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杨一青,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浙江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主编。

章竹林

汤溪小学师生搜集的民间故事、传说、歌谣集《南山采菊·汤溪古韵》就要出版了,这对挖掘乡土文化遗存,传承民间优秀历史文化,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

汤溪这块土地,古老而神奇,山川秀丽、民风淳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勤劳善良的汤溪人,不但创造了丰硕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代代流传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好讲好听,深藏道德意蕴;民间传说生动感人,深具地方情怀;民间歌谣原汁原味,有情有趣有益,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

记得我读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家,扔下书包便又出门与小伙伴疯玩去了,一直玩到衣袋被撕得挂了下来,母亲倚门呼唤“好吃晚饭咯!”才悻悻地回家。进了家门,怯怯地望着母亲,早被母亲看见破了的衣袋,她捧出针线校筐箩,拿起针上好线,然后把我拉进怀里,坐下来一边给我缝衣袋,一边轻轻地反复吟唱:

“随身缝,随身着(穿),哪个埋怨(造谣)我家木头(我的小名)做贼口蒲(嘴巴)烂!【也可以说:做贼打麦果(巴掌)】”

就这么简单的两句,从母亲的嘴巴里唱出来,是那么的动听、悦耳、悦心,在我听来,是天底下最好听的乐曲了。母亲说,小孩衣服穿着缝补,被天上过路的神仙发现,会以为是贼娘给贼儿子缝偷东西的口袋呢。所以必须要唱出来让天神晓得,以免产生误会而受到惩罚。接着,母亲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孩子娇生惯养,染上小偷小摸的毛病,开始偷针头线脑,后来偷咸鱼白鲞,他母亲反而觉得孩子能干,在他的衣服内缝了个袋,这孩子长大后成了江洋大盗,最后被杀头示众,这位贼母亲也成了被后人唾骂的“白鲞娘”。然而,对于我来说,这则民谣和从中引出的故事却是最初接触到的民间口头文学和美德教育了,更让我常忆常新,受益终生。

可惜到了今天,会讲民间的故事、传说,能吟唱民歌民谣的人越来越少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流传下来的优秀民间口头文学正在逐渐失传。对此,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关心,大众百姓也积极参与到抢救和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行动中来。可喜的是,汤溪小学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我们欣喜获悉,汤溪小学创办了文化长廊,介绍汤溪的历史、汤溪的历代名人,汤溪的民间小吃等。他们组织师生参观汤溪的名胜古迹,走访古村落民居,了解民间手工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安排学生在寒假期间趁春节拜年,搜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和民间歌谣,用录音或文字记录下来。学校的老师也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应该说,这本书是汤溪小学广大师生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她必将为丰富汤溪小学的校园文化增添一笔绚丽的色彩。

注:章竹林,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原金华市曲艺家协会主席,金华市婺城区文化馆研究员。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