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沈万三与朱元璋

第一节 沈万三与朱元璋

游江苏“第一水乡”周庄,自然就认得了沈万三。

怎么会认不得他呢?那只浓汤赤酱的蹄骨髈,肥嘟嘟抖颤颤地端上了餐桌,就是以他的大号命名的。热情待客的周庄人,会一面嗖地一下从中抽出一根细骨,以骨代刀,轻轻松松地划开窜出香气的皮肉,一面不无自豪地说,此蹄,即“万三蹄”,当年沈万三大摆家宴时的当家菜,不尝一尝它,周庄你就算是白来一趟的了。

还有那些花生核桃芝麻薄荷椒盐香烘品种繁多却又名称统一的“万三糕”。

还有酒,标贴上大大地印着:“万三宴酒”。

还有虽由他的后代拓创、名气却还是归属于他的水乡典范建筑“沈厅”。

甚至连那片波光粼粼的水域,也因为传说是沈万三的藏宝之地,所以得了个“银子浜”的雅号。

等等等等。

踏入周庄,沈万三几乎无处不在。

元末明初时的沈万三,如今已成为周庄旅游开发业的驰名品牌。

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沈万三,却是个悲剧人物。他虽然“富可敌国”,“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在都城南京拥有“廊庑1654盈,酒楼4座”,算是个大大腕了,可下场却十分凄惨:据《明史·马后传》记道:“洪武时,富民沈秀(即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犒军,帝怒日: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日: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戌云南。”那时的云南,乃荒蛮瘴疠之地,不比现在,可以主办花团锦簇的“世博会”,可怜这位出生于秀水沃土之周庄的江南富商,不久就成了异乡客鬼。

沈万三的个人悲剧,其实是历史悲剧。

从诸多的历史记载来看,沈万三的发家致富,主要是靠商业贸易。他的祖上虽以躬耕垦殖为业,但到了他这一代跃至巨富,则是因了他的善于“治财”。什么样的“治财”手段呢?历史学家吴晗说:“沈万三一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个断论应是事实。元末明初之时,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经济已相当发达,从事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贸易的商人云集于江浙一带,沈万三当是其中的成功人士之一。特别是他的老家周庄,地处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怀抱之中,“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既可从水路走东江、入运河、四通八达、直至外洋,又因河湖阻隔而避开了历代的兵燹战乱,商业活动顺则可进,逆则可退,更是给了他一方坚固的根据地。沈氏发迹,靠的既不是祖上的功勋爵位,也不是更朝换代时随朱元璋浴血奋战,而且也没像传统的地主老财那样从地里土里榨点油水,他作为商人,敛积的是一笔笔可观的贸易利润。用现在的话来说,他走的基本上是资本主义道路。

这就决定了他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之间的不可避免的冲突。朱元璋是什么人?他出身虽然极为低微,却牢固地循守“神授帝权”观念和封建等级制度。他在皇帝位置坐稳之后,立即就大刀阔斧地施行“狡兔死,走狗烹”的政策,斩杀功臣包括当年的哥们兄弟亦在所不惜。他建立大明王朝只是进一步稳固君君臣臣的封建专制。他会因为你沈万三出了点银子筑了三分之一的都城城墙就忘了你只不过是一个小小商人?他会容忍得了你一个周庄“匹夫”竟敢越俎代庖来干皇帝老儿才有资格干的事?他能不杀你没商量地非灭了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地出面来“犒天下之军”的“乱民”?而可怜可笑的沈万三却又真的只不过是个没点儿封建文化素质的生意人。他不是那种熟读四书五经的儒生。他缺少那个时代的行为规范教育。他一定还多少有点很超前的人文主义,至少,他昏了头以为钱能通神或者说是在金钱面前他可以与皇权平等。于是他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花过多少钱也没用,出过多少力气也不算,朱元璋翻了他的长脸,一个“诛”字立即就出了口。

一个以其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经商行为发家致富的暴发户,早在公元十四世纪之际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竟然斗胆分享皇权,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蚍蜉撼树,找死。

沈氏家族真是成也万三,败也万三。据历史记载,自沈万三得罪了朱皇帝元璋之后,这个家族在短短的二十五年之间,竞先后三次遭到了朱明王朝的毁灭性打击:第一次自然就是拿这个沈万三开刀,充军云南之外,株连了第二个女婿名余十舍的,也给流放到了福建潮州。据说当时的朱元璋还嫌不够,起意“尽诛周庄居者”,幸有镇人徐民望仗胆赴京哀告,解了龙怒,才使周庄父老乡亲免遭屠戮。这个徐民望,当时就得了朱元璋所赐玺书“尔是好百姓”,从此世为粮长,侪身于周庄名人之列即便是封赏,朱元璋的等级分寸也把握得真够精确的了;第二次打击在洪武十九年,灾祸落到了沈万三的两个孙子头上,说是因了田赋之事,两个沈氏传人一并捉往大牢,其中一名很快就瘐毙狱中;第三次则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其时算来该逾古稀了罢,可是还是