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从大埔山区县城来到珠江出海口东岸的宝安县城,并在此居住长达30年,我与新安注定有缘。
那是1990年暑气尚浓的时节,我凭着一纸干部调令前来宝安县报到。在县委机关所在地的新安镇1区单身宿舍安顿好后,才有空端详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地方。走过两条市政道路,跨过一个街区,来到5区市场。
市场入口两边开着几家冷气开放的超市,里面摆放着不少从香港运来的日常用品和时鲜水果,琳琅满目,颇开眼界。临街的餐饮排档桌椅已摆到宽阔的骑楼走廊,远远便能感受到厨房里鼓风机吹起的烈焰,厨师挥动着着火的锅,迅速地把食物铲向菜盘,动作干练连贯,第一时间满足食客们的食欲。餐厅的伙计见我是听不懂半句粤语的外地人,改用夹着粤语词语的生硬普通话腔调问我“食咩”,友好而热情。饭后散步跨过宝民路,来到107国道上的人行天桥,几百米开外的地方,就是要凭特区通行证才能进入的南头检查站。但见由挂着香港牌照的集装箱货柜车及各类客货车组成的滚滚车流,风驰电掣般快速流淌,进出深圳经济特区。那时我还不曾想过,脚下国道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黄金国道,这片土地是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但我知道,我要改变喝着“工夫茶”工作的状态,在这里开启“加速度”模式了。
显然,来自五湖四海的宝安县委办公室的同事们很快接纳了我这个只会抄抄写写的新兵。约莫3个月时间,我走遍了宝安的18个镇,认识了不少讲客家话、讲基围话的本地人。案牍文字来源于现实,作为文字工作者,自然很快就融入了改革开放大潮中热火朝天发展的宝安。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前,宝安县的建制一度被取消,至1981年10月,恢复宝安县建制,县城设在新安镇。当时的新安镇下设镇南、西乡两个办事处。1993年1月1日,宝安撤县设立宝安、龙岗两个区,宝安区政府设在新安镇。1994年1月15日,新安镇一分为二,原来的两个办事处辖区分别设立为西乡镇、新安街道。新安成为当时深圳经济特区外第一个街道办事处,这也宣告新安成为经济特区“关外”地区率先城市化的区域。新安,也因为宝安在县、区建制时屡居全国经济“百强”前列而广受关注。
记得初到新安,偌大的县城只有区政府大院旁边、湖滨路与宝民路交叉处一个叫沁园的街心公园,5分钟便可走遍。此后30年,陆续建起了灵芝公园、新安公园、宝安公园以及21个社区公园,还有静待在街区边角地带不计其数的街心公园,30平方公里的城区,处处洋溢着绿意花香。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新安公园的建设了。1993年撤县建区后,不少机关单位打起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旁边有湖面和绿地的大片空地的主意,纷纷要求规划建设独门独栋的办公楼堂。当时的决策者很清醒,在几上几下广泛征求意见后,决定在这个城区黄金位置兴建公园。后来,甚至把已建成的单位办公楼和出租的商业铺面悉数收回,拆除后地块用作公园绿化。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在做了相关报道之余,感叹:这是一个让利于民的厚道之举。让更多的人享受公益,拥有宜居的生活空间,新安这方水土释放着绵绵善意。
有许多人常常弄不清新安的地名设置。新安曾经被命名为“宝城”,拥有22个社区。在这些社区的范围里,每个小区通常还有一个以阿拉伯数字为代号的名称,从1区至74区。在这些区域内,当然还有商品房开发小区的名称。这全国独有的地名现象,可能是20世纪80年代建设者未来得及细致了解地理人文特征,沿用了规划图上的数字标记给各小区命名而形成的历史记忆。熟悉新安的人清楚,新安东北方远靠阳台山、塘朗山,近有尖岗山、岭下山、大井山,新安一路至六路,呈U字形,穿过老城区,像张开臂弯一样拥抱着西南边的新中心区和前海海滨。这样的地貌有着开放、包容的内蕴。曾与不同时期从大埔调到珠三角其他城市工作的朋友交谈,我告诉他们,我有幸来到一个没有狭隘保护观念的地方,这里从来不排外,对前来的建设者处处表现出关爱和友善。
从丰富的餐饮种类也能感受新安海纳百川的襟怀。19区旁公园路边上的裕芳餐厅,“八刀汤米粉”等美食没少让新老客家人安坐在一直不变的竹椅上吃饱喝足焕发精气神。8区临街的老字号湛江菜馆、湘菜馆、川菜馆、东北菜馆总让有故乡的新深圳人有乡愁的回味。曾经风靡一时的港式酒楼濠江海鲜舫所在地,经旧改已经变身超大规模水景商业综合体,其中容纳的中西式餐厅和各色美食应有尽有。建安路、翻身路、自由路上的临街小铺,展现多姿多彩的风味餐饮,连同那小巧的凉茶店、零食店、冷饮店,无不告诉人们:新安就是新兴的美食天堂,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找到自己念念不忘的味道,在这里相融共生。
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的宝安县,曾一度更名为新安县,名称几经更替。宝安得名有两种难以考证的传说,一种是说境内有宝山,山中有银矿宝藏,得宝而安;另一种说法是这里枕山面海,山辉泽美,聚珍宝之气,故名宝安。传承至今,广为人认可的有“革故鼎新”“得宝而安”“去危为安”等词。我认为,这片土地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充满“革故鼎新”的蓬勃朝气。
