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家而离家
格林尼治的四季永远是分明的,季节与季节之间的过渡总是会在确定的变化里凸显。一年一年,春夏交替,秋冬轮回,格林尼治的田野也在四季的变幻里演绎着乡村独有的风情,悠远而宁静。
春天到来的时候,格林尼治的田野开始热闹起来,沉寂了一个冬天的牛羊又开始在草场上欢快奔跑,农人们扛着各式各样的农具穿梭在田间小路上。罗伯逊一家也忙碌起来,父亲带着儿子们去农场和亚麻厂干活,母亲则带着女儿们在家做各种家务。
安娜·玛丽喜欢这种有节奏的忙碌,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家庭倾尽全力,不为别的,只希望在秋天能有所收获,足够全家人的温饱就好。因而,每当母亲吩咐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她都很高兴地应承下来,并且力求将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完自己的活计后,安娜·玛丽也不会闲着,她会去帮小妹妹们的忙,或者到厨房帮母亲准备午餐。在这种充实的忙碌中,她觉得天更蓝了,阳光也更暖了,那些属于秋天的金黄色的希望仿佛就在眼前展现开来,让她的心悄悄安定下来。
春忙的那些日子,父亲罗素·金·罗伯逊带着儿子们很早就去了农场,晚上总是要等到天黑很久才会回到家中。安娜·玛丽懂得父亲和哥哥弟弟们的辛苦,因而,每当他们农忙无暇回家时,她就会挎着篮子带着母亲烹制的可口食物去农场送午餐。她喜欢迎着正午时分的阳光走在乡间小路上,那份自在自如的惬意和悠然是大自然特有的馈赠,也是她心向往之的独处时刻。
沿着那些白色木桩做成的栅栏,安娜·玛丽踏着细小的步子朝父亲的农场走去,彼时,清风和煦,阳光也正好。沿途的牧场已经露出了一片浓郁的青色,有不知名的野花在还未褪尽枯黄的草地上悄悄地盛开,形成一片绚烂的色彩。天蓝水清,绿叶红花,安娜·玛丽常常在这样醉人的春色里,忘记自己,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为了让自己的十个孩子吃饱穿暖,安娜·玛丽的父亲和母亲费尽了各种心力,也尝遍了生活的种种辛酸。父亲罗素·金·罗伯逊每天在农场和亚麻厂辛勤地干活,母亲玛丽·莎纳汉·罗伯逊做一些手工制品来贴补家用,十二口之家的生活总是要比其他家庭更艰难一些,更辛苦一些。孩子们都还小的时候,他们一家的生活尚可勉强维持。然而,当安娜·玛丽长到12岁时,他们的家境就渐渐地颓败下去,生活也越来越窘迫。
餐桌上的饭菜越来越简单,兄弟姐妹们总是抱怨吃不饱,母亲的眼睛一天一天地黯淡下去,父亲的神色也越来越憔悴。这一切,安娜·玛丽都悄悄看在眼里,她很想分担父母的忧虑,又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从那时起,她的心里就多了一份凝重的心事,眺望天空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担心便会紧紧地将她包裹,让她喘不过气。
有一天傍晚,母亲在厨房准备晚餐,安娜·玛丽在院子里安静地剥着豆子。就在这时,附近一个农场的主人来到了罗伯逊家的院子里,在他的身后,跟着一只白色的牧羊犬,很乖巧的模样。安娜·玛丽站起来冲他笑笑,然后便跑进厨房叫自己的母亲。
安娜·玛丽的母亲随她一起走出来,那位农场主走上前很礼貌地问候了一声,然后便直截了当地说明来意。原来他们家需要招一名女佣帮忙料理家务,因为知道罗伯逊家有五个女儿,所以就来问问她们中是否有人愿意去。对此,安娜·玛丽的母亲显得很犹豫,她不愿意自己的任何一个女儿去别人家做女佣,然而现实残酷,她又必须做出选择。
就在母亲犹豫的空当里,安娜·玛丽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她愿意去做女佣。当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母亲后,母亲温柔地抚摸了一下她的头发,眼眶便悄悄地湿润了。与母亲的心情不同,安娜·玛丽在这一刻竟感觉到了久违的开心和轻松,因为她终于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为这个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她来说,生活的艰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困难时却丧失了挑战的勇气。
当安娜·玛丽答应去做女佣的那一刹那,她不仅是在挑战生活,也是在挑战自己。对于未来的一切变数,她都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哪怕当时年幼,哪怕她还只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
