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小引

自惟从师问学以来,读书或有所得,虽能预立题目,然下笔常常迟滞,深感所学不足驾驭,所写不能满意,于是交稿每多延误,往往失信于师友,深愧曾子三省,常阙其一。承蒙主编孟彦弘、朱玉麒垂青,命我收拾旧作,裒为一编,收入凤凰枝文丛,至为感谢!若无师友督促鞭策,此集亦无由面世。

“春明卜邻集”原本是我的网络别号,常用这个ID在微博、微信上作社会文化批评,大家或许略有耳闻。这个别号取自北宋宋绶、宋敏求的典故:宋宅在东京(开封)春明坊,其家富于藏书,校勘精审,人许善本,传誉当时,即使校刻馆阁书籍也需向宋家借阅。仁宗朝时好读书的士人为了方便就近借读抄录,多僦居其侧,以致春明坊的房租比其他坊里常高一倍。后人常常以此感慨当时读书好学风气之盛。我以此为号,总是希贤爱书之意。

本集所收的主要是书评、学术评论、综述、解题等短札杂纂,分为澄心堂书话、文献学针膏、数字人文论衡、古籍撷英四个部分,写作时间分为三个阶段:读书时期,服务国家图书馆时期,以及调入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之后。

近来董理旧作,反思所学,深深纠结于矛盾之中:一方面赞成治学当遵循规范,一方面又试图挑战和偏离旧的规范以求创新。中国人文学术领域既有因失范而发生的问题,也有太徇规范而毫无生气的问题,本集所收评论涉及以上两个方面。

愚见以为,考古学、历史学、图书馆学、文献学四门基本上可以代表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变的四种类型。考古学不沾旧学,纯自外来,但本土金石学、古器物学的营养吸收不足,亦是缺陷;历史学赖新文化运动一代大师,故能够融汇中外学理,实现现代学术转轨;图书馆学兴起之初虽有现代学理与实践的基础,但因继踵乏人,在转变为信息管理学之际“得筌忘鱼”,专注于图书馆的工具与技术,忽视了研究知识管理方案的主旨,从基础科学滑坡为应用学科;文献学虽有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中医文献学等专科分支,但至今未能实现中外的融通,殊少通性理论与方法,涉及文献学的基本范畴、内涵外延、科学体系等问题,即使从事斯学者也难以获得共识。

之所以敢于冒学术界的大不韪,发表以上愚见,是因为在国家图书馆服务的十四年职业生涯使我有机会在学科边际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我深深感谢这个阶段图书馆界同行给予我的教诲和磨砺!近来常有同道学人批评我好“名”,即在常见学科本已涵盖的领域标立新名,例如倡导以“书志学”打通中外文献研究的学理,赞成以“二王学”振兴王羲之、王献之为主体对象的书法文化史研究,等等。对此,我只能笑答“予岂好名哉,予不得已也”。

本集收录的小文多是从某些个案出发的对于上述相关问题不成熟和不完整的表达,只有数字人文论衡部分是超越具体学科之上的思考,关注并思考中国人文学科现代转化过程中“索引”的作用与意义。当此传统纸本媒体与电子媒体交替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人类社会记录与管理经验、知识、智慧的方案,如何结合新旧媒体优势实现全部人类知识的安全、平滑地媒体转移。人工智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多大程度上帮助人类超越自身智力、体力和生命的局限,完成更为伟大的学术工作,在这个时代人文学术应该接受怎样的挑战,人文学者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再者,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又要怎样避免知识利维坦的霸权,维护人文共和体的延续,以上部分敬祈读者特别垂注。

感谢赵大莹允许将我们共同撰写的文章收入集中!感谢荣新江、朱玉麒、孟彦弘、李丹婕、瞿艳丹等师友为本集的编排提出的意见!感谢责任编辑韩凤冉精心审校!感谢李丹婕所作的细致校对工作!感谢亲人对此小集的期许!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