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导读

魏巍的散文主要是写20世纪50年代的事件,特别是以抗美援朝为题材,与今天相去久远。不过,其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依依惜别的深情》具有经典性质。自它们产生之日始,影响力经久不衰,这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是少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即将出版魏巍的散文选本。再读其作品,仍深受感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精神洗礼和灵魂净化。看来,优秀的文学作品并不因时间长久而失色,也不会因时代与读者不同而改变质地与光彩。

魏巍的散文属于国体散文,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同成长的,特别是对于抗美援朝的书写是金声玉振——宏大、嘹亮、高亢、优美,为时代的最强音。其中,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对国际主义正义事业的赞美,还有对人性真善美的讴歌,以及对理想、信仰、公平、正义、和平等的呼唤。在魏巍的散文中,更多的是天地正气、浪漫主义精神、国家使命感、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宏大的文学诗意叙事,这与那些沉溺于琐事、小我、私怨的个人化叙事形成鲜明对照。如喷薄欲出的朝阳,魏巍的散文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其中透出无穷无尽的生命力量和万丈光芒。

魏巍的散文并没有停留在凌空高蹈,而是有坚实底座和精神风骨支撑。其中,最重要的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由于作家是马克思主义者,也是真诚的理想主义信仰者与奋斗者,他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忠诚老实,一直坚信共产主义,所以其作品中并不缺“钙”。他在《冬天和春天》中认为,之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能打败强大的美军,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决心课本”,二是“信心课本”,这与敌人的怕死和没有信仰有本质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读魏巍的散文,总有一种浩然正气和光彩夺目的艺术感受,因为真理在手方能坚定如山、战无不胜。

塑造鲜活美好的艺术形象,使魏巍的散文坚实不倒、感人至深。作者写抗美援朝的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民,他们都有个性风采,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挤垮它》中的师长、《朝鲜同志》中的老金等都是典型人物。在写于1990年的作品《他还活着》中,作家还塑造了李玉安这一形象,这个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已经死去的人物,后来又活了,多少年后李玉安又找到作家。最感人的是,魏巍写李玉安一生淡泊名利,总将好处让人,宁愿自己受苦受累,因为他总觉得与二十几岁就战死的战友比,他自己是幸运儿。这是松柏般风骨铮铮的老人形象,其精神风骨令人永远难忘。《为张振山写碑文》一文写于1991年,作品塑造了张振山这位共产党模范支书的形象,魏巍称他“为政清廉,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一尘不染。数十年来,他没喝过公家一盅酒,没用过集体一根柴,没花过公家一文钱”,这既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令人敬仰的,即便在今天也有着巨大的现实启示与警示意义。

以真情动人是魏巍的散文魅力之所在。魏巍坚信:“真情实感是构成散文作品的真正的血肉,是弹动读者心弦的东西。作者的这种情感愈深厚,感动读者心灵的力量才会越浓烈。缺乏真情实感,徒有华丽的辞藻,是注定不能感动人的。”他甚至说:“连《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也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从心里跳出来的。”读魏巍的散文,能感到作家火热的一颗心在跳,在激烈地跳跃,他首先被可爱的人物、山川、家国等感动,然后才能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这在《依依惜别的深情》一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我们看到,将要归国的战士、送别队伍中的朝鲜军民,他们都是那样的“依依惜别”,其深情厚谊无法用任何东西承载,也没办法包裹得住。一方面,魏巍的散文有江河涌流般的内在情感,它发源于心灵深处,有时简直是不可遏止;另一面,作家又很懂得节制,特别是不让其任意涌流,而是“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达能力和情感表现技巧。在“依依惜别”中,作者先抑后扬:开始,中国战士做好了最充分的分别准备,将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朝鲜人民作为纪念,有的甚至将爱人送郎上战场的“饰品”都拿出来留下;朝鲜人民也是全力以赴和精心准备,并提前告诉家人朋友,送别时一定不能流泪,否则会让中国官兵伤心。作品有这样一段描写:

志愿军的脚步移动了,人们的眼睛潮湿了,但谁也忍着,竭力喊着口号,仍然没有哭。

可是,当战士们握着老妈妈的手,叫了一声“阿妈妮,再见!”不知道是哪个老妈妈忍不住了,捧着战士的手,第一个哭出了声。接着是姑娘们、孩子们哭出声来,然后是那些男人们无声的眼泪,低低地啜泣。这时候,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这不是哪一个人在哭,这是全朝鲜人民在捧着赤心送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人!

我的一滴泪,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

这是一幅最初被节制的情感,经过长久的酝酿发酵,最后喷薄而出的感人画面。它一下子将所有人的心都吸附住了,像磁石吸住了铁屑,河流归入了大海,有一种难以抑制的生命激情和人性力量在止不住地涌动、奔放、发光、闪亮。

魏巍的散文以细节动人,许多细节相当精妙,如针尖一样一下子能挑开黎明。在《挤垮它》中写中国志愿军战士的精神风貌,在极其严峻的环境中,战士们仍保持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向往。作品写道:“一进洞口,我看见一边壁上,平扯了四五道铁丝,铁丝上满挂着书,像丰收的豆荚,一本挨着一本。那些有彩色封面的连环图画,封面上多半写着:‘赠给志愿军叔叔’,字儿歪歪扭扭的,却歪扭得那么可爱,好像刚学挪步的孩子。”还有战士们用战场物品制作的各种工具和工艺品,都承载着一种生活和生命的激情。这些细节生动形象有趣,能够让人一下子记住,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其实,一篇散文只要有一两个细节写得精彩,就会给读者的心灵打上印记,也容易成为名篇佳作。在魏巍的散文中,好的细节非常之多,这是其能成为经典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审美情趣使魏巍的散文具有渗透力和感染力,也富有魅力与魔力。这包括风景美、人情美、人性美、生命美、理想美。在魏巍的散文中,几乎每篇作品都有美好的风光,也有对人情人性的关爱,还有真诚与纯朴的生命展现,读着读着就会感到眼前一亮。《在风雪里》有下面一句,“山路上铺满了白雪,漫天遍野刮起了白毛旋风,天多么冷啊。教导员把大衣脱下来,给小姑娘披在身上”,美妙的风光中包裹着中国战士对朝鲜孩子的关爱,一下子跃然纸上,如诗如画一样令人难忘。《我的老师》写到程老师,这位女老师为了将出身不好的“我”从“敌对”的小同学中解脱出来,专门给“我”写信,表示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就这样几个字的肯定,让“我”永生难忘。于是作者说,在孩子的眼睛里,她是多么慈爱和公平,又多么伟大啊!好的老师如灯如火如光,能照亮黑暗,点亮弱者和孤独者的心灯。

魏巍首先是人格高尚,而后是被党的光辉雨露照耀滋润,再就是以散文之美启迪人心和照亮世界。他的情感奔放隽永,散文写得真实纯朴、大气磅礴有力,而又能大中寓小、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还能从岩石般的质感中敲打出精神的火花,具有永恒的价值魅力。

魏巍的不少散文已发表半个多世纪,但至今仍有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它像清扬的钟声,超越历史时空和具体的人与事,进入一个常读常新的同感共鸣中。

王兆胜

2022年2月6日

于北京沐石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