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如歌的行板

序一 如歌的行板

山东作家雒漓江老师热情约我作序,我觉得这是再次与友促膝长谈的机会,不是吗?我可以又一次走进他的文字,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因为疫情,我们有两年多没见了,但彼此从未断过联系。我们有着最为恣意的隔空畅谈,最直接的信息交流,这就是人们说的“掏心窝子”啊!

回忆我与雒老师多年来的情谊,这里用得上“初心”二字。可以说,雒老师是我文学道路刚刚“触网”之后的知遇者之一。那年我们在山东淄博采风,在陌生的人群中,我与雒老师相遇了,走近了。在他的倡议之下,我们几位好友组建了第一个微信群,那时我才发现微信竟然还有这么个便捷的功能。我们在社交网络中传递内心的真实,传递充满光明的思想。无论后来我们的圈子和周围的环境有多么大的变化,无论所谓“文学阵营”里的分分合合多么频繁、多么鸡飞狗跳,我俩始终站在一起,坚守初心,任尔东西南北风,岿然不动。而在懵懂中建起来的“群”,由最初的8人,6年工夫已经发展到现今的几百人。

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散文,雒老师还出版过多部诗集。能写诗的人,他笔下的散文一定是充满诗意的。看过他的散文集《影踪和韵》底稿,更印证了这一分析。文集中的不少篇目充满诗情画意,如《高青之旅》中仲夏的湿地,“绿色主宰着世界,碧绿的湖泊河塘润泽流波,葳蕤的芦苇菖蒲碧绿万顷,纵横交错的水稻秧田,碧涛遮蔽的荷塘翠影,地势较高处的婀娜垂柳迎风 飘逸…… ”;而夜幕下的蓑衣樊,则是“一片烟云迷蒙,美丽而朦胧”。

雒老师是一位勤奋而爱思考的作家,外出开会或采风时,十分留意当地的景物与人文环境,总会留下优美的文字,真个“一路走来一路歌”。文集中,他写云南、威海、高青、黄河口、昆嵛山,写秋之思念、冬日暖阳……无不是真情抒发,诗意刻画。对景色的生动描写,是他的拿手好戏,笔端流淌出的文字“柔情似水”,反映着作者平和、精致而深邃的内涵。诗意的文字,不仅仅在于韵味,更显示出一种思想和理念,这是散文的境界。例如“这些优秀的品质也许是历代文人士大夫褒嘉和颂扬菊花的原因吧,菊花枯萎了,还要将它的花贡献给人类”, “雾霾最怕的是太阳”,而栖于草原或山谷的秃鹫“啖臭肉而头盈奇毒,何才而恃,何傲之有”。无论“推断”抑或“疑问”,都是对生命与自然的深沉拷问。

