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第一辑

上幼儿园

我四岁开始上幼儿园,一去就上大班,一上就是三年.

河南大学附属幼儿园的条件在当时来说算好的.每班十几个小朋友,一个老师.教室里有风琴,教室一侧的套间里堆放着玩具,大小积木、铁皮鼓、铃鼓、小喇叭、小汽车、小火车等一应俱全.

中午就在教室里吃饭,几张长条桌摆在中间,小朋友围坐一圈.饭装在一只只白色的搪瓷桶里,由校工送到各个班.记得有一回吃忆苦饭,每人分了一块用红薯叶掺高粱面儿蒸的窝窝头.吃完了老师问:"窝窝头好吃吗?"大家齐声喊:"好吃!"老师先是脸一绷,嗔怪地看着我们,然后又扑哧一声笑了.显然红薯叶和高粱面儿的窝窝头,没有起到忆苦思甜的作用,白吃了.

这位老师姓魏.我在那里的三年都是她教.有一次一个小朋友玩跷跷板,不小心把手指头轧掉了,魏老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托着那截小指头,边跑边大声喊:"快找人呀,快找人呀,指头掉啦!指头掉啦!"魏老师在"文革"中也受到过冲击,据说曾经一度精神失常.很多年后,有一次我在河大校医院遇上她,我叫她,她先是一愣,然后一下子认出了我,就站在门诊大厅里,拍着我的臂膀叫着:"唉呀呀,小春儿呀,恁瞅瞅,成大人了呀!"她的惊喜与感慨真切地打动了我.那时我已经是一个中学教师了.

放学的时候,幼儿园会给每个孩子发三块糖,有时候是一个苹果.要是遇上节日,比如六一、国庆或五一,还会发一个食品袋.老师会提前教我们自己动手,用报纸糊纸袋子,然后把园里准备的零食装进去.有爆米花、花生、瓜子,水果糖也会有好几种,奶糖、高粱饴糖、虾米糖等等.一袋一袋装好摆在桌子上,等节目、游戏都结束了,家长来接,每人领一袋,高高兴兴地抱着回家.

有一年,一群非洲国家的外宾来参观.个个穿着花花绿绿、稀奇古怪的衣服,脸全是黑的,只显出两只白眼球和一口白牙,据说参观小班的时候,小孩们全都吓哭了.大班就好得多,魏老师带领我们按照事先排练好的动作,边拍手边有节奏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就像《新闻简报》里小学生挥舞着花束迎接西哈努克亲王一样.当然,那天放学时的收获也不错.

不和谐的气氛总是有的,尤其是在那个年月.放学后常会有街道上的小混混进幼儿园.有一次几个外面的大孩子进来玩,他们高高低低地坐在攀登架上,其中一个炫耀地捋起袖子,露出用橡皮筋绷在腕子上的小刮刀.他们就是靠这个,向更小的孩子劫钱.

儿童的内心就像葱郁的乐园,而仅仅隔着一条马路的河南大学,却已是一片萧索了.大世道之下,这小小的乐园显得既珍贵又脆弱.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