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

笔架山

笔架山,就像桂林漓江上的象鼻山及很多以形象命名的山一样,名字就告诉了它的形状。不过在没有亲眼看见的时候,在每一个人心中的想象,它肯定是不一样的。只有亲眼得见后,才能体会它的形体上的壮观和意蕴上的深刻。你只有用心与它交流,才能感受它的灵性。

作为文化人,到三穗不能不拜笔架山。怀着这样的信念,迎着公路两边田地里青青的麦苗、黄黄的菜花、多变的山石、多情的溪水,我们驱车前往笔架山。车窗外不时有新奇的景致。远远的,如黛小山上,不时有三两株李花和桃花。桃红李白镶嵌在葱绿的山冈上,如国画像油画,虽是野花几树,自有一番韵味。初春的自然,年年岁岁景一样,岁岁年年情不同。正想着,带队的说:到了,到了,看前面路边就是这里的乡干部,那就是笔架山。

几个乡干部,还有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在笔架山前的公路边等候我们的到来。老人家年岁虽高,人却很清楚。让我感动的是春寒时节,下着冻雨,风也很刺骨,老人家得到我们要来的消息,一大早的就在这里等着。他也许并不知道乡土文化的重要,但他明白这是他的家珍,要向客人们展示。

笔架山,在距三穗县城东17公里的长吉乡司前村。其形又如掌,因此人们又叫它五爪山。不过它并非“孤掌难鸣”,而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从西北向东南它还有好多朋友:桥顶山、毛山(马山)、旗山、下马山,朋友们一般高,一样齐,各有风姿,排列整齐就像广阔田野上一个巨大的屏风,为司前村添彩。明郭子章在《黔记·山川志》里记载:“邛水司诸山,司东二里有笔架山,山凡五峰,中峰独高,余山峰依次而低,左右排列有序。”五峰最高的为695米,其余的每个相差十几米、几米,各峰之间相距100余米。峰如刀削,陡险难攀。远远望去恰似玉皇大帝的笔架降于此。千百年来它总是涂红着绿,有诗云:“一重笔架在山间,地造天生非等闲,岁岁任凭春雨洗,涂红着绿绣云笺。”山脚还有清代诗人夏有勋的题诗遗址,其诗曰:“天生笔架插云霄,高耸五峰未易描。大手雄才挥玉管,千军横扫笑提桥。”

老人家从传说到古迹,一一道来,神情认真而带些神秘。

在笔架山上能眺望玉屏城,历来有“火烧笔架山,玉屏坐不安”的说法,说是以前玉屏官员为保玉屏城的平安,曾派人镇守笔架山以防火。司前人也很看重它,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人就议定了保山条约,任何人不得砍伐笔架山上的一草一木。直到现在也没有人盗伐山上的树木,才有现在的葱绿,也才有笔架山左邻右舍的朋友们同样的葱绿。我细心地体会慢慢地感受,人们赋予笔架山的灵性,这个灵性就像会传递一样,让其他几座山也都有了灵性。就像人们常说的幸福是会传递的,人把灵性传递给自然,自然就有了灵性,就有了生命,也把它生命的繁衍幸福传递给人类,人类将永远受益。人与自然的和谐就是这样建立的。

笔架山前为赤瓦大坝,千余亩良田沃土,邛水河自西而来,贵秧河自南而北,在蒙冬垴汇合,如玉带环绕笔架山。真是神山圣水,福了一代又一代的司前人。山下有一个约成四方形的大水池,人曰砚池,池前,人们修了一座笔筒形状的塔——司前塔。清诗人夏有勋的诗称赞道:“宝塔七层势接天,玲珑面面护司前。山川灵秀钟于此,福我黔黎亿万年。”司前塔、砚池现在都只有遗址,塔、池已不存在,但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那壮观的景象,体会天当纸来地为桌,“大手雄才挥玉管”的气魄。人们说司前代代出文人,应该说是笔架山的庇护,是笔架山给了他们的灵性。因此,这里才有明洪武二十五年(1302年)邛水十五洞蛮夷长官司古城遗址、土司衙门遗址、高庵遗址、回龙山、变龙滩、沉鼓塘等文物胜迹。

笔架山的灵性,带领了这一方水土的灵性,传遍了这一带人的灵性。三穗司前笔架山,性灵的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