20世纪90年代的新安,仿佛就是一个超大型的工业区。国营企业和原村民组建的股份合作公司竞相兴建厂房、招商引资吸引外商兴办“三来一补”企业。前进路、创业路边上的25区、26区,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万宝、雅达、佳宝等电子厂,还有惠中化纤、日资凸版印刷厂。23区、37区星罗棋布地开着玩具厂、服装厂、五金厂。百货商场规模也不大,以“士多店”居多。稍微大件的商品必须跑到罗湖去购买。随着经济的发展,宝安人逐渐不再陶醉于“两头在外”替别人加工产品的经营模式,产业悄然转型。新安在宝安的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是走得最快的。工业企业逐渐转型为自主经营的“三资”企业、内资企业。随之而来的是商贸企业在新安的区域定位框架下异军突起。经工业厂房改造的、城市更新形成的、新建的大型商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果说海雅缤纷城在新安旧城区填补了深圳西部大型综合体的空缺,宣告新安商圈的形成,那么,在滨海地带的宝安新中心区,面积为36万平方米、深圳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壹方城,则标志着新安的商业进入了引领时尚的鼎盛时期。据悉,新安第三产业直逼本地生产总值八成五,远超全市平均水平。
若用一个词来形容新安的发展,我首选“精进”这两个字。撤县建区之初,大规模在沿海滩涂填海造地,大手笔规划新中心区;竭力用智能智造引领产业的升级与转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每个公园均被赋予文化主题;大举拆除危旧工业区、商住小区并更新成产业园或花园;当年区分“关内关外”的南头检查站早已拆掉,新安一体化地融入了经济特区;不遗余力把境内流向大海的双界河、新圳河、咸水涌打造成水清花美的景观河……数不胜数的种种变化,无不体现新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务实、创新、奋发有为和努力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一个闲暇的周末清晨,我沿着宝民路散步。突然发现,在新圳河边,宝民路与107国道中间的狭长地带增加了一个街心公园:甲岸公园。饶有兴致地进入其间,发现这小公园里内容丰富。最引人注目的是显要处的百善墙。用花岗岩石刻和古铜浇铸的浮雕,展示了古人分享善待、邻里和睦、诚实守信、扶贫济困、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先忧后乐、孝德传家、谦恭忍让等12个故事。百善墙与公园周边布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融合在一起,显得精致、温馨、祥和。
百善墙展示的故事中有两个取自宝安本土的大善典故:孝子黄舒、文应麟济困。元朝时期,宝安福永大茅山麓的文姓始祖文应麟,立业多年,家境殷实。每逢灾年,他会登上凤凰山巅眺望,如哪家没有炊烟,便判断其无米下锅,他即悄然登门,送粮接济。后来还在望烟处建起望烟楼。后人纪念其望烟送粮、精准济困、不事张扬的善行而形成的望烟送粮传说,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透过历史烟云,宝安人欣喜地发现,慈善精神代代相传,“全民慈善”已不是口号,而是全面参与慈善的真切行动。宝安也由此获评“慈善典范区”。
友人告诉我,新安甲岸公园建设之初的构想是借宝安东晋时期孝子黄舒的故事弘扬孝德文化。后来拓宽思维,由“百善孝为先”,推而广之以善文化为主题而建立百善墙。据清康熙《东莞县志》等史料记载,随父母由湖北江夏迁居宝安的黄舒成年后供养、侍候父母极恭。亲所颐指,虽千里外往焉,曾无难色。父母辞世后,痛不欲生,亲负土建坟,结庐守护,每夜哀哭,声彻林木,邻人泣涕。深野无人,豺狼左右号,而舒安之。黄舒事亲至孝的事迹经乡里报请官府,受到朝廷表彰。
新安上合社区原住民黄氏的宗祠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纪念黄舒的“孝行流芳”石牌坊,据说这是目前深圳仅存的黄舒牌坊文物。上合黄氏族人600年前在新安定居之初,便把古人黄舒的孝行作为楷模,世代相传。上合人不但成立黄舒孝德文化研究会,还依托“孝行流芳”牌坊、黄氏宗祠、西庄书屋等文物设施,打造孝德园,让孝德文化的传承“久而弥光”。
住在新安的人常常会说这是块宝地,处处有宝、处处是宝,得宝而安。这里的花草树木、海滨潮汐披着厚道、包容的光泽;这里的人们在大湾区核心地带用精进之力创造价值;这里的慈善、孝德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一个地方久住,会日久生情,不仅因为熟悉而认同,也因为这个地方日益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我本有机会迁居他处,权衡之后,还是选择在新安定居。
那次从新安公园经过,发现曾经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不知什么时候已变成老干部活动中心。算起来,新安作为县、区治所已近40年,一批批的建设者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奋斗、奉献,心安意顺、安居乐业,慢慢变老。
我觉得,新安这里聚众善为宝,充满善意、善念、善行、善治,是心灵可以安放的地方。正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
新安,因善而安。
2020年7月1日
于前海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