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 黄河口畔韵之歌—读雒漓江老师《影踪和韵》之断想

序三 黄河口畔韵之歌——读雒漓江老师《影踪和韵》之断想

东营作家雒漓江老师约我为他的新书写点东西,这使我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我可以跟随雒老师的文字,走进他的思想境界以及所描绘的风景美好里;忐忑的是我这拙劣的笔端如何触抵老师文字的深邃与旷达?但我依旧欣然应允,因为我喜欢雒老师的文章,此前也经常欣赏,何况这也是我向雒老师学习的好机会。何乐而不为呢?

我与雒漓江老师相识已久,如今算来已有八个年头。那是2014年秋天,东方散文杂志社主办全国散文作家西安曲江笔会,我有幸荣获诗歌二等奖。而西安,又是我生命里最倾心的城市(儿子在此度过五年大学),所以毫不犹豫地网上订票,迫不及待地想再次领略十三朝古都的风姿。其间有来自邻市东营的陌生人在微信上请求加我,说是要参加西安笔会之人,我便加为好友,他就是雒漓江。寒暄几句,雒老师问我的车次和车厢。我一一告知,他便说也去买这趟列车的车票,相约与我一起去西安,于是我们算是相识了。

到达西安时已近中午,我照着相片上老师的模样在人群中寻找雒老师的身影,无果。我怀疑自己没有把雒老师认出来,便去看签名册,上面也没有。仔细询问,才知道他有事耽搁了,来不了。直到两年后的秋天,《东方散文》的作家笔会在淄博召开,我俩都是获奖人,离家又近,顺理成章地都参加了这次笔会,开启了友谊之旅。

见到雒老师,我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高高的个子,保持良好的身材,还有比网上打字更轻快的语言,一看就是个与我脾气相投的爽快之人。我们一起畅游慢城高青湿地,住进蓑衣樊的烟火人家,看九曲黄河蜿蜒着从眼前流过。那时划舟穿梭在荷叶田田,看荷叶圆圆,听鸟唱蛙鸣,我自编自演一首地方小调,惹友人捧腹大笑。文行至此,忍不住哼唱我当时的恣意:“河里的青蛙从哪个地壳来,它是从那河边慢慢地游来,甜蜜爱情从哪个地壳来,它是由眼睛到胸怀,哎呀娘哎,你可不要对俺生气,哎呀娘哎,你可不要对俺生气,年轻人就是这样没出息……”唱罢,我不由地大笑起来,船上友人的笑声犹在耳边,雒老师一句“真是个调皮的女子”,让我的虚荣心一下子满满当当,从雒老师的眼神中,我看出他对我无拘无束性格的认可。大伙要雒老师表演节目,推脱不过,他讲了两个笑话,来自民间传说的笑话,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只记得大家都笑得走了样、岔了气,舵手也把船开进了荷花里,荷叶扯了手臂吻了脸,野鸭被吓得“嘎嘎”飞去。听课间隙,我们海阔天空地胡吹乱侃,夜间几个好友一起在虫鸣的稻田凉亭下,手电作灯,读诗颂词,恰如老友重聚。雒老师朗诵他创作的《相聚是一坛美酒》:“相聚蓑衣樊/放歌荷田田/一群诗人泛舟来/犹如少女与少男/惊飞夜宿鸟/喧扰静花眠/寂寥难抑心潮起/一起相约翠湖间/月下尽兴唱友情/亭边挚情续新缘/诗潮澎湃/诗兴酣畅/举起酒杯/通宵达旦……相聚是一坛子美酒/醉倒蓑衣樊。”引来大伙一片掌声。联欢晚会上,雒老师依旧落落大方地走上台,在灯下朗读起他的原创散文诗《美哉,黄河口》,独特的东营普通话,字正腔圆,铿锵有力,表演和内容一样引人入胜。在大家的鼓励下,我与闺蜜一曲夸张的《赶牲灵》又把雒老师惊得一乍一乍的,雒老师戏说:“老师也有如此疯狂?”哈哈,“然也”!

尽管相处只有几天,但雒老师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雒老师是一个健谈、热情又博学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当地小有名气,多次参与市县志书的编撰工作,并出版了多本书籍。他文笔超然,书写行云流水,我们交换了彼此的新作。对于喜欢文学的人,那些散发着墨香的新书,便成为初识最珍贵的礼物。

此刻,雒老师的新书稿《影踪和韵》就放在我的案头,令我爱不忍释。

打开书稿,开篇便是好友李锡文老师的序文,看着非常亲切,读着文字,好像与老友畅述。正如李老师所写,读书时,我内心满是欢喜与激动,就像与两位老大哥再一次相约在浩瀚的文学之中,他们的音容笑貌便又展现在眼前了。

