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欣闻朱岳麟教授摄影作品将由出版社结集出版,嘱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我与朱岳麟相识在工作中,在看到朱岳麟的摄影作品后相知。朱岳麟在工作之余经常风餐露宿,上高原,赴草原,起早贪黑追逐和拍摄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他在摄影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这些照片的背后,让我感受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对于美好生活的感悟,对于多彩人生的追求。
朱岳麟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执掌教鞭近20载,曾担任环境工程系主任。多年来,他率领科研团队获得发明专利10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在航空航天燃料精制、绿色材料分析与提纯领域成果丰硕。朱教授在国内最早开设航空航天燃料学、环境工程设计课程,并承担了近百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工作,桃李众多。
在很多人看来,科技工作者似乎应该常年扎根于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数据文献打交道,尤其是作为教授,似乎更应该为了追求科学真谛、追求国家的技术进步、教书育人,而终日忙于教学、科研工作。而在我看来,教师在工作之余追求多彩的业余生活,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对于更高效的工作无疑是很有益的。
对摄影有着同样的爱好,我们曾多次交流拍摄心得体会,他的很多摄影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从照片中,我能看出朱教授对于摄影的专注和用心。为了追逐清晨那第一缕阳光,他不惜披星戴月,不怕山高路远。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摄影本身体现着摄影者对于艺术的追求和艺术品位。科学家李政道曾将艺术和科学描述为“一枚硬币的两面”。艺术和科学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科研工作是一种高强度、创造性、专业性很强的脑力劳动。而包括摄影在内的各种艺术活动,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而且能带来艺术的思考,“他山之石”对于科研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真诚地祝贺朱岳麟的《岁月如歌》出版,也祝愿他今后能拍摄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