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钢铁学院的成长

鞍山钢铁学院的成长

教育成就辉煌 2500 名(中专)毕业生投身祖国建设洪流

黄传美

祖国在飞跃前进,时代在日夜飞奔,社会主义建设洪流波涛滚滚冲击着一切残渣恶疾,旧的将随着时代的转折而永远逝去!新生事物蒸蒸日上,将随着历史巨轮勇往直前。早晨,烈士山旁的有轨电车来往奔驰,树枝掠过车的窗前,女售票员用尖脆的嗓门喊着:“下一站,钢铁学院。”不知是哪位同志问道:“什么,钢铁学院?”这位女售票员为这新的站名而感到特别兴奋地回答:“是钢铁学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注视着窗外,一片雄伟的楼房出现在眼前:校门前一片青枝绿叶,美丽的花圃,衬托着整个校园。啊!这就是鞍山钢铁学院。

常来的人们还习惯地叫它“二钢校”,年纪大一些的同志,他会告诉我们这块土地的变迁。10 年前,这一带野草丛生,垃圾堆、烂泥塘像疮疤一样连成一片,国民党反动派把这里当成杀人的场所!饥饿、贫困是旧社会的特征,人民得不到吃穿,更谈不到有丝毫享受文化教育的权利。

新中国诞生了,共产党领导着亿万人民决心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因此,从前这块烂泥沼沼、垃圾成堆的土地,现在却盖起了高楼大厦。人民渴望着自己子女学习文化技术,鞍钢庞大生产迫切希望又多又好的技术人员。1954 年,党在这里建立了一所中等专业学校———鞍山第二钢铁学校。它一成立就受到党的关怀和人民的爱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工农青年。几年来,它为祖国培养了 2525 名中等技术人员(包括代培生 480 名),分布在全国各地冶金工厂,为社会主义辛勤劳动,为祖国建立功勋。

变化,巨大的变化。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一跃再跃,去年,在党的关怀下,二钢校与鞍钢夜大学合并,一跃成为高等学校,改变了钢都鞍山从没有高等学校的面貌。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今天,党在学院的领导已经确立,党的教育方针在这里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劳动正式列入教育计划,学生在课堂听课也去工厂劳动,实验性工厂一跃变为生产工厂。学生们在教师和师傅的教导下,生产出电动机、水泵、轧钢机等 19 种产品,价值 64 万多元。此外,炼铁厂、轧钢厂为国家炼出不少生铁和钢材。

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在这里表现得最突出,在现有学生 1931 名中(包括中专),工农出身的学生有 1639 名,占总学生数的 80� 5%,他们来自工厂农村,不少是久经锻炼的工矿企业干部,这里的教学设备从无到有,现在已建立了化学、物理、金工等 13 个实验室,设备齐全,教具很多,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整风、劳动、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得到迅速壮大和提高,教书育人已成风气,集体备课、现场教学已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质量,同时也为科学研究打开大门。一年来,已完成包括模拟式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尖端科研项目 20 个。

教学相长原则开始树立,师生共济一堂,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逐渐形成。

学院成立以来,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师生健康水平有很大增强。到现在为止,全院有等级运动员 705 名、等级裁判员 380 名、劳卫制一级合格 1166 名、劳卫制二级合格 700 名、普通射手 750 名。今年,有 6 名运动员 18 次破鞍山市田径记录,42名当选为市和铁东区直属代表队,并荣获铁东区田径总分第一名。在这个集体里,人人精神奋发,情绪饱满,深深感到祖国在大踏步前进,时代列车在向前飞奔。

在我们伟大祖国成立 10 周年的时候,我们为祖国教育事业辉煌成就而欢呼,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让我们在党的总路线光辉照耀下高举教育革命红旗继续跃进。

本文发表于 1959 年 9 月 29 日《鞍山钢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