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硕士学位论文王韬神怪小说研究

第一辑
硕士学位论文王韬神怪小说研究

绪 论

一、王韬生平

1828 年 11 月 1 日,王韬出生于江苏长洲甫里村,王家“世通儒理,有名于时”,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王韬九岁就“毕读群经,旁涉诸史,维说无不该贯。”1846 年,王韬和塾师顾惺一起赴金陵参加乡试,但却未中,这次考试使他对传统的科举制度产生了很深的不满和怀疑,对他以后走上与传统文人迥然不同的人生之路也有很大影响。1848 年春,王韬第一次来上海,探望在此担任翻译经书工作的父亲,他的视野得以开阔。

1849 年,父亲去世,由于家庭经济的压力,王韬便接续了父亲在墨海书馆的译经工作。墨海书馆是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印书馆,主要印刷宗教书籍。王韬在墨海书馆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传教士对其所译之书在文字上进行加工、润色,此外,还帮助他们翻译《圣经》和一些西方科技文化的书籍。由于长期与西方传教士接触及对西方科学文化的了解,王韬的知识结构和对西学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于 1854 年 8 月 26 日他还受洗成为基督徒。尽管此时王韬还“不是基督教真正的信仰者,但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他的信仰产生了冲击。”另外,在上海期间,王韬也与许多精通西学或现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建立了真挚的友谊。这些朋友们有数学家李善兰、天文学家张福僖、化学家徐寿、翻译家华蘅芳等人。与这些学有专长的朋友们经常来往,他的知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1850 年,王韬把家人也接到上海,妻子来到上海没过十日就因病去世。第二年,王韬再婚。而与此同时,他唯一的弟弟也因过度吸食鸦片而染病去世。前妻和弟弟的死亡,使其内心极度痛苦,而佣书西人的屈辱,更是使其精神极度压抑。面对精神上的痛苦与屈辱,王韬逐渐开始抽鸦片、逛妓院,开始了酒色征逐的生活,这就使妓女生活成为其后来小说创作中的重要内容。1851 年爆发了震惊全国的太平天国起义。作为一个关心国运的传统知识分子,面对这样的国家灾难,王韬怎能袖手旁观呢?他多次写信给政府提出抗“贼”妙计,但是每次他的信件都如同石沉大海。因王韬几次随传教士与太平天国义军谈判,所以对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对清政府极度失望的情况下,有着强烈功名心和投机心理的王韬,对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1862 年 2 月 2 日王韬以名黄婉、字兰卿的身份,向太平天国苏福省逢天义刘肇钧上书指陈抗清策略。关于他的这些策略,目前学界大都认为很有实际意义,日本学者增田涉甚至认为,如果王韬的上书被太平军所采纳的话,中国历史将会重写。但是,王韬的策略不仅没有得到太平军的重视,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1862 年 4 月 4 日,王韬的信落入清军手中,他遭到了政府的通缉。在王韬科举落榜没有谋生之路时,是西人给了他工作,这次也一样,在王韬无路可走成为通缉犯时,英国传教士慕维廉和英国领事麦华佗,冒着极大的危险将其藏匿起来。为了给王韬寻找一条新的出路,麦华佗特地写信给香港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推荐王韬去英华书院工作。1862 年 10 月 5 日,王韬踏上了去香港的轮船,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同时也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

在香港,王韬的主要工作是助理雅各翻译《中国经典》。在闲暇时间,他也写了不少小说作品。这些小说作品与他年少时创作的《鸡窗琐话》,于 1875 年一起取名《遁窟谰言》由申报馆出版发行。1867 年理雅各回国探亲,并于这年 12 月写信邀请王韬,到他的家乡英国苏格兰去继续翻译《中国经典》。1867 年 12 月 15日,王韬乘船离开香港,直到 1870 年春才从英国返回。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王韬不仅完成了《中国经典》第四卷的翻译工作,而且得以漫游泰西。西方黑烟滚滚的火车、疾驶如飞的轮船、光怪陆离的城市建筑,博物馆、图书馆、电信局、军器局、印书局等各种现代设施全都紧紧吸引了他的眼球,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西方开放的婚姻观念、伦理思想及西方人对他的热情欢迎等,使王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他还在各地演讲,宣传中国文化,充当了一位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明使者。

