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愚公移山》有感
《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在中国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提起愚公移山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愚公精神”,眼前仿佛会出现愚公率领子孙不惧艰险,挖山不止的情景。我们几十年来就是这样宣传的。于是,《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的教育意义,也就被仅仅局限在这个范围了。其实,这种认识未免狭隘了些。这篇寓言的教育意义远非如此而已。
最近我又逐字逐句地重读了《愚公移山》这篇寓言。由于认真,所以有所悟,联而想之,颇觉得仅仅宣传愚公不惧艰险,挖山不止,而且仅仅把这点称之为“愚公精神”,实在不够全面,也可以说不够正确。
首先,“愚公精神”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不惧艰险,挖山不止”,或者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还应当包括愚公的无私和忘我。这点,原文是有明确叙述的。
之一,倡导移山的“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中国有句古语,“人活七十古来稀”。愚公是“年且九十”,可见更是古稀之人了。然而愚公要移的“太行,王屋两山”,却是“方七百里,高万仞”。两相对比,困难之大,完工所需时间之长,是不言而喻的。愚公绝不会相信自己能“万寿无疆”,那种移山之后,“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便利,他深知自己享受不到。愚公对智叟就明确说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可见,他根本没想到生前能移走山。
这不恰恰说明,愚公移山徒为众人,非为己也。
之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可见,“面山而居者”,非愚公一家也。所以“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绝非愚公一家人。何况,愚公虽老,家中尚有年轻力壮的子孙呢!而邻人“孀妻弱子”,岂不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了吗!
由此观之,愚公移山非为己也,为众人耳。
正是因为愚公有这种无私和忘我的精神,他老人家才不惧己之“年且九十”,而决心向“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太行,王屋”两山宣战,为民及子孙万代造福。无私方无畏。愚公不正是这样的吗?
愚公这种无私忘我的精神,是他艰苦奋斗,挖山不止的思想基础。根深才能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如果没有这种无私忘我的精神,别说愚公移山,恐怕连移山的想法也不会有。因此,“愚公精神”难道不更应当包括他的无私和忘我吗?难道在宣传“愚公精神”时,不更应当宣传愚公的无私和忘我吗?
其次,过去人们只重视了愚公的精神,而从未重视过愚公的作风。其实,作风是非常重要的,对一个领导者来说,尤其是这样。愚公的优良作风,正是他所能率领众人艰苦移山的可靠保证。因此,忽视愚公的优良作风,忽视宣传愚公的优良作风都是不当的。
愚公的优良作风是什么呢?
文中是这样写的:“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愚公是长者,是移山的倡导者,但是,他不以老自居,没有摆出封建家长制的臭架子,没有搞什么“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也没有像如今某些领导者那样,官不大,架子不小,吐口唾沫就是钉。愚公采取“聚室面谋”。有事同群众商量,征求大家的意见,群策群力。这是多么好的工作作风啊!尤其是那个“可乎?”显得多么平易近人,多么亲切,多么尊重群众!一个何等可亲可近的领导者啊!他把移山的目的意义告诉群众。让每个人都知道移山的必要性;集思广益,不仅统一了移山的思想,而且,“且焉置土石”的难题也顺利解决了。愚公并没有强迫命令,群众就统一了思想。这不能不归功于愚公的良好作风。
愚公优良作风的另一个特点,是以身作则。
“年且九十”的愚公,当众宣布:“吾与汝毕力平险”,而且言必行,“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不惧年迈,不畏艰险,与群众同甘共苦,亲自“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啊!行动是无声的命令。领导者的千条命令,不如领导者的一次行动。愚公身体力行,不仅鼓舞了群众,而且进一步动员了群众,就连邻人之弱子,“始龀”,也“跳往助之”。
愚公没有后人的“官僚主义”作风。他既是移山的领导者,又是移山的战斗员;他不是高居群众之上,而是身居群众之中;不仅仅是发号施令,而是身体力行。他绝不像如今我们某些单位的领导者那样,只知布置任务,然后就是“君子动嘴不动手”!一切要求,一切规章制度似乎都是仅仅给群众定的,而他们自己却根本不执行。这样的领导与愚公比起来,相差何其遥远乃尔!那些工作上不去的领导,未必“年且九十”吧?他们的任务也未必比移“太行,王屋”两山艰巨吧?中央的方针是正确的,群众也愿意富国强兵搞好四化,何故你那个单位的工作上不去呢?是不是在自己的工作作风上,找找差距呢?
陈云同志说得好,“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作风问题是个原则问题,它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陈云同志讲得多么深刻啊!
总之,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工作。这也如同愚公移山一样,既是为子孙万代造福的伟业,又是极艰难困苦的工作。在这个时候,我们认真宣传《愚公移山》,认真学习愚公无私忘我,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学习愚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身作则的优良作风。只要我们举国一致,“毕力平险”,何愁“调整”不能搞好?何愁“四化”不能早日实现!
《愚公移山》真乃千古杰作!千年后的今天,仍然闪烁着它的思想光辉。它语言之生动形象,寓意之丰富深刻,实在令人叹服。《愚公移山》不过是祖国灿烂文化遗产之沧海一粟耳,这浩瀚之沧海,不正是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之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吗!
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