雒漓江老师的文笔丰赡而浓郁,情感丰富而真挚,语言鲜活而灵动,立意高远而宏阔,基调昂扬而豪迈,驾驭文章的技巧高超而娴熟。

他用朴素的语言,书写浓得化不开的亲情。“煤油灯下,满屋的蒸汽,香味钻入鼻孔,我的喉咙里似乎被引得伸出了小手。不一会儿,母亲把冒着热气、漂着油花的鱼端到我面前,我毫不谦让地把鱼肉剔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得津津有味、满口鱼香。我吃鱼肉,母亲吃鱼头。母亲说:‘我从小时候就爱吃鱼头。’边吃边用嘶哑的嗓音哼起了小曲:鲜鱼头鲜鱼头,鲜鱼头比鲜鱼更有油。鲜鱼汤鲜鱼汤,鲜鱼汤比鲜鱼还要香。”这是《母亲最爱吃鱼头》里的片段,把一位母亲深爱孩子的情感,用喜滋滋地吃鱼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那个年代所有母亲的爱的表达——“我爱吃鱼头”,读来很是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再如《千古孝悌垂青史》写道,“‘你若不嫌弃,就到俺家去住吧,孩子们正缺个嬷嬷(奶奶)照管呢。’这老妪自然满口答应,雒尚裔把老妪接进了自己的家,让到炕头儿上,端茶送饭,像侍奉亲娘一样;三个儿子也在老妪面前一口一个‘嬷嬷’地叫着”。寥寥数句,就把一个善良厚道的雒氏子孙描绘了出来。雒尚裔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做孩子们的榜样,这正是最好的教育。

雒老师的文字如一串珍珠,拣玉拈翠,晶莹剔透,总是令人心旷神怡。在《泰山行》中,他写泰山的夜,写泰山的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么与众不同,出人意料。“深邃的天空缀满了大大小小的星星,回头望泰安城,万盏灯火与天上的群星相辉映,使天地间浑然一体。”读到此,不由让人忆起郭沫若笔下的“天上的街市”,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心便醉在这绝美的风景里。雒老师不仅观察细致,描写独特,还能在自己的讲述中体味劳动人民的甘苦。比如雒老师所写:“登泰山途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赤着脚、穿着短裤的泰山挑夫,他们每天挑货不止,肩挑足有百斤重的货物艰难地攀登。肩上隆起了大包磨起了厚茧,如雨的汗水从黝黑的背上滴落在泰山的级级石阶上,他们以挑担为职业,长年累月,披星戴月,我真为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毅力所感动。”

雒老师充满情感的文章还有很多,比如《清音盈耳》《逃避喧嚣》《一只美丽的小鸟》《悲悼陈晓旭》等,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雒老师是一个真情炽烈、诗意达观的性情之人。

雒老师的文章充满着诗情画意。

无论写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雒老师都是行家里手,从《美哉!水仙》到《菊赋》,再到《桃花赋》;无论写《黄河的黄昏》,还是写《醉卧黄河口》,抑或是《卡伦湖的春天》,每一篇都美到极致,像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清新脱俗又引人入胜。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醉卧黄河口》,简直美得无以言表,给人一种要立马一睹黄河口的冲动,怎一个“醉”字了得?“我被黄河入海处‘雄’‘奇’‘野’‘阔’的景色所震撼。黄河口湿地生态美,美在四季变化无穷:春天白云蓝天,满目青葱,野花遍地,春鸟云集,绿野披霞,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秋冬季节,天鹅起舞,野鸭成群,鸥鹭欢歌,鸿雁列行,大片大片的黄须菜由绿变红,酷似电影节开幕式上的鲜红地毯……芦花漫天纷扬,绵延百里,犹如大地穿上了美丽的婚纱,柔美飘逸。”我被这文字所迷惑,它带着诱人的味道,不由得让我深陷其中。每一个季节的描写都是那么的唯美而贴切,那道风景,那条宽宽弯弯黄蓝分明的微微隆起的水带,还有那群赏景的人,无不是诗,无不是画,无不是歌,怎能不醉?

我不禁与雒老师一起感叹:“这一刻,我想,黄河如果没有万里跋涉、翻山越岭摔打出来的坚忍顽强、骁勇威猛的雄姿,在这里会不会被大海拒之‘门’外呢?”这也是此文被《河南文学》选录的缘故吧?

看雒老师的文章就四个字:舒服、受益。他的这本名为《影踪和韵》的散文集共分三部分,第一辑《心灵朝圣》;第二辑《风情放歌》;第三辑《红尘回放》。在恣意的描写里,透出缕缕的烟火气息,比如《剜野菜》《瓜情》《柳笛》等;也有荡漾着踏遍千山万水的凌云豪情,比如《威海纪行》《高青之旅》,还有《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掠影》,很好地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文人初心。

雒老师的作品如同他的为人一样,朴实无华又睿智大气。慢慢欣赏,细细品味,有一种喝二锅头的感觉,上头、暖心,醇厚绵长,有后劲。仅以我浅薄的认知写不出雒老师美文的十分之一,期待雒老师妙笔生花,写出更多的佳作。

柴翠香

2022年8月20日

(柴翠香,中国自然资源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