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 退休后去哪儿?


第1部 退休后去哪儿?

名为“敬老日”,实则“嫌老日”

今天是“敬老日”。

早在多年以前,我就已经加入这受人尊敬的老年人之列了。

但是说实话,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这个日子也许并不是那么心情舒畅吧。

说起来,“敬老日”最早被叫作“老年日”。

我查了一下,发明这个节日的人,据说是65年前,即1947年的兵库县多可郡野间谷村的门肋村长。

出于“敬老爱老,借老者智慧,建设乡村”的想法,最初是把农闲期的9月15日作为“老年日”的。

以此为开端,“老年日”后来拓展到了兵库全县,进而发展至全国。这就是“老年日”的来历。

到了1966年,“老年日”被正式定为国民节日,后来该节日变更为9月份的第三个周一。

变更的理由是,政府试图把这个假日作为秋季的连休日,也就是变成Happy Monday(快乐周一),但遭到了老龄团体的反对。于是,政府修改了《老年福利法》,把“老年日”还原到9月15日,定为纪念日[1]

由此不难看出一些人想利用“敬老日”来休闲的不轨之心,还可以感受到即便是小长假也不会出远门的老年人的抵触情绪。

总而言之,“敬老日”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听说这类节日在其他国家好像很少见。

有人以为,既然如此,日本的老年人会感激涕零吧。

那你可就想错了。对这一天,没有多少老年人会心怀感激的。我这么说,可能又是我的天邪鬼[2]在作怪吧,但实际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

各大报纸上关于“敬老日”的报道都是大同小异。

标题不外乎是“今天是敬老日”“65岁以上的人创新高,达2898万人”“每4个女性中就有1个”之类。

报道的详细内容是:“总务省的调查显示,截至15日,超过65岁的老龄人比去年增加了80万,达到289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比去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达到22.7%,刷新了纪录。其中65岁以上的女性首次超过了25%,这意味着每4个女性中就有1名老年人。”

“有65岁以上老人的家庭达到1821万户,占总人口的36.7%,其中的414万户是单身户。这些单身户的1/3以上,即145万户住在出租公寓里。因此,有不少老人死在家里时,身边没有1个亲人。看来,如何构建一个区域性的关怀老年人的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几乎是全国各家报纸的共通写法,不过说实话,老年人读了这种报道高兴得起来吗?

我想,几乎所有老年人都会感到不愉快吧。

理由很简单,因为从那些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老年人逐年增加,而且越来越长寿,让人厌烦”的意思。

写这些报道的记者,可能不过是客观地介绍了一下总务省的统计结果,并提出今后社会面临的老龄化压力。但是,从这些报道中,几乎感受不到任何对老年人的关怀和体恤,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敬老了。

这种感觉不是老年人是体会不到的。

说到时下对老年人的界定,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如前所述,政府好像把超过65岁的人定为老年人,但是确切地说,这条分界线应该划在60岁吧?

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把60岁定为退休年龄,让职工回家的。

被公司赶出来的男女职工会怎么样呢?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再次就业,只能孤独地赋闲在家,甚至会被家里人疏远,处境尴尬,这才是实情。

如果老年人的特征是“孤独”的话,那么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孤家寡人”了。

政府之所以把步入老年的门槛定在65岁,是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可以领取养老金了。然而,已退了休,却得不到养老金的60岁到65岁之间的人是尤为悲惨的。

人老了,生活也不稳定,这5年当然也应该归入老龄。

如果这样划分的话,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就会进一步增加,男女合起来或将达到总人口的30%左右。

这样一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人们恐怕很难那么轻松地谈论“敬老”之类的话题了。非但不是敬老,应该是“恐老”,不,“嫌老”才对。

不要说年轻人了,就连中年人也大多嫌弃老人。巧的是,“嫌老”和“敬老”在日语中的发音很相近[3],所以干脆写作“敬老”,念成“嫌老”得了。

看起来,我老是爱写讨人嫌的事,但我所说的都是老年人共通的真实心态。

尽管在现实中,老年人什么也不说,其实是因为没有说话的地方。

幸好,我虽然已经步入老年,却还有表达的平台,所以我打算作为占总人口约1/4的老年人的代表,写点什么。

[1]纪念日:此处指由日本政府规定的纪念日。其中一部分纪念日为国民节日,“老年日”也属于国民节日。

[2]天邪鬼:日本传说中的恶神之名,形容爱故意和别人唱反调、违逆他人言行想法、性格别扭的人。

[3]“嫌老”的日语发音是kenlou,“敬老”是keilou。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