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序言

作为一个报人,一个新闻工作者,按现在的说法叫“媒体人”,我在工作岗位上的日子,或编或写,编的和写的那些东西,都在报纸上。2002年年底,我退休了。退休以后,一来是“积习”难改,二来是常有朋友约稿,我就又东一筢子西一扫帚地写了十多个年头,先后写了不少文章。我一边写,一边编辑出书,直到觉得写不动了为止,总共出版了七八本书。这七八本拙著中,《蓊斋赏诗》这本书我下的功夫最大—仿佛花了一火车的心血似的。

我在《蓊斋赏诗》里共欣赏了一百篇唐诗。为求整齐划一,各篇皆以七字命题。每篇欣赏文章均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作者原诗;2.词语注释;3.原诗今译;4.欣赏文字。作文要有新意,务求言人所未言。这是我平生为文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不言而喻,我在《蓊斋赏诗》里的一百篇欣赏文章,也遵循了这个理念。首先是我所选择的欣赏篇目,都是自己在读过后产生了一些观点,或曰看法,并且觉得值得一写的篇目。就词语注释而言,因为我看别人的赏评文字,多嫌注释太简,以致读过之后常有似懂非懂之感,所以我作注释力求详尽,并且是以《汉语大词典》等专业工具书为据。在我看来,仅就原诗的文字而言,经我注释,初中生乃至高年级小学生都能读懂。文章的重点,当然是欣赏部分了。这部分我给起了个名字叫“蓊斋语语”,“蓊斋”也者,是我附庸风雅给书房起的“蓊郁斋”之名的简称;“语语”也者,词典有解,曰:“语其所当语。”我之所谓“当语”,自然是就我个人的欣赏感受而言。我这里所说的有自己的观点或曰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诗中固有而别人不曾阐发—以我的视域为限—的思想内涵。其二,对别人的有关解读或思想内涵的赏评,我有不同的意见。其三,别人说某诗某联或者某句,具有启人深思的哲理,但却没有说那启人深思的哲理究何所指,以及如何启人深思,我加以阐发。其四,个别名篇,我以为存在值得质疑之点,而人们习焉未察,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其五,联系实际,阐发诗作的现实意义,以及抒写由诗作引发的有关世情人生等的体会与感悟。总的来说,我之所谓欣赏,侧重于对作品思想内涵及其意义的探讨、挖掘和评析。

回想撰写本书的过程,在一年半的时光里,白天写,晚上也写,常常熬到深夜。说得夸张一点,几乎无时不在琢磨。好处是虽寻寻觅觅颇苦,但每当有自己的发现和体悟的时候,则欣欣然乐不可支。有自作打油诗为证—

一年又半载,赏诗一百篇。

机杼必自出,言人未曾言。

昼思夜还想,晨昏或倒颠。

仙笑我莞尔,圣哭我泫然。

嶙峋骨更瘦,心血溢河川。

辛苦诚然是,苦中乐最甜。

《蓊斋赏诗》在几家报纸上连载或部分连载以后,我请人加以编辑和设计了封面,送印刷厂印了一些,断断续续地向我的师长、同事、同学和朋友赠送了一部分,反馈意见大都说好。其中,我很敬重的当年我在山东师范学院上学时的一位老师打电话给我,说他很喜欢《蓊斋赏诗》,“这本书有存在价值”,建议我交出版社正式出版,还说希望我再写一本哲理诗欣赏出来。忽忽然好几个年头风驰电掣一般过去了,时至今日,我除作几首打油诗外,不光哲理诗欣赏没写,其他别的什么也不曾写。不曾写固然不曾写,然而就还想写点什么而言,还真动过心,所谓“蠢蠢欲动”。遗憾的是,身体不给做主,健康与愿望犯拧,最终落得徒唤奈何,包括将《蓊斋赏诗》正式出版,都有违老师的教诲了。看来,一部作品是不是由出版社正式出版,还是有些不同的。也许,这就如同一对恋人结婚是不是去相关部门领过结婚证,或者一个孩子落地后,是不是去相关部门报了户口吧。我之所以又说起这个话题来,是因为突然又有同志向我提议,将《蓊斋赏诗》交出版社正式出版。岂不闻“听人劝,吃饱饭”乎?那么,就交出版社好了,但愿本书入得了某家出版社的眼。

由于本人学疏才浅和功夫下得不够,恳请读者朋友对书中谬见及其他方面可能存在的错误不吝赐教。在撰写过程中,曾反复阅读并参考了《唐诗三百首》《唐诗鉴赏辞典》,以及《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中几位唐朝诗人的全集中的诸多篇目,在此对各书的编著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2021年9月25日

作者自注:“仙”,指诗仙李白,下句中的“圣”,指诗圣杜甫。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