曾有过同样的情景?

对于有些人来说,金钱、名誉、地位……正如猴子手里的大米,他们为此抛弃了良心、道德、人格,甚至于国格。

贪婪是心的缺口、生命的诅咒,一旦打开源头,便如潘多拉的魔盒,再也无法收起,最终的结局必定是自取灭亡。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自己建造的房子

□朝 阳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好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小故事大道理

看来一个人要做到“始终如一”还真难,“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好像已经成为一些人的处世箴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始终如一地走到人生终点,那么人生可能多出许多快乐,少却无数烦恼。

聪明的放弃,其实就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敢于放弃

□唐慧志

电视上有一个娱乐节目,就是数钞票比赛。主持人拿出一大沓钞票,这一大沓钞票里面,有大小不一的各类币种,按不同顺序杂乱重叠着,在规定的3分钟内,让现场选拔的4名观众进行点钞比赛。这4名参赛的观众中,谁数得最多,数目最准确,那么,他就可以获得自己刚刚数的现金。

主持人将游戏规则一宣布,顿时引起全场轰动。在3分钟内,不说数几万元,总能数出几千元来吧。而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获得几千元钱的奖励,能不叫人兴奋吗?

游戏开始了,4个人开始埋头“沙沙沙”地数起了钞票。当然,在这3分钟内:主持人是不会让你安心点钞的,他还会拿着话筒,轮流给参赛者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打断他们的思路,并且,必须答对题目才能接着往下数。几轮下来,时间到了,4名参赛观众手里各拿了厚薄不一的一把钞票。主持人拿出一支笔,让他们写出刚才所数钞票的金额。

第一名:3472元;第二名:5836元;第三名:4889元;而第四名,只数出区区500元。当主持人报出这四组数字的时候,台下顿时一片哄笑声,他们都不理解,第四名观众为什么会数得那么少呢?

这时,主持人开始当场验证刚才所数币值的准确性。众目睽睽之下,主持人把4名参赛观众所数的钞票重数了一遍,结果分别是:3372元。5831元、4879元、500元。也就是说,前三名数得多的参赛观众,不是多计算了100元,就是少计算了5元,或者10元,距离正确币值,都只是一“票”之差。只有数得最少的第四名完全正确。按游戏规则,也只有第四名参赛观众获得500元奖金,而其他的3名参赛观众,都只是紧张地做了3分钟的无用功。

得到这样出乎意料的结果,台下的观众先是沉默,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时,主持人拿着话筒,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自从这个娱乐节目开办以来,所有参赛者所得的最高奖金,从来没人能超过1000元。

全场观众若有所悟。

原来,有时候,聪明的放弃,其实就是经营人生的一种策略,也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不过,它需要更大的勇气和睿智啊。

小故事大道理

贪婪,是人生的大敌。在干扰不断的情况,贪多求全,贪大求洋,都不可避免地要出错误。只有保持一颗淡泊的心,稳扎稳打,不急不躁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握在手里的原本就是两根没有折断过的火柴。

两根火柴

□刘红娜

狂风魔鬼般咆哮着,鹅毛大雪满天飞舞。

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一家四口围着炉子坐着。尽管如此,姐妹俩还是冻得不停地发抖。为了让大家忘掉寒冷,父亲决定玩个游戏。他神色凝重地说:“现在家里穷得只能养活你们姐妹中的一个,而另一个必须丢掉。我们用抽火柴棍儿的方法决定留下你们中的一个。”

6岁的妹妹和8岁的姐姐都睁大了惊恐的眼睛:“爸爸说的是真的吗?”父亲转过头,对他的妻子使了个眼色,然后大声说:“拿两根火柴来。”妻子递了两根火柴给他。

丈夫接过火柴,把手背到身后,过了一会又举到前面说:“现在两根火柴中有一根被折断,谁抽到了短的,就必须离开这个家。”

空气像被寒冷的风冻住了。姐妹俩看着爸爸,再看看爸爸手中的火柴,想从爸爸脸上找出什么破绽来证明这只是一场游戏。但爸爸神情严肃,使两人不得不作出选择。

姐姐的手在两根火柴间游动,可是它们都只露出一节一样长的火柴头。于是姐姐快速抽出一根,用手捂着跑到了一边。妹妹也用同样的速度抽出了剩下的那一根,躲到了另一边。

夫妻俩相视一笑,露出一副计谋得逞的表情。

这时,姐妹俩同时转回了身,脸上都带着忧伤的表情,随后慢慢地举起了各自手中的火柴。

夫妻俩被所看到的一切惊呆了:两根火柴都只剩下了火柴头!父亲先是一愣,忽又恍然大悟:原来火柴都被折到了最短,姐妹俩只为能让另一个人留下来!

