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原罪

序章 原罪

人的本性原本就肮脏,不过是在这粪土般的东西上披着层皮,上点颜色,穿点漂亮衣裳,竭尽所能地装得漂亮些罢了。

——京极夏彦《巷说百物语》

“砰,砰,砰!”

六秒内,射击场一共传来了三声枪响,子弹出自同一支7.62mm口径的练习手枪。

六米,七米,八米,随着清脆的枪响,三个距离位置的射击靶各倒下了一个。

开枪的人,眉间自有一股英气,年龄不超过三十岁。他节奏掌握得极好,手部轻微地震动之后,依然维持平稳,波澜不惊,脸上显露出一副异于同龄人的沉稳之态。

他优雅地摘下右眼挡板,把练习手枪放回到枪套里。

“心跳每分钟105,非常完美。”

摘下医学测量仪器,周围一同前来测试的同事们不禁纷纷拍手称赞。

“康森教授培养的高才生果然名不虚传。”

“希捷市警界第一,实至名归。”

“连续三年获得全市技能评比第一,唐警官是位不可多得的奇才。”

“貌似他还是单身吧?”

“你看上他了?”

“讨厌,你不也是。”

…………

每位在场的人,关注的焦点不尽相同,赞美声倒是全部汇聚在一处。它的主人,正是刚刚开过枪的这位警探——唐纳德。

年轻的警探双手修长,不当警察,或许更适合从事弹钢琴之类的文艺职业,先天的优势加上后天在刑侦领域夜以继日地反复练习,他拥有的职业敏感度异于常人。

相比于市局里的偏才或怪才,包括几位默默无闻的庸才,年轻警探的涉猎极广:动机、证据链、微小线索、嫌疑人画像、痕迹鉴定、死因分析、伪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警探到来的三年间,希捷市的破案率稳步提升。在市局内的案情研讨分析会上,年轻的警探常常侃侃而谈。对那些尚未侦破的案件,他大胆吐露自己的想法,从动机的本源出发,详细分析错过的细节——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使警方失去了很多破获案件的重要时机。

与会者,就像聆听一部部精美绝伦的推理小说,对年轻警探的精彩分析时不时点头赞许。当然,这里仅仅是一座北方的省会城市,权限划归,案件侦破不可能插手到全国的范围。多数是仅仅一段时期、破获某个要案后,大家会要求年轻的警探讲讲他分析的许多小故事。

“唐警官,你分析得这么透彻,就像到过案发现场一样,是不是按照你的推理,那些所谓的悬案就全破了啊,我看差不多。”

“嘿嘿,不能那么说。”被称作唐警官的人,刚刚结束了一段颇为神奇的案情分析,他拿起桌子上的水杯,吞了一大口,补充侃侃而谈后流失的唾液,“中国有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实真实情况下,办案人员第一时间到达案发现场后,很多搜集来的细节是不对外披露的。而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让你把之前的结论完全推翻,比如在描绘嫌疑人画像时,甚至是性别上的转换。”

年轻警官继续着自己的推理讲解:“例如一桩凶杀案件,可以公开的部分,常常被挂到网络或者主流媒体,作为一档节目播放,主要还是起到一个说教作用,警示世人不要犯罪,而命案现场的刺激画面和细节部分大多会被一带而过,避免有些人模仿,引起社会恐慌。”

大家听完都深以为是,身边的许多人——市井民众们,正是选择每周二、四晚收看省台的一档传奇故事类节目,根据主持人的提示,分析得头头是道,自诩案件看上去这么简单,不通过证据而全凭猜测帮警方确定凶手,最后发现和警方掌握的一样,于是乎他们飘飘然,瞬间感觉自己都能成为小说中的侦探,把复杂的刑侦工作当成儿戏。

“其实推理需要运用到案件的本身,平时用到的地方并不多。随着近年来高科技手段的介入,现在基本不存在最完美的犯罪了。”

墙上的幻灯片,适时切换出一堆常见的图片:高清摄像头、DNA鉴定、指纹鉴定、脚印鉴定、电话窃听、卫星定位等等。

“狐狸再狡猾,一只揣着手机到处乱窜的狐狸,猎人只要轻轻动手,在监视器的画面前,吃着泡面、试试网络搜索就可以了。科技进步,当今社会人们的隐私越来越少,回到数十年前,它们其实不见得多么复杂,现场留下的证据虽多,奈何指纹采集和DNA库没有建立,满街又没有安装摄像头,简单的东西也就归于复杂。没有第一目击证人的案子,被害者恰巧朋友圈单一,基本时间久了就会拖延成悬案。”

几位实习生做着会议笔记,老警员难得聚在一起旁听。站在小讲台上的年轻人阅历深厚,他有着一本属于自己的经验记录本。

他将几年来在希捷市参与侦破的案子,一一记载在册。他关注的不仅仅是案件结果,更重要的是嫌疑人的动机。

“比方说,精神分裂等病症的患者,占了其中很大一部分,但不能单纯定义他们为变态;难道内心灰暗的人,犯案的概率就很大吗?通过大数据的比对,该理论并不成立。我认为,几乎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灰暗面,只是他们把一部分邪恶的想法,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轻易不会爆发。其实在座的每一位,都曾经拥有或者正在萌发这样的邪恶想法。”

会议室的氛围被渲染得有一丝丝紧张,涉及自己身上,谁都不情愿对号入座。

“只要没有火苗去触碰引燃,他们的恶念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付诸行动,这就是我们在座每一位的经历,我定义为休眠火山。相反,我们抓住的那些嫌疑人,他们自制力更差,未能很好控制住这部分,非要将垃圾一般的情绪宣泄出来,轻者打骂,重者实施犯罪,这时,休眠火山转瞬成为活火山。生活中,没有死火山的定义存在。”

