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平凡的岗位上

路 明

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工作于平凡的岗位,埋头于实干之中,他也许不像珍珠,一经发现就熠熠生辉,但却像一块质地优良的玉石,精雕细琢之后长久地放着朴实的光华。

化工系耐火实验室李志坚同志,1982 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实验室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工作中就做出成绩,受到实验室同志的一致称赞。

1982 年上半年,领导安排小李到耐火厂化验站实习,他除在岗位认真掌握操作技术,向现场的工程师学习,还时刻惦着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要拆除一台 50年代的加热炉,这台炉子又大又笨,拆起来十分费劲,实验室几位年纪大的老师干起来很吃力。小李看到这些,就主动利用下班以后时间帮助拆炉,常常忙得一身灰尘、一身汗水。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短时间就完成任务。

9 月份,小李结束实习以后回到实验室,指导老师要他完成一项实验,其中包括提出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实验参数的系统标定,制定实验指导书。按正常工作量,需 1 个月的时间。小李接受任务以后,充分利用一切时间,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星期天也全部用上,与实验室姜云秀工程师密切配合,仅用 10 天时间就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实验室为承担一项科研任务,需要改装一台电炉,炉衬加工全凭手工,又脏又累又费时间,干起来粉尘也很大。小李与王壮同志一道承担任务,短短 4 天时间,就改装完毕。为使炉子尽早投入使用,小李又连续利用 3 个夜晚使自动控温仪和炉子配套。

实验开始以后,一次装炉烧样长达 8 个多小时。考虑到其他几位老师年纪大,家庭有负担,每次装炉小李都主动留下看守设备,直到深夜。星期六的夜晚,对于年轻人显得格外美好,但是为了科研项目,这些被小李一次又一次地放弃。

在实验室建设上,小李的突出事例是很多的,而实验室之外的工作往往又成了他的“分内工作”。每天早晨清扫走廊,已经成为他的习惯。学校为教职工买大米,考虑其他教师年纪大,他主动去装车。有一天晚间,二楼一个水龙头没关,第二天早晨水漫得到处都是,眼看就要进入实验室,威胁到实验设备。小李来到后,一看这个情况,鞋也没来得及换,跳到水里就干了起来。水排净了,小李的鞋子和裤子也湿透了。每当这时,小李常常只有一句话:“年轻人应该多干点!”

耐火实验室的老师在评价李志坚的工作时谈道:“李志坚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但他一心一意公而忘私的工作作风和优秀的思想品质,对实验室工作起到推动作用,为实验室建设树立了良好的风气。”

本文发表于 1982 年 3 月 28 日《鞍山钢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