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教在梧州学院一待就是六七年

外教在梧州学院一待就是六七年(1)

放学后,他与中国的很多青年男教师一样,会到操场上与学生打球。学生们也依他的习惯对他直呼其名——“老佛”。

下课后,她按很多中国女教师的习惯,耐心回答学生们的问题。全校师生无论长幼,看见她都满怀敬重地叫一声——“吴老师”。

喀麦隆的弗莱德和越南的吴氏青,这两名外籍教师在梧州学院(原广西大学梧州分校)一待就是六七年,留住他们的是这里暖暖的师生情、同事谊。正如弗莱德说的:“这里是我第二个家,我还没想清楚什么时候走。”

温情恩情留住异国客

弗莱德的中文名叫“老佛”。2005年,有朋友告诉他,如果你喜欢中国,可以到那里去做英文教师。那时他一点汉语都不会。

“我周围太多的东西是‘中国制造’,但为什么媒体又告诉我这个国家很穷?我想亲眼看一看。”“老佛”选择了梧州这个气候不太冷的广西小城,“我不想去大城市,因为大城市外国人多,我只能和外国人在一起。但是在小城市我就可以和中国人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

初到梧州学院的时候,学校的体育馆、图书馆等设施还未建起。在中国见多了高楼大厦的“老佛”有点失落,但校长亲切的话语打动了他。“我记得,校长当时问我想做什么,没有给我压力,所以我决定留下来。”

“老佛”通过看电视一点一点学会了普通话,也渐渐熟悉了梧州。他有时和学生一起打球、一起开伙做饭,有时也吃食堂或外出下馆子。每天在他下班回家路上,都有很多放学的小朋友对他说一声:“叔叔哈罗,叔叔拜拜。”这让他很感动,“中国人是很好很善良的人,很多人不懂英语,但也要和你说两句,你回应他,他就很高兴”。

“老佛”在美国的家人不理解他为何要在梧州这个小地方待这么久。他回答说:“我喜欢梧州人,很多人没见过黑人,但他们依然喊我过去吃饭,和我干杯,哪怕是不认识的。我有什么困难,哪怕是买个东西,我的学生、同事都很热情地帮我,到处都是朋友,这让我不太想家。”

初到梧州不久,“老佛”有一次驾驶摩托车,摔得不省人事。校长、同事、学生都赶来照顾他,让孤身在异国的他感到真正的温暖。“交警来处理了,叫我去考驾照。”老佛不好意思地说,这件事是自己闯祸,但朋友们的恩情令他坚定了留在梧州的决心,“我要好好教更多的学生学外语”。

尊师重教感动名教师

66岁的吴氏青,对广西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她年轻时曾在中国北京、南京进修中文,回国后在河内大学所属外国语学校从事汉语教学,一直与广西有教育交流往来。

2004年,退休后的吴氏青应邀到梧州学院教越南语。她温文尔雅、教学勤恳,深得师生敬重。2005年她获得广西“金绣球”奖,获奖后很多梧州人从电视上认识了她,连菜贩、小卖部的老板娘都向她打招呼,说“吴老师你帮了我们很多忙啊”。

善良的吴氏青常常告诉学生,去买菜不要讲价,尤其是看到老农自己担菜出来卖的。“中国的农民和越南的农民都一样很辛苦。”她的为人感动着师生们,各个系的老师无论她认不认识,见到她都会喊“吴老师好”。年轻教师更是把她当作“越南妈妈”一样对待。

今年9月,吴氏青的父亲病重,孝顺的她要回国照顾,向校领导提出,这一去不知何时再回来,为不耽误学生课程,请求考虑辞职或换老师。但校方给予她无比的信任:“吴老师,我们等着您。”

父亲的去世让吴氏青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校长发来的一条短信给了她极大的抚慰:“吴老师请你不要太难过,你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所以你比其他人更痛苦,我们理解你。老师、学生们都是你的家人,如果事情办好了,请尽快回来,梧州是你的家。”

为了回报这一份真情,吴氏青在办完父亲丧事后的一两天,就回到了梧州,没有让学生落下一节课。

体恤老师的悲痛,学生们纷纷自发地赶来陪伴吴老师。男生来帮她做饭,女生则陪她过夜,“我们担心老师一个人晚上伤心寂寞,睡不着影响身体”。同事们也纷纷来鼓励她,陪她爬山、打羽毛球,分担她的痛苦。

就在记者与吴老师聊天的过程中,还有学生、老师不断发来短信,有的提醒她天气冷了,要多穿衣服,“鞋子穿厚一点”;有的问她是否在宿舍,要过来看她。还有的学生打来电话,努力用学会的越南语与老师对话,缓解老师思乡之情。

即使是已经毕业远在他乡的学生,依然会给吴老师发来关切的短信。还有的女生与吴老师情同母女,连男朋友也要带来请老师过目“把关”。

“人和人的感情,是最亲切、最深刻,能体会得到的。”吴氏青看着手机短信深情地说,这里不是异国他乡,是她在梧州的家。

穿针引线搭起友谊桥

点点滴滴的细节,让“老佛”和吴氏青在梧州学院一留就是六七年。他们帮助梧州和外面建立了更多联系。

“老佛”把梧州的龟苓膏和六堡茶带给大洋彼岸的家人,向国外的朋友介绍这个美丽的城市。他还想出一本关于英语学习的书,教更多中国学生摆脱“哑巴英语”。

吴氏青则为中越的一些民间商贸交流提供帮助。曾有一位学生在南宁经营牙科器材,该品牌的越南代理商来南宁进货,在办进口手续时遇到翻译上的困难,学生便找老师帮忙。吴氏青凭借出色的越南语和汉语水平解决了问题。还有一位越南留学生的家长想从梧州进口农业机械,便找到吴老师牵线搭桥。而最近有一些梧州老板想到越南投资建松脂加工厂,也找到吴老师了解情况。

“生意我是不懂的,只是尽量帮他们一点忙。”吴氏青谦逊地说,她最大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上。梧州学院并未开设越南语专业,只是作为第二外语让学生选修。但在这种情况下,吴氏青教出的学生中竟然有两人成功考上了外校越南语专业的研究生,师生的共同努力令人敬佩。

在每个外籍教师的生日以及中国的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里,梧州学院都会为外籍教师送上鲜花果篮慰问。前段时间的越南教师节,师生们还在一处花园里为吴氏青办了一个小小的节日派对。

回想起刚到梧州的那一天,吴氏青记忆很深:“宿舍里基本生活用品都有,连洗漱用品都帮我准备好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舍得离开,“只要学校还需要我,只要我的身体还能教书,我就会坚持下去”。

(注:本文曾发表在《南国早报》,2011年12月29日)

(1) 本文作者:甘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