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家住北京
老北京并不大,号称十里城,是指一面城墙有十华里长,城外相当荒凉,城里也不过百万人口,大多住在四合院的平房里,靠水车送水,骆驼送煤。两路有轨电车叮行驶。小胡同是黄土路面,“无风三尺土,一雨满街泥”,然而水清天蓝。
北京是住家的好地方,人少树多,清静极了,院子里都有树,夏季登上景山环视,除了宫殿的金瓦紫墙,河湖银波,便是一片郁郁葱葱,被誉为树城。中上等人家讲究住独门独院,“天棚、鱼缸、石榴树,厨子、洋车、胖丫头”——夏季在院子上方搭起遮阳的席棚,秋后拆掉。洋车就是人力车,车和车夫一如“骆驼祥子”,长期包租,一家专用。我的父母都是教书匠,月薪合计三百多银元,两元一袋白面,可见教育界的工薪甚高。
解放后北京人口剧增,四合院变成大杂院。改革开放新时期,扩建道路、立交桥,大面积拆除四合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且不说心疼四合院文化,就说院里的那些大树,还剩下几棵?虽然路旁植树,毕竟难称树城,倒是钢筋水泥的大森林了。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北京城,怎样保护你独有的特色和魅力,真是个重大课题。今夏北京奇热,气温高达42℃,又常停电,让人懂得了越是现代化就越怕停电的道理。于酷暑中写此短文,心里想着北京的树、水、车、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