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作为湖北人,我和安徽有种说不出的缘分。宗族谱牒载明,先世于唐时徙居歙县黄墩。从北京到安徽工作后,无论走到哪里,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久别重逢的亲近与愉悦。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的真谛就在于不断的等待与希望。”
有人对此作出一种解读: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等待又算什么?人生就是在等待与希望中度过的,人永远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诚哉斯言。
《徽州八记》在2018年5月出版后,小有反响。我并未把它当作句号,而是努力不负众望地酝酿“新八记”。一年多过去了,这种等待与希望,艰难而充实。
说艰难,是因为人不应轻易停下脚步,而且不能简单重复自己。沉醉于过往的经验之中,是可怕的,毕竟熟练不等于高超,要想出新,唯有突破,超越自我。这就难免需要苦苦寻觅,在写什么不写什么上患得患失,会有举棋不定的纠结。一个纠结过去,又一个纠结来了。
说充实,是因为艰难过后是坦途,所谓“苦尽甘来”是也。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当时觉得过不去的坎,仿佛天要塌下来了,雾去天晴之后,柳暗花明;回头再看,其实并没那么凶险那么难。经历积累得多了,自然就充盈,而且可以宠辱不惊了。
“不东不西”“左右逢源”的安徽,省名本为安庆和徽州的合称,却又简称皖,因为这里有古皖国,古称八皖大地。安徽现在自称江淮大地,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改革创新的热土。说是写“八记”,其实可写的题材,何止八十记。反复权衡、删繁就简之后,最终命名为《江淮八记》,作为《徽州八记》的延续,分别为:《宣纸记》《桃花潭记》《中都城记》《安茶续香记》《杏花村记》《构树扶贫记》《“安大简”记》《量子纠缠记》。
我一向认为,在全媒体时代,无论技术和平台如何发展变化,“内容为王”始终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内容为王”本为传媒业界最为人熟知的从业理念之一。完整的提法是“内容为王,外链为皇”,是指内容的原创性对于网站重要性而言的一种比喻。其实,无论什么作品,对内容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原创性,还包括题材、主题、细节、情节、情感、哲理等诸要素的总和。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文与为人一样,内容为立身之本。什么样的内容才立得住?首先得有料,有原创,有营养,内容有稀缺性和唯一性,才会使得价值斐然。安茶与构树,都过于小众,并不为常人所知;宣纸与中都城,确实有其唯一性;量子纠缠,更是一般人都不明白的尖端科技。这些稀缺且唯一的知识性内容,本身对读者就有吸引力,让人读后总能有所得。这是我对写作最基本的要求。
文字要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桃花潭与杏花村的景,宣纸与中都城的韵,都是大美。用干净精练、文采飞扬、富有美感的文字写出,读起来一定舒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就是对文章美感的一种要求和警示,我也时刻以此提醒自己。
文章要有思想。好看的皮囊千千万,有趣的灵魂万万一。思想性是内容的灵魂。游记散文不是导游词,要善于从事物的表象中跳出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立意和站位高,能悟出一些道理和哲理,给人以启发,才会耐读。既有思想,还能有趣,自然更好。老实讲,写作过程中,虽有纠结,却也常有思想的火花倏忽冒出,偶尔的神来之笔,自己都能感到不可言说的快意。
当然,内容为王,并不等于孤芳自赏。过去讲“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再固守这样的观念,不过是锦衣夜行,不合时宜了。在新媒体时代,推送传播的渠道和平台,几乎具有决定性意义。再好的内容,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读者想看到,有如大海捞针,谁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便捷获取。
《江淮八记》的推送传播,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紧紧拥抱新媒体。每一记都先在报纸副刊刊发,作第一次传播;然后由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电子屏媒推送,作第二次传播;朗读版和微视频出来后,再由新媒体作第三次传播。多平台多渠道的推送,使得受众面不断扩大,传播效应达到最大化。
做传统媒体,尤其是做报纸的,对文字的感受力相对会强一些。这次通过做朗读版,才深切地感受到,听文章的朗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享受,只不过因为自己长期埋头弄文字,没怎么在意,也外行了。
朗读确有独特的魅力。去年12月,第20届齐越朗读艺术节暨全国大学生朗读大会优秀作品展演在安徽凤阳举办,央视《晚间新闻》主播彭坤在现场朗读了《小岗村记》的节选。我是第二天才知道的,据说“现场很火爆”。凤阳县的领导把彭坤的朗读音频发来,我听了确实感到非常震撼。彭坤后来告诉我,因为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她朗读前还专门向她父亲请教过,之后她把现场朗读的音频发给她父亲听时,老爷子居然听哭了。《杏花村记》朗读版由人民网微信公众号在《夜读》栏目推送。有读者留言称:“作为安徽人也是第一次知道杏花村居然在池州”,“文史类文章在晚间静听,太舒适了”。
心理学上讲,有一种记忆,叫作趣味记忆。比如,现在一提到写过的《中都城记》,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央视彭坤朗读的有穿透力且充满正能量的声音;提起《量子纠缠记》,首先想到的是央广姚科磁性更震颤心灵的声音。
现在的人们,每天看手机、用电脑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用眼过度。仅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用耳朵听,和用眼睛看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似乎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合拍一些。毕竟用耳朵听,不像用眼睛看那么累了。
《江淮八记》因为是融媒体推送,确实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传播持久,而不是昙花一现。推出以来,网上点击量至今仍在不断攀升。《安茶续香记》刚推出时,全网阅读量是800万+,至年底,已突破1000万。
经过一年多漫长的等待之后,《江淮八记》总算是完工了。随后的希望是什么?我只能答以“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身在安徽,因为美好,因为缘分,确实常有一种愿荐枕席的冲动和感动。
2019年11月13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