1870 年回香港之后,王韬继续译经。1872 年《中国经典》第五卷出版发行,但是与此同时,由于理雅各受聘皇仁书院院长,王韬的译书工作也就此结束。对印刷技术的熟悉及强烈的救国理想,使王韬大胆与友人黄胜合伙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厂及其机器设备,成立了中华印务总局。1874 年王韬创办了《循环日报》,他自任主编,在《循环日报》上介绍西方文化,宣传改革变法、分析国际时局,《循环日报》成为其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重要舞台。《循环日报》创办后,由于其进步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王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在日本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在日本有识之士重野安绎、中村正直、寺田矢弧、冈千初等人的盛情邀请下,1879 年 4 月 23 日王韬动身前往日本,在日本的一百多天时间里,在日本友人的热情陪同下,他不仅时常买醉酒楼,遍览日本名胜,而且广交社会各界名流,留心关注日本文化,考察日本政治变革,这些独特的经历使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

王韬从日本回到香港后,由于经常在报刊上大肆宣扬改革变法,及其特殊的西游经历,他的名声在大陆也越来越响亮。1884 年,在马建忠、丁日昌等朋友们的帮助下,清政府默许王韬重返故乡,王韬终于结束了长达 22 年的流放生涯,又回到了久别的上海。王韬回沪后,起初是担任《申报》编辑,1885 年创办了木刻活字印书局弢园书局,刊印了一些他自己创作的有关西学的著作。1886 年,被邀请任格致书院的监院。上海格致书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专门研习和传播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新型书院。王韬对格致书院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他不仅自设考课,聘请官员士绅命题、评奖,聘请中外学者来院讲学,而且还把格致书院学生的论文,汇总编成《格致书院课艺》出版,将其作为知识分子了解西学的参考书。在王韬的苦心经营下,“原先濒于衰败的上海格致书院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一代俊彦崛起于格致书院之中。”这些精通西学的专门人才,成为后来推动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先驱。另外,回沪后在《申报》的约稿下,王韬还完成了其小说创作《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

1897 年 5 月 24 日,关心国运、奔波一生的王韬在上海溘然去世,时年 70 岁。

二、王韬小说研究现状

目前,对王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外交思想等方面,而对他的文学创作研究则相对较少。在对他的文学创作研究中,小说的研究尽管并不占主要地位,但几十年来,从萌芽到现在,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王韬小说的研究现状作介绍,即王韬文学综合研究中的小说,研究和王韬小说专题研究这两个方面。

(一)王韬文学综合研究中的小说研究

从 1979 年迄今为止,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可知,对王韬文学做综合研究的只有五篇论文,另外,一部专著中也涉及对王韬文学创作的研究。尽管对王韬文学的综合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这些研究中都非常重视王韬的小说。目前,对王韬文学综合研究中涉及的小说研究,主要关注王韬小说中反映的独特思想和王韬的小说观念。