父亲的眼圈红了。这个男人的心中忽然涌出了一种混杂着幸福、悲伤和内疚的复杂情绪,他抱着两个女儿失声痛哭。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握在手里的原本就是两根没有折断过的火柴。

小故事大道理

人的品格最能在危急关头显示它的闪光点。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毕竟两个女儿一个8岁,一个才6岁,还没有到能够承受如此之重的生命负担的年龄。但它依然很令人感动,原因是显示了两姐妹珍贵的舍己为人的品质和与父母同舟共济的决心。

只有果断地砍掉那双“完美的手”,砍掉那些局部的暂时的诱惑,实实在在,耐住寂寞,潜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雕塑出生命整体的完美。

砍掉那双“完美的手”

□英 涛

他曾经是人们眼里不可理解的怪人。

读高中时,因为他的优秀,有个保送名牌大学的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却不要。

到了高考,他考出了非常高的分数,却执意选择了又苦又累的地质专业。

毕业了,照样在学校里称得上风云人物的他,同时被几个好单位看中,可他却要求去了一个地质队,做一个浪迹天涯的地质队员。

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选择,他总是笑笑,不置一辞。

终于有一天,他在别人再次问起他当初为什么作这些选择的时候开了口: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精心雕塑了一座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巴尔扎克目光炯炯,身披宽袖长袍,一双手非常自然地叠合在胸前。罗丹唤来了自己的三个学生来欣赏他的得意之作。三个学生不约而同地被雕像上那双栩栩如生的手吸引住了,连声赞叹:“好极了,这真是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从学生的表情中感到这双手虽然塑得绝妙,可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太突出了,起了喧宾夺主的作用。因此,他找来一把大斧,把那双完美的手砍掉了。几个学生被罗丹的举动吓得目瞪口呆。

其实,在生活中,这种“完美的手”随处可见,它时时处处地诱惑着人们忘记了最初对人生的本质追求,常常因此走上了一条与理想背道而驰的路。只有果断地砍掉那双“完美的手”,砍掉那些局部的暂时的诱惑,实实在在,耐住寂寞,潜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雕塑出生命整体的完美。

说这些话时,他已经取得了三个部级、三个局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编写了两个有关三维地震勘探的专集;在许多专业报刊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国家科研项目。而且,他还用自己细腻的心去翻阅每一寸自然的美丽,写出了许多充满豪情、激情、深情、智慧的诗篇,成了一个地质诗人,一个知道如何去追寻生命真正美丽的诗人。

小故事大道理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诱惑,如果耽于享受,陶醉于荣誉,就可能裹足不前,失去进取的勇气。为此,只有看淡那些笼罩在头上的光晕,坚定执著地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道德就是很简单的对和错的问题,但困难的是付诸行动。

一生的收获

□佚 名

在他11岁那年,一有机会就到位于新汉普郡湖心岛上他家小屋的码头上钓鱼。

在鲈鱼季节开放的前一天,他和父亲晚上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他们用小虫做诱饵来钓太阳鱼和鲈鱼。他在银色的鱼钩上放好诱饵,开始练习抛线。鱼钩撞到水面上,在夕阳中漾起一片金光闪闪的水波。接着,当月亮升起来时,水波就变得银光闪闪的。

当他的鱼竿弯下去的时候,他知道线的那一端一定钓到了一条大鱼。他灵巧地在码头边沿和那条大鱼周旋。父亲用充满赞赏的眼神关注着他。

最后,他很小心地将那条筋疲力尽的鱼从水里拉了出来。这可是他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鱼,而且还是一条鲈鱼。

男孩和他的父亲凝视着这条漂亮的鱼,它的鳃在月光下面一张一翕。父亲点亮一根火柴,看了一下表。现在是十点——离鲈鱼季节的开放还有两个小时。他看了看鱼,又看了看那个男孩。

“你要把它再放回去,儿子。”他说。

“爸爸!”男孩喊。

“还会有其他鱼的。”父亲说。

“但肯定不会像这条一样大!”男孩喊道。

他看了看湖的周围,在月亮的笼罩下,周围没有其他的渔民或船只。他再一次看父亲。尽管并没有人看着他们,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钓到鱼的,但从父亲那坚定的声音中,男孩知道这个决定是不可更改的。他慢慢地将鱼钩从大鲈鱼的唇上拿下来,然后蹲下来把那条鱼再放回水里。

那条鱼摆了摆它强健的躯体,消失在水里。男孩怀疑再也不可能看到那么大的鱼了。

那件事已经过去34年了。而今,那个男孩已经成为纽约城里一个成功的建筑师。他父亲的小屋仍然矗立在湖心岛上。他也带着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回到同一个码头上去钓鱼。

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鱼了,大如很久以前的那天晚上所钓到的那样。但是,在他每次面对道德难题时,那条大鱼总会浮现在他的眼前。

因为正如父亲告诉他的那样,道德就是很简单的对和错的问题,但困难的是付诸行动。在没人旁观时,我们的行为能否仍然正当?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如果有人要我们把鱼放回去,我们应该那样去做,因为我们从中将学到真理: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情,从而变得坚强。

小故事大道理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恪守道德,认真做事,清白做人,才是正道。也许有时因为道德会失去“鱼”,但我们终将捕获人生之“大鱼”。当我们邪念滋生的时候,不要以为没人知道,要记住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包不住火,这不仅是做人的要义,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