“这个论断很有趣。”资历较老的一位警员眼睛眯成一条缝,聚焦到讲台的中心,他的特长是犯罪心理学。他打断了演讲人的独白,“照小唐的意思,我们都是将垃圾情绪控制得无比完美的‘好人’,时间久了,是不是可以定义为‘好人’实际上都是隐性精神类的‘抑郁症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反而不如犯人了。”

几位同事相视一笑,实习生们抿着嘴忍俊不禁,笑声中不含有丝毫嘲讽的成分,完全出于本心,觉得讨论的话题十分有趣。

唐纳德警官的一套完美的理论,在实际的应用中,已然多次获得成功。家中和警局办公室都堆满了和他有关的奖杯,那是很多人眼里职业生涯的巅峰。

然而在唐纳德眼里,摆出去的东西已成为历史,即将走出的下一步,才是新的人生挑战。

过去的三年岁月中,唐纳德经历的案子少有需要复杂推理的成分。归结起来,大概分为几大类:

第一种是恶意谋杀,动机充分,行凶者忍耐了好久,精神压抑到崩溃的边缘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心理疏通和辅导,最终伸出了罪恶之刃。行凶后,这类人多少受到了真实鲜血的刺激,幡然醒悟,与梦想中的场景分道扬镳,主动投案自首,大多有家人陪同。

第二种同样是恶意谋杀,行凶者谋划许久,了解对方的习惯、动向,通过踩点、精心布置,包括写下杀人日记,最后顺利得手。以为瞒天过海无人知晓,殊不知屁股未等坐稳,早已被警方盯梢。只需了解被害人的人际关系,与哪些人有怨有仇,顺藤摸瓜,通常一周之内足可以破案。

第三种是冲动行凶,又叫作偶然行为。实施犯罪者游走在善与恶的边缘,或因某件事突然将他激怒,或者童年的阴影久久堆积,突然受某个人或某样事物刺激。行凶者通常与被害者不相识,挑选被害人时存在偶然性。这类案件颇费脑筋,对于一般的刑侦人员来说,这类案件破获的速度,取决于他的真正实力。

若真能确定嫌疑人画像,通过全国联网的警方数据库,抓到嫌疑人只是时间的问题。个别拖得时间非常久的,会被定为悬案,悬案并不等于是终结,嫌疑人的各种特征都会被记录在案,如果嫌疑人再次犯案,一定会阴沟里翻船。近些年逐渐浮出水面,令市井百姓关注的案件,就归属于这大类。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四种:唐纳德的大学教授命名它为沉默型。意思就是,某天你路过某处,发现了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它停放在那里很久,若不是恰巧你的细心,还会停留很多年不被发现。即使警方赶来,法医鉴定出了有限结果,但是和数据库里没有相似匹配源,寻找尸源极其困难。即使到处张贴认领启事,几个月下来,也无任何人口失踪报案。线索就此中断。无人认领的可怜人最后一把火灰飞烟灭,没人知道他在世间曾存在过。

第五种与第四种恰好相反,突然失踪型。一日家里人急匆匆地报案,某位亲属突然失联,失联前的行为举止成为唯一的线索,警方会在二十四小时的时间限制后,展开大范围摸排——熟人、常去的店、工作单位、公共地点、手机信号最后中断处。失踪案出现好结果的概率微乎其微,除非失踪者本身患有精神障碍,仅仅是走失而已。大部分的情况,无非找个安静的角落,因为感情、亲情、债务、家庭纠纷等等,自杀或被杀。

第六种极其少见。起码回国三年,唐纳德从未遇见过。

自杀还是他杀,单从现场掌握的线索来看,不能够第一时间确定。甚至证据链和犯罪者故作的圈套,牵动刑侦办案人员把所有的精力和视线都转移到错误的方向上面。

俗称的“高智商犯罪”就是此类。犯案手法突破了常规,巧妙地规避众人的视线,包括高清监视器,完全可以被欺骗。

行凶者隐藏不露的动机,极难被察觉,表面上仍旧道貌岸然。

当犯罪者对实施的手段极度自信时,他根本不在乎掩饰和隐藏指纹,一切皆可在大庭广众视线下稳定地进行,只要在合理可控的解释范围内,警察甚至会被他们戏弄得团团乱转。

他们与其说在犯案,更像是排演舞台上进行的一幕话剧。他们喜欢作为旁观者,观赏警方陷入自己精心设计的剧本的泥潭。

唐纳德结束了这次精彩绝伦的讲演,同事们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唐纳德走过他们的身边时,与会者不约而同站起身来响应。

“相比于你在美国留学,接触到的西方警界人才,和我们国内相比,你更倾向于哪里的刑侦技术呢?”

一位刚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女警员好奇地发问,忽闪的眼睫毛映在开着幻灯片的黑暗屋子里格外好看,唐纳德忘记了她的名字,过目不忘的本领显然不适用于自己的异性新同事之间。

唐纳德耸了耸肩,笑了笑:“不同的国情,法律不同,自有它的匹配之处,并无高低之分。若非要分出个胜负来,我想不存在现实中,仅存在于小说里。顺便说一下,我业余时间挺迷恋日本推理小说的,本格派和社会派都不错。”

“啊——”

在场的众人一片哗然。

原来大家心目中的警界神探,私下竟然喜欢看日本推理小说,这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