李景光的《王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对王韬文学作综合研究的最早著述,同时,也给王韬的文学成就作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王韬小说创作思想深刻,眼界开阔,谋篇布局新颖、奇特,在情节设置上有高明的“点染”能力,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王韬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面貌”。夏虹娣的《文化认同和自我建构的两种方式———从王韬的政论文和小说谈起》认为王韬小说的内容主要是描写爱情和揭露现实,总体上没有背离传统,但在不变的同时,王韬小说不管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语言方面都有许多新变。孙庆的《王韬生平与著作研究》认为王韬的小说,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有独特性,具有近代小说的某些特征,对小说关注政治、介入政治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报章小说影响很大。赵钰的《王韬的文学创作研究》则认为王韬的小说,题材内容上尽管有许多虚幻的神仙鬼怪和大量的奇境幻遇,但小说的指向还是现实性的;其次,王韬是第一次站在全球的宏观角度观照世界,从而创作小说的,因此,他的小说呈现了别异的色彩;另外王韬小说艺术上也值得重视,小说浪漫主义手法、讽刺手法的运用,以及小说的散文化、现实化、诗化与新颖的结构,这一切全都体现了文学的现代化,昭示着文学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党月异的《略论王韬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近代化》是对王韬文学理论的综合研究。认为王韬的文学观念已具有非常鲜明的近代色彩,他的经世致用已开始向文学救国的方向迈进,他潜意识中的读者群开始面向普通大众,他的“自书胸臆”也已经注入西方文化的血液,具有了非常鲜明的开放意识。另外,他的想象与虚构是有意识的虚构,更由于其报刊的出版方式,他的想象与虚构已变为面向大众的集体娱乐和游戏。最后总结认为王韬的小说观念促进了士大夫文学向市民文学的过渡,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近代化的历程。

另外,王一川的专著《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中,也涉及对王韬文学的综合研究。在该书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中,作者分别论述了王韬的政论文、游记、小说中的现代性,以及王韬文学理论中的“奇境幻遇”和“意奇”理论。对于其小说的论述集中在小说中的中西联姻模式,认为王韬小说中的中西联姻,不仅仅是中国男人与西方女人的恋爱,和中国男人与西方男人对所爱之人的决斗,同时也寓言式地展现了王韬对中国现代性前途的乌托邦想象。另外,认为王韬文学理论中的“奇境幻遇”和“意奇”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西方他者的介入而形成的,而且他的“奇”主要是“意奇”,非常注重个人的独特体验。这部分论述观点新颖、引人思考,同时从中也可以看出王韬小说的思想有一定的深度,艺术上有其特色。

综合来看,论者大都认为王韬的小说,在思想内容上,既有传统的影子,更有新鲜的时代特色,尤其是王韬的小说中还流淌着西方的血液,这就使他的小说呈现出别异的色彩。另外,王韬的小说观念不再固守传统,而是在坚持现实性的同时趋向于开放,在古代小说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贡献。

(二)王韬小说专题研究

王韬的小说创作数量丰富,有《遁窟谰言》《淞隐漫录》《淞滨琐话》《海瞰冶游录》《花国剧谈》《漫游随录》等。目前,对王韬小说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王韬小说的综合研究,一类是对王韬小说作品个案的研究,下面分两部分对这两类研究作介绍。

1.王韬小说综合研究

从 1979 年至今,对王韬小说作综合研究的有 10 篇论文,即《论王韬的文言小说》《王韬小说研究》《王韬小说集改名的版本情况》《王韬的小说思想》《西学对王韬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创作》《申报馆与王韬小说之转变》《王韬小说创作研究》《王韬涉海小说的叙事特征》《王韬小说集中部分作品的著作权质疑》,1 部专著,即游秀云的《王韬小说三书研究》

游秀云的《王韬小说三书研究》是笔者就目前资料所知对王韬小说作全面综合研究的唯一专著。本书主要对王韬《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三部小说集的版本、内容、主题思想及写作技巧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并对王韬三部小说集中所有作品的背景、主题、评诗出处和每篇文章的字数作了列表统计;此外,还对王韬小说题材作了分类,并统计出了每种题材的篇数。

代顺丽的《王韬小说创作研究》论述了王韬的特殊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的影响;阐明了王韬小说的创作时间和版本;总结了王韬的小说理论;对王韬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手法做了研究;最后还对王韬在人生各阶段的交游作了考证,对王韬研究的各个阶段的资料作了比较详细的总结。

