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和小用

大用和小用

 

 

《庄子·达生》篇中讲了这么一个事。颜渊问孔子说:“有一次我从觞深那个渡口经过,那摆渡的人驾船的技巧妙极了。我问道:‘驾船可以学会吗?’他回答说:‘可以。会游泳的人很快就可以学会。至于那些会潜水的人,即使从未见过船,一旦见到,便能够轻巧地驾驶。’我再问他为什么,他就不告诉我了。请问他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会游泳的人很快就会驾船,是因为不把水放在心上。至于那会潜水的人从未见过船也能轻巧驾驶,那是因为他把深渊看作陆地上的山丘一般,看待翻船如同车子打滑倒退几步。即使翻船退车这样的险情出现在面前,他都能镇定自若,不会心慌意乱,到哪里不能保持从容的心态呢?一个赌博的人,用瓦块当赌注的时候,心思灵巧;用铜钩作赌注的时候,心中便有所顾忌;用黄金作赌注的时候,赌输的恐惧会使他心神迷乱。赌的技巧本来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心里有所顾惜,就看重外物。凡是看重外在之物的人,内心一定是笨拙的。”

这个故事对我们学习书法技法很有启发。技巧与技能都要经过反复学习、长期实践、总结经验,最终才能娴熟地掌握。但是娴熟地掌握,就能够每次都充分发挥吗?不一定的。平日熟练地掌握,有时却难以充分地发挥,甚至留下遗憾和痛惜。这是为什么呢?

庄子在这则故事中回答了上面的问题:当一个博弈者用瓦片作赌注的时候,他的技艺就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他用铜钩作赌注的时候,他的心理负担就开始影响技艺的正常发挥;而当他用黄金作赌注的时候,胜负的结果就使他的心在颤抖,岂有不败之理?庄子通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这个例子,揭示了上述失败的秘密:“凡外重者内拙。”

一个人做事太看重结果,心里太紧张,意念太集中,反而会将平素可以轻松做好的事情搞糟。庄子把它叫作“有所矜”,“有所矜则重外也”。我们学艺术、学书法的人也经常参加各种比赛和考试,有时太想在竞技中胜出,心在颤抖,发挥不出好的水平。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不要对“外”看得太重,太重则失去你的本真。

《庄子·逍遥游》篇中还讲有一个“特效药”的故事。

宋国有一家善于配制防治皮肤冻裂药膏的人家,世世代代靠在水上漂洗丝絮谋生。有个外乡人得知这事,请求以百金购买他们家的制药秘方。于是他们召集全家族商议,说:“我家凭着这种特效药,祖祖辈辈干着漂絮的活儿谋生,所得不过几金,现在,一旦售出这个秘方,就可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好了。”

那个人得到了秘方,便拿去游说吴王。正赶上越国有内乱,吴王派他领兵去伐越。冬天,和越军进行水战,大败越军。吴王因此拿出大片土地赏给这个献药方的人。

同样是能防治皮肤冻裂的药,有的人靠它得到封赏,有的人还是世世代代漂洗丝絮,这就是所派用场大不相同的缘故。

这个故事给我们学习艺术的人很多思考。同样是一样东西,虽有其固有的效能,但却有大用和小用之不同,这不同的结果就缘于两种不同的思维和实践。元末明初解缙在《春雨杂述》中论书法,就提出有“用大”和“小用”之分,“用大”是经世之伟业,为国家服务。“小用”就是私人的艺术活动。庄子故事里,同样的不龟手之药,用封闭、保守的态度对待它,其价值不过是世世代代可赖以从事水上漂洗丝絮的职业谋生;如果以开放的视野和创造性的思维发挥它,则可保护水兵的健康,增强其战斗力,从而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在很多人看来,艺术就是写写画画,文人之余事或谋生之职业,没什么了不起的。有的人学了书画专业,就回老家教几个小小蒙童写写画画,度其一生。同样学书画专业,有的人潜心研究,在艺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中国艺术史上这样的名家例子很多,清代的邓石如是个职业书法篆刻家,书印为生,因为自己的刻苦钻研,终于成为碑学史上的开派人物。同样是学书画,结果大异,关键在人。清代学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学、才、志各有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庄子这个小小药膏的故事,启发我们开拓思维,赢得自己的艺术人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