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辑 品格——高尚的品格最具魅力
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要知道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老禅师的忠告
□雨 岩
老禅师带着徒儿下山化缘,归途中遇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年迈老妪。
老禅师当即命徒儿留些干粮和银两给老妪,徒儿有些不情愿,噘着嘴嘟囔:“师傅,我们以后的口粮可全在这儿了。”老禅师打句佛语,问徒儿他们身上的银两和干粮共有多少。徒儿说:“干粮仅够三天,银两才化得五两白银。”老禅师颔首微笑道:“干粮三日总有食完之时,白银五两也不足以修缮一座破庙,但与一无所有的人相比,我们师徒已属幸哉。”说完,老禅师留下了三两白银和师徒二人两天的口粮,随后转身离去。
一路上,老禅师见徒儿闷闷不乐,便道:“生死与功德只在一念之间。”徒儿似懂非懂,恭谨道:“是,师傅的教诲弟子会铭记于心,有朝一日弟子振兴寺庙,财粮广积,定要济助穷苦百姓。”谁知老禅师听了却轻叹着摇了摇头。几年后,老禅师油尽灯枯,圆寂前他把一本经书交到徒儿手中,翕动着嘴唇却没能来得及说出最后一句话。
年轻的徒儿继承师位后果然持庙有方,破旧的小庙不断扩建。徒儿心想,等寺庙筹建完毕,一定谨遵老禅师的教诲去广济百姓,可是当寺庙颇具规模后,他却又想,等庙宇更具规模后再济助行善吧。时光荏苒,等徒儿年至耄耋,寺庙已是殿壁辉煌良田百顷。可是,几十年来他却因忙于建庙,疏于善事,最终没有做过一件有功德的事情。临终前,徒儿突然想起老禅师留下的那本经书,当他翻开扉页,顿时号啕大哭。但见经书上赫然写着老禅师当年未及点明的忠告——
助人一次,胜似诵经十年。
帮助别人并非要等到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后才去为之,要知道力所能及的援手才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小故事大道理
僧人要想修成正果,需要一生不懈地努力。而行善积德要随时随地去做,等到虚度一生后方悔未做助人之事,已是悔之晚矣!
倘若有人因为资格老而嫉妒后来者的成就,那么,他越是嫉妒,就越是表明他在精神上的低下,他的地位就越要居后。
精神领域里的嫉妒
□周国平
一个葡萄园主雇工人整理葡萄园,说好每人一天的工资是一块银币。这一天,他先后雇了五批工人,有清晨就雇来的,也有傍晚才雇来的。结算工资的时候,他给每个人都是一块银币。清晨来的工人因此而提出了抗议。他的回答是:“我并没有占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天一块银币的工资的吗?我也给最后来的这么多,难道我无权使用自己的钱吗?为了我待人慷慨,你就嫉妒吗!”
耶稣用这个故事说明,在天国里,不论信教早晚,上帝都是一视同仁的。对于那些因为早来而嫉妒晚来者的人,他毫不掩饰蔑视之意,断然宣布:“那些居后的,将要在先,那些在先的,将要居后。”
的确,在精神领域里,包括宗教信仰、思想探索、艺术创造等等,资格是完全不起作用的。倘若有人因为资格老而嫉妒后来者的成就,那么,他越是嫉妒,就越是表明他在精神上的低下,他的地位就越要居后。
小故事大道理
嫉妒是条毒蛇,它将使你的人品低下。在精神领域和科学领域,不应论资排辈,讲求先后。能够进入同一领域,就应一视同仁,后来的造诣高的还应后来居上。
仰之弥高,那是笨蛋的愚蠢和贪婪。
悠然下山去
□栖 云
森林中举办比“大”比赛。老牛走上擂台,动物们高呼:大。大象登场表演,动物们也欢呼:大。这时,台下角落里的一只青蛙气坏了,难道我不大吗?青蛙嗖地跳上一块巨石,拼命鼓起肚皮,并神采飞扬地高喊:我大吗?不大!传来一片嘲讽之声。青蛙不服气,继续鼓肚皮。随着“嘭”的一声,肚皮鼓破了。可怜的青蛙,至死也不知道它到底有多大。
我的一位朋友,是个登山队员,一次他有幸参加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64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我们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