党月异的《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则是从近代中国社会中西文化融合、冲突的大背景下,来探讨王韬文言小说的意义。论文主要考察了中西文化交流下,王韬独特的全球文化观念及其全新的文化视野,并从小说中表现的妇女观、婚姻爱情观、科举观、政治观等方面,来分析这种文化转型时期以王韬为代表的口岸知识分子的特殊心态及他们的迷惘与期待。

凌宏发的《王韬小说研究》对王韬与小说家和小说评点家的交游作了详细的考证,对王韬的小说创作进行了资料性的梳理,对其爱情小说作了一定程度的剖析,对王韬的小说观念作了总结。另外,还分析了王韬神怪小说对传统狐鬼题材的反讽。

在其它的研究文章中,有的关注王韬小说独特的传播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如《申报馆与王韬小说之转变》《王韬小说集中部分作品的著作权质疑》,有的则指出王韬小说在题材和叙事方式方面的一些新特点,如《西学对王韬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创作》《王韬涉海小说的叙事特征》等。

从对王韬小说的综合研究来看,除了关注王韬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王韬的小说理论外,还涉及王韬小说的创作背景、独特的传播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王韬的交游对他小说的影响、王韬小说的题材和叙事方面的一些新特点、小说书名的变化等。

2.王韬小说个案研究

王韬的小说创作数量很多,但在这诸多的小说中,《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成就最高。因此,目前对王韬小说的个案研究集中于这三部小说集,其中研究《遁窟谰言》的文章有 1 篇,研究《淞滨琐话》的文章有 3 篇,研究《淞隐漫录》的文章最多,有 10 篇。其中,《遁窟谰言》是最早关注王韬小说个案的论文,这篇文章只对《遁窟谰言》的基本情况作了简略介绍。对《淞滨琐话》研究起步最晚,作者的创作心态和其中浓郁的仙道色彩成为关注的焦点。

在对《淞隐漫录》的研究中,主要涉及《淞隐漫录》对传统小说题材和内容方面的开拓创新,及其在思想内容上与《聊斋志异》的区别和创新等。认为《淞隐漫录》在对传统小说题材内容的开拓和创新方面,主要表现为面向世界的开放视野、对现代科技的崇尚、强烈的民族意识等。在《淞隐漫录》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中则认为,作为《聊斋志异》的仿作,《淞隐漫录》在写作手法、描写对象和创作体裁上与《聊斋志异》基本相似,但《淞隐漫录》又有自身的独特特点。它的水平不及《聊斋志异》,但《淞隐漫录》仍有自己的生命和价值,尤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淞隐漫录》在文本之外,还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

本论文借用游秀云在《王韬小说三书研究》中对王韬《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这三部小说集中的命名,也称其为“小说三书”。从对王韬“小说三书”的个案研究看来,这三部小说集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者个性与其人生道路的关系等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但是,这些研究对王韬小说意义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还有很宽的领域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综上可见,目前对王韬小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王韬小说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艺术手法及其小说理论的研究上。笔者认为,王韬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是显著的,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特别是他的小说创作,不仅是他娱乐消遣的工具,更是他独特思想的载体。同时,《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这三部小说集不仅是王韬小说创作中的精品,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王韬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其超前的思想,更使其放射出灼灼光芒。因此,我们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王韬及其小说的深刻意义。

