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徒工到工程师

从徒工到工程师

金 重

“为掌握科学知识的钥匙,打开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门,适应祖国建设需要,我决心在 4 年内成为一名红色的工程师,做新型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这是陈茂同志在 4 年前向文化科学进军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在党的培养下,今年,他果然实现这个愿望———由技术员被提升为工程师。

10 年前,陈茂还是一个徒工,10 年后,他成了工程师。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他是怎样在山峦起伏的科学道路上前进的呢?

陈茂,这个 28 岁的共产党员,长着一副中等身材,两只眼睛常带着红丝,这是他坚持 10 年业余学习的痕迹;他那双粗大的手上,还镶嵌着两对大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光荣。

1949 年,陈茂就进鞍钢电修厂当徒工,当时只有 17 岁。农村孩子一进厂后看到什么都新鲜,摸摸这摸摸那,有一次一不小心触了电,打得他浑身麻木。他想:“电,这是个什么东西?真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怪物。”他问师傅,师傅只是说,小伙子慢慢学吧,将来就知道了。“为什么慢慢学,将来才能知道呢?”于是,一种求知欲望使他在学习上非常专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问个根底。王师傅干活时他就跟在后面细心地看,很勤快地递这递那,兜里还经常装个小本,随时把学的记下来。

陈茂在学习技术上,碰到许多困难。各种仪表的真空管,有时算错就爆炸,他也找不出原因来。这时他才知道,要想提高技术,必须先提高文化。当 1950 年鞍钢一有业余初中班时,他就参加了学习。

一经参加学习,陈茂就像一个饿汉见食一样,这也学那也看,什么都吞。他除白天积极工作外,下班后就往夜校跑。下学后一写就是半夜十一二点才睡。早晨天没亮,他又起来,不是写就是算。节假日也不出门,就是啃书本。

一来二去,陈茂渐渐瘦了,眼角经常带着红丝,脸色苍白,不久就得了一场重病。这时他才想起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既要学习好,又要锻炼好身体。从此,他就订出计划,规定每天早晨起来后散步、运动,然后再做习题或复习课程。午休时和同志们一起玩玩或看看报,晚间按时睡觉,节假日看场电影或阅读毛主席著作。从此,他感到生活有规律,精神愉快,学习效率也高了。

这样,陈茂闯过初中和高中关。由于学到物理,他回想起来刚进厂时触电把电看成怪物的可笑。但是,当他学到一点概念知识后,更感到不足。对于各种仪表原理,还是不懂。他想:“社会主义建设速度这样快,我光这样学还是跟不上步伐,怎么办?”于是他决定和杨技术员订立“包教包学”合同。以后,他看杨技术员工作忙时,就主动帮助计算或者找材料,星期天他也到杨技术员宿舍去学习。杨技术员看他热心学习,也就真心诚意地告诉他。这样学,陈茂技术进步很快,入厂3 年就达到 6 级工,还学习了“电工学”、“电气计器”等工业理论书。1953 年,他提前 6 个月完成鞍钢教育处原规定的 18 个月学习任务,经考试合格,被批准为技术员。这时候陈茂才 22 岁。

1954 年秋天,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怎样地就迈进高等学府———鞍钢夜大学的门槛。

陈茂在业余中学阶段,靠自己的勤奋学习,学习还没觉得太吃力,但是进了大学,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把他这个过去只有 7 年文化底子的人压得透不过气来。再加上有一次出差耽误一个多月的学习,他虽然还是往下钻,可是第一次考试结果,有 4 门课得 3 分。这对他来说,就像没有完成生产任务一样难过。他怀疑道:“我能跟上吗?是不是再拖一年?……”他这种心理被党组织知道了,胡书记找他谈话,鼓励他说:“要长志气,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就应该战胜困难,真正成为工人阶级的专家。”这时,他明白:科学在飞跃发展,我要是拖一年再学,就等于落后一年。我是个共产党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陈茂攻克科学堡垒的信心更足,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有时下班晚不吃饭就去上课;有时开会或夜战不得不缺课时,事后也一定补上,从不浪费一分钟。每到星期日上午就到夜校来互相研究课程。

他在夜校里是最爱提问题的,但从不轻易问人,像数学中的“三重积分”中的难题,除非把脑袋憋痛了才能提出来。因此他在大家帮助下,很快跟上了班。

陈茂在学习中善于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上。当他学习了“工业电子学”原理,了解电子管的性能构造以后,就创造一种新的设备———“配电箱”,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因为工作关系,他常到鞍钢厂矿去,有一次他看到测定各种轧钢机时,很复杂,往往 3 个人计算还得一星期,影响生产,还不精确。他想:“这给国家浪费多大呀,不好用现代东西测定吗?”他整憋了一天,想到在技术革新展览会曾看见过用于教学上的电子计算机,就想研究一个用于生产上的电子计算机。建议提出后就被党组织批准。他同工人解玉生从今年 4 月间开始,在党的领导下,经过 4个多月 100 多次试验,终于试制成功电子计算机。从此在测定轧钢机时,只需几分钟就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陈茂是个精力旺盛的人,他以共产党员的非凡毅力,坚持业余大学学习,5 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终于在今年秋季毕业。由于长年坚持业余学习,他文化提高得很快,曾得到鞍山市业余学习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由于他理论联系实际,技术进步很快,能熟练地掌握计器制造和修理技术,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做出贡献。因此,最近由技术员被提升为工程师。现在,他是鞍钢计器厂自动化研究室主任。

本文发表于 1960 年 9 月 22 日《鞍山钢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