在雒老师的文集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意蕴。雒老师的散文文化意蕴,通过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历史典故和故事。古人作文讲究“有物有序”,又说“言以文远”,雒漓江老师很会讲故事,包括历史故事。《李方膺画钟馗惩恶魔》讲述了一位县令体察民情的故事,写到对“梁大户”的惩罚,“他右手拿着一串钱,左手举着佩剑,扑向梁大户,铜鞭似的钱串抽打他,他满床乱滚,惊叫不止……”文章的故事性很强,有趣,耐读,又解气。他的这类散文无论是写法还是弃恶扬善的思想,皆蕴涵独具风格的文化因子。二是地域民风的记载和叙述。雒老师也是研究东营地区包括广饶地域文化的一位学者,他不少精力都放在了广饶、东营民俗文化和史志的发掘整理上。他将这些探察成果以散文形式展现出来,脱开了简单的叙述及一般的说教,注重人物和事迹的细节描写,注重易于被人遗忘的历史遗迹的再现和文化闪光点的呈现。他写小清河的北岸、广饶县与博兴县交界处的“雒家村”,写最早来到此地的雒尚裔先生善良厚道,“但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嬷嬷,用砖块支着个小耳锅正做饭呢,旁边还放着些野菜。老嬷嬷见来了一位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起苦来”。这篇作品在讲述古老故事时的情景再现,一部分来自民间传说,一部分也加进了作者的情景想象。这引出来另一个话题:散文的“边界”。这类文章能不能归为散文呢?散文能不能被塑造或虚构呢?实际上,无论是历史文化散文还是民间传说故事,都不可能完全离开场景的想象,甚至我们接触到的一般性散文,也难免有某些艺术性的夸张、联想、想象甚至情节的虚构。旧时文学的散文虽然与今日的散文概念不同,但也包含甚多;而当今的“大散文”,涵盖面更广。三是以赋的形式表现。《清明赋》《桃花赋》《广饶春天赋》《天龙红木赋》等,有的是白话赋文,有的则是古风之赋。“若夫,蓝天白云下,风烟俱净,春意盎然。”“水渺渺,柳依依,画舫载春,孙武湖边。瑞霭蒸腾,情思无限。骄杨隐隐,松柏苍苍。鸿鹄展翼,扶摇雄飞,志凌霄汉。草丛萋芊,蒹葭遮天。炊烟溪桥,渔歌唱帆。”这些文字,展现了怎样优美的一幅画卷啊!四是收录了若干随笔杂谈。这类杂文最直接地反映了作者的纯朴性格和价值观,也具有值得赞赏的思想文化意蕴。

雒漓江的散文有着浓郁的家乡味道。他的很多篇章是写故乡、父老、童年和教书往事。家乡的野菜、柳笛、鸟儿……对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他充满深情,无比眷恋,用心书写可爱的乡土。故乡是他心中的珍藏,他忘不掉母亲最爱吃鱼头、父亲的瓜园、多情的袁静、儿时偷采榆钱,还有那淡雅清纯的水仙、那片鱼塘、那付出全部心血的校园……林林总总,如在眼前。小清河的水始终滋养着他,家乡的味道成为一生的美好记忆,他拥吻大地,聆听鸟语,痛快淋漓地畅想——“欢腾的小河因你的鸣笛而浪花飞扬,满面春风的人们因你的歌唱而吉祥,天空因你飞翔而更加明丽晴朗,大地因你吟咏而更加绚丽辉煌!”

文中还通过姓氏文化、校园文化等具体的题材表达情怀。雒老师对姓名学有很深的研究,他写过多篇与姓名有关的文章,对雒姓、雒家村和广饶民俗的考证探究,可以说非常细致、深入且用心。在我们的传统里,十分注重认祖归宗,十分看重姓氏、宗族及地域民风民俗。“流云纵落澎湖外,香篆高山拜祖魂”,这也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故乡情结。可以说,雒老师的姓名学研究也为乡亲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雒漓江老师对友人作品的评价,也是适合他自己的作品的:“这哪里是散文,分明是一首赞美春天的绝唱,是陶醉紫色烟海的绚丽多姿的水彩画。”他的散文,读之恍如侧耳聆听“如歌的行板”,刚柔相济,快慢相辅,余音绕梁。通过多年的接触,我感觉到,雒老师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孜孜以求、好学深思的人,生活中也是一身正气的,这是我们能够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座前移”,人到中年之后,便会悟出更多的人生道理。雒老师写道:“唯有这漫天素淡、火红热烈的蔷薇,于空蒙的清晨,于寂寥的黄昏,给我几许莫名的欣悦和慰藉。”他有一篇文章《逃避喧嚣》,题目之所以取为“逃避”,是因为他写的不只是空间上的逃离和避开,更是内心深处追求远离纷扰,贴近自然。这是他的另一种境界。

不与人争,远离喧嚣,但年过花甲的他并无一点的消极情绪。“殊不知草木的一春,充满了烈火般的无限生机,充满了自然的爱和美。”从他的人品到作品,自然、泰然而积极,这何尝不是一种值得借鉴的人生态度呢?

李锡文

2022.4.2

(李锡文,天津散文研究会会长、山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及校友总会理事。出版著作若干,着重于人文反思,以文化视野观察社会人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