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村半夜闻吼声,何人按剑灯荧荧——《广陵散》
此曲当读诗:
天下无义剑,中原多疮痍。哀哀陆大夫,正直神反欺。子路已成血,嵇康今尚嗤。为君每一恸,如剑在四肢。折羽不复飞,逝水不复归。直松摧高柯,弱蔓将何依。朝为春日欢,夕为秋日悲。泪下无尺寸,纷纷天雨丝。积怨成疾疹,积恨成狂痴。怨草岂有边,恨水岂有涯。怨恨驰我心,茫茫日何之。
——孟郊《乱离》
音乐才刚开始,我立马就被杀过来的剑光吓一跳,就好比,与人约好比武的我,尚未来得及把手按在剑上,对方却早已把剑逼到我眼底,剑气闪耀间截断我眸前一寸的眼光,向星空射冕。临剑刹那,眼前一黑的我顿时失去了再战的气魄。
未行剑先输。
我笑了,用双指夹剑,拧过鼻前的剑尖折成卷草,说:“我不是行武之人,只是一个陌上缓缓看花客,而已。”
此《广陵散》琴曲杀气极重,满曲唯见剑光飞射。
没有对手,英雄依然用月光磨剑。
而我早弃剑退出场外,看英雄的一场剑器行,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而我等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怀无剑之草心看有剑之武曲,享受那剑风卷狂云般掠过草尖的酣畅,让一草莽之心也怀起一胸急风骤雨的狂想。
而那琴师的手指一指一指狠狠削过琴弦,让我的耳朵竟听出了血痕。
从未见过一首曲,可以这样咬牙切齿的狠。
我惶惶不安,抬头看这啸月之狼,仿佛看到了他十年遮天避日的仇恨。
——这首曲,专为那个刺杀仇家成功后“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的聂政而作。
蔡邕在其《琴操》之中,曾对这首曲做了说明。只是,蔡邕把《史记》里对英雄的记载改得有些许不一样,大约想要让这英雄为义无反顾的行为更天经地义一些: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
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
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
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买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
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吾夫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
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报复?”援石击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
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
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
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
曰:“乌有使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悬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
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犁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死。故曰:“聂政刺韩王。”
他终其一生,将仇杀做成了一场行为艺术。
因为,他要高悬起那大义之旗,而如夸父追日、而如愚公移山,而如精卫填海,而如凤凰涅槃。
古人做人,其气度更像是做艺术。
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谱中有关于“冲冠”、“发怒”、“报剑”、“刺韩”等内容的段落标题,而蔡邕的这段说明,恰好可以与之对照,所以音乐界普遍认为《广陵散》就是《聂政刺韩王曲》的别名。
此曲是中国现存古琴曲中少有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气的乐曲,北宋《琴书·止息序》说它:“其怨恨凄恻,即如幽冥鬼神之声。邕邕容容,言语清冷。及其怫郁慷慨,又亦隐隐轰轰,风雨亭亭,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以致让那宋代大儒朱熹愤然指斥:“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
然而,却是那一直隐匿在竹林里杯酒欢歌的嵇康之最爱。
嵇康,他以人格的忠孝在晋固守着恋魏的情结,所以,他在晋的天下里如鹤立鸡群般傲视着那些臣服的人们。
然而这样一只只想“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的鹤却让一些人不安。
他的存在,如明镜,照耀着自己鸡犬升天的卑劣。
所以,那钟会,这个帮助司马家族稳定晋的天下的人想要去拉他下马与己为伍。
他“乘肥衣轻,宾从如云”地来了,如狂风逼近花朵,如猛虎细嗅蔷薇。