三、王韬神怪小说的研究意义

王韬作为既受过传统教育又思想开放的口岸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所处的特殊时代、奇特的人生经历和其超越的文学观念等,全都赋予他的小说深刻的内涵。作为中国最后一位文言小说家,他的小说不管是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艺术水平上都可以说是小说史上的一座小高峰;其次,王韬的小说数量很多,在其小说精品《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这三部小说集中,就收了 300 篇小说作品。而且在这些作品中,除了小说还有新闻报道、散文等其它的文学样式。在其小说作品中,内容也很广泛,既有爱情小说,也有武侠小说、战争小说、狭邪小说等,有时一篇小说中各种思想混杂。这都对深度阅读和欣赏王韬小说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对王韬小说做分类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王韬的“小说三书”,主要是模仿《聊斋志异》而创作的,这些小说作品不管是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神怪小说的成就都很高;在这三部小说集中数量最多的也是神怪小说,总共有 183 篇,占全部小说总量的二分之一还多。另外,王韬的神怪小说不仅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同时还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因此,对王韬神怪小说作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另外,因王韬的神怪小说创作主要集中于《遁窟谰言》《淞隐漫录》和《淞滨琐话》这三部小说集中,所以本文主要以这三部小说集中的神怪小说为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对王韬神怪小说创作背景和创作情况作简单的介绍。其中,在背景知识方面,主要介绍了晚清的衰落与西方的现代化、上海租界的繁荣、王韬个人与神怪小说的关系。在创作情况方面,主要介绍了王韬“小说三书”的具体创作时间、创作的主要内容及这三部小说集中神怪小说的创作情况。另外,还对王韬神怪小说根据创作内容作了比较恰当的分类,主要将其分为婚恋类、奇航类、术数类、武侠类、战争类、官场类、科考类,和其它一些无法确切归类的作品共 8 类。

2.对王韬神怪小说的分类研究。着重论述的是王韬神怪小说的思想内容。通过对王韬神怪小说中各类作品的具体研究可见,王韬神怪小说题材广泛、思想深刻,他借助奇幻的方式,表达的是深刻的现实主题,表现了强烈的关注现实的精神。

3.对王韬神怪小说审美世界和叙事艺术的论述。通过分析可见王韬神怪小说在审美题材、审美目的、审美品格、视角、叙事时空和叙事者“介入”性评论等方面的运用和表现上,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作了可贵的创新。

注:《遁窟谰言·天南遁叟》,王韬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 1 页。

注:《弢园老民自传》,王韬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 7 页。

注:《王韬小说创作研究》,代顺丽,指导教师:齐裕焜,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6月,第 41 页。

注: 《王韬评传》,忻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年,第 228 页。

注:《王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李景光,《社会科学辑刊》,1997 年第 5 期。

注:《王韬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李景光。

注:《文化认同和自我建构的两种方式———从王韬的政论文和小说谈起》,夏虹娣,指导教师:程华平,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5 月。

注:《王韬生平与著作研究》,孙庆,指导教师:江庆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4月。

注:《王韬的文学创作研究》,赵钰,指导教师:王进驹,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年 5 月。

注:《略论王韬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近代化》,党月异,《学术论坛》,2009 年第 10 期。

注:《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王一川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注:《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党月异,指导教师:王恒展,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年10 月。

注:《王韬小说研究》,凌宏发,指导教师:孙逊,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 5 月。

注:《王韬小说集改名的版本情况》,王旭川、宫妮娜,《古典文学知识》,2005 年第 4 期。

注:《王韬的小说思想》,代顺丽,《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第 4 期。

注:《西学对王韬文言小说创作的影响》,党月异,《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 9 月,第 27 卷第 5 期。

注:《论王韬的文言小说创作》,汤克勤,《蒲松龄研究》,2007 年第 1 期。

注:《申报馆与王韬小说之转变》,凌硕为,《求是学刊》,2007 年 1 月第 34 卷第 1 期。

注:《王韬小说创作研究》,代顺丽,指导教师:齐裕焜,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6月。

注:《王韬涉海小说的叙事特征》,倪浓水,《蒲松龄研究》,2009 年第 1 期。

注:《王韬小说集中部分作品的著作权质疑》,张振国,《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 年 12 月第4期。

注:《 王韬小说三书研究》,游秀云著,台湾秀威资讯出版社,2006 年。

注:《遁窟谰言》,林之满、廖文,《社会科学战线》,1987 年第 1 期。

注:《王韬小说三书研究》,游秀云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