安娜·玛丽简单地收拾了自己的衣物,便在约定的日子去了农场主家里。农场主很富裕,他们家的几个孩子和安娜·玛丽年纪差不多,生活远远比她好。安娜·玛丽没有因为自己贫困的家境而自卑,她只是认真踏实地做着主人吩咐的事情,缝纫、煮饭、料理琐碎的家务,每一样分内的事情,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那些日子,安娜·玛丽每天都十分忙碌、疲累。尽管每天都重复着单调机械的工作,但是她从未感到过乏味,因为她总是能够从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寻找乐趣,也善于从辛勤的劳动中获得一种充实的满足。
在整理房间的时候,安娜·玛丽会用心擦拭每一件家具,那些平时不会被主人注意的角落,她也会不遗余力地打扫干净。尽管每天都做着这些看似简单、粗笨的家务劳动,但安娜·玛丽从来都不会暗自抱怨自己的命运有多么糟糕,也不会羡慕那些在草坪上沐浴着阳光、嬉笑打闹的主人家的小姐们。在她看来,生活对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它会让你流泪,也会让你欢笑,只要你用心地去感受生活,自然就可以发现它的美好,并能够乐在其中。
正是因为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安娜·玛丽才能够在艰难的生活中继续前行,并且始终不会感到沮丧。就像安娜·玛丽后来所说的,这个世界的美妙之处,远远不止是你所能看到的那些旖旎的风景,也不仅仅在于大起大落的人生,而在于,不论世界如何变化,你都能够享受生活带给你的一切,并且能够做真正的自己。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安娜·玛丽逐渐适应了农场女佣的生活,也习惯了每天都做着同样的烦琐工作。她的细心与努力被主人家看在眼里,久而久之,农场里的人都慢慢地喜欢上了这个单纯质朴的姑娘,就连农场主的那些女儿们也愿意主动接近她,很快和她成了好朋友。
后来,农场主的女儿们去学校上学的时候也会带着安娜·玛丽,因而,她也幸运地跟着她们读了几年书。读书的时候,她总是感到分外的愉悦,书中的世界总是让她为之深深地着迷。那个时候,安娜·玛丽曾经有很多次都幻想过,她将来一定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挨着四周的墙壁,摆放好又高又长的书柜,然后在书柜里放满各种心爱的书籍。
每当这个幻想在脑海里涌现的时候,安娜·玛丽都会禁不住想起那些遥远而美好的画面。在想象中,她为她的书房安置了一把格外舒适的躺椅,还有一排只会出现在梦中的美丽的小灯。她可以从书柜里随意抽一本书,躺在椅子上悠闲地阅读,或者她累了的时候,也可以静静地躺在那儿小憩一刻。
虽然这样的书房后来并未出现在安娜·玛丽的生活中,但是那些与书为伴的日子却始终是美好的、珍贵的。在她做农场女佣的这段时光里,能够有幸接触到书本,并得以看到书中的另一个世界,安娜·玛丽始终是满心感恩的。
安娜·玛丽就是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姑娘,无论怎样的环境,她都能够发现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与感动。她并非天生幸运,但始终不曾放弃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而命运也忍不住要把更多的偏爱都赐予给她。
有很多个晚上,安娜·玛丽躺在窄小的单人床上,看着窗外那些星星点点的灯火,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家。她想念母亲温柔的笑脸,想念父亲慈爱的眼神,也想念兄弟姐妹们追逐嬉笑时的热闹。浓烈的想念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来得分外猛烈,每每这时,安娜·玛丽都会忍不住落下眼泪。然而,只要一想到自己一个人的孤独可以换来全家人相守的幸福,她就会感到些许的安慰。
别人难过的时候总是需要他人的抚慰才能释怀,而安娜·玛丽总是可以自己说服自己。因为她一直记得,小时候她不开心偷偷哭泣时,母亲曾告诉她,有些快乐是自己才能给的,你决定悲伤时,其他人的劝慰都是徒劳。
在农场工作的那些日子,安娜·玛丽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女佣,然而,她却一直告诉自己,纵使平凡,也不能平庸。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她就会拼尽全力地去做到最好,因为她相信,只有先做好眼前的小事,她对未来的那些美好憧憬才有实现的可能。
除了要干一些必需的日常活计以外,安娜·玛丽在这座农场的生活并不坏,每天有充足的食物来填饱肚子,也可以省下不少工资来补贴家用,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她特别担心;农场的主人和其他仆人待她亲切有加,小姐们丝毫没有架子,反而视她为好朋友。这一切,都让安娜·玛丽觉得安心而又满足。偶尔闲下来的时候,她会一个人静静地待着,看着远处绵延的山川、田野和牧场,闻着农场院子里氤氲的花草的香气,想想自己,想想远方的家人,想想未来和那些五彩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