当时的嵇康正在大柳树下打铁,向秀帮他拉着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依旧打铁,不与他说一句话,待钟会怏怏起身离去时,嵇康才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两个人的冷漠之间却已刀剑相挥,火星飞溅,寒光四射。
然后,猛虎踏过了蔷薇,狂笑而去。
公元263年,发生了一起案件,开头如蝴蝶效应般只是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而顷刻之后的结局却是嵇康如烟花灰飞烟灭。
嵇康,有一个好友,吕安,两人的情谊如花鸟画中的花与蝴蝶,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而这吕安,有一美妻。其哥哥吕巽,见吕安的妻长得美丽,生了邪念,把吕安的妻灌醉后奸污。吕安之妻羞愧难当,自缢而亡。吕安回家得知真相后,听从嵇康之劝,念及兄弟之情,隐忍不发。
然而吕巽做贼心虚,反恶人先告状,向司马昭诬告吕安对母亲不孝。
此时,司马昭正标榜“以孝治天下”,而吕巽又是自己跟前的红人,便将吕安抓捕。吕安不服,才把吕巽的丑事揭发,并引嵇康为证。
嵇康义不容辞,保明此事。司马昭却不听吕安之辩,将其流放。
而嵇康气而写下《与吕巽绝交书》。
信中回忆了他们的相识以及当初如何顾及他们的兄弟之情顶天下之不义保全他们,然则“结局如此,我对不起他,而这又是因你对不起我。我不能救他,已无话可说,而事已至此,我也没有心思再和你交朋友了,从此别矣,临书恨恨。”
此中见到,连那兄弟之情竟是污浊的泥,而在这人世的污浊里,却愈见此每一相思、千里命驾的友情清洁如白莲。
而此时吕安在流放途中写给嵇康的书信也被截获。司马昭以两封信中有不满之词为由,将吕安收拘,同时逮捕了嵇康。
然后钟会遂借此机会落井下石,力劝司马昭杀了嵇康:“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宜除之,以淳风俗。”
所以,这个说自己“翩翩凤翮,逢此网罗”的嵇康必死,不能婉转。
嵇康做人如剑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然而,他做事却如花,只要开就是美的。
临刑之前,他只索琴求弹一曲《广陵散》,弹毕而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临死的嵇康,亦只是在担心,没有人再可以像他这样弹《广陵散》了。
而此时三千学子聚集刑场为嵇康请愿,那场面竟是悲壮。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文人以共同的行为艺术在一刹那间所作的一次最大的绽放,这百花齐放间,嵇康慨然如神,提琴风雷动,垂衣日月明,他的琴声蹑花而上,终究以绝美的一次绽放,完成了《广陵散》最美的终结。
嵇康死了,文人们在强权之下,如履薄冰,那份小心和清醒,连那老年浸在酒肉山堆里的杜甫醉而坠马,诸友携酒相看时也要叹:“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嵇康以一曲《广陵散》的终结,让文人时时惊醒,这份即使烂醉如泥轰倒之时也当倒于荆棘之上的清醒,如明月般照耀着中国整个诗词的江山。
此身未有栖归处,天下人间一片云——于世间不能清醒,于诗里当清明如皓月长空。
琴曲《广陵散》的最后一刻,那剑飙回剑鞘,所有花光突然收起,世间沉暗,唯留下烟花绽后的寂寞。
此文的结尾处,对于嵇康、对于聂政、对于《广陵散》,想将一篇简嫃的文章献给他们,当时为遇见如此磅礴的文字而大惊。觉得此时,唯有举着这样的文字才能完成这场祭奠的献礼:
那年的阳光已化作次年的谷雨,向大地献上温顺的贡品,祈求一个五谷丰盈的偏仓。
那年的人事已散成凡间的风尘,而你的门扉依旧年年年轻,哪怕一日天荒地老,也教得一付永不朽坏的青春,给生灭大化。
传说太多,也太粗糙。
说你困于命运的挣扎,纠缠不解而自戕;
说你披发行吟辗转两世,只求道义分明;
说你历经炼火千锤百煅,才捧出一颗朝霞般绚丽的初心……
……
在山涧,在水滨,在旷野,在荒滩,在时与空的阡陌交错里
我且行且吟:“请问,请问何处是那已成前尘的脚踪所向?”
假如我想,纪念你,并追悼自己?
幸福而平凡的人们指指东西南北,说那人走时,只有阳光送他。
……
要问你:
天空这么温柔的包容大地,为何你不敛羽收翅,栖于平安体贴的庙堂?
人间这么宽容的收纳红尘,为何你不掏穴成家,远避地坼天裂的风暴?
大化无言,只借你朱砂御笔,点一枚亘古仅存的落日。
夕照里,那一身足以迎战的清白,回答我,无法自圆其说的追问。
而是不是,是不是今夜的下弦曾是十五的圆月?眼前的沧海曾是无尽的桑田?
是不是来自于尘的终归于土?情始于浓的终将转薄?……
你想起千年流转的双生神话,盼到今生才又相聚,为何不能同羽同翼?
为何一脉脐血佚成割席裂帛的流离?
为何天能长地能久,人间情谊却离了又聚,聚了又散?
……
当那缕阳光从地底升起
所有前尘俱成往事,所有爱恨都灰飞烟灭,所有的鲜血将流给春泥,孕育来世的杜鹃,声声唤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就,把一款款道义还给斑驳的书卷;把一身高傲的伤痕还给验尸的风雨;再把一世双生的传说交付烟草凄迷的空坟……
所有爱恨纠缠,恩仇负歉,你们双手归还而去……
……
从此,
不再有家,可以禀明死生
不再有兄弟,可以闲话桑麻
……
此文的结尾处,对于嵇康、对于聂政、对于《广陵散》,一个叫婴我生的作者曾为嵇康写过一篇大气磅礴的文章,当时为遇见如此磅礴的文字而惊。对于嵇康,也唯有举着这样的文字才能完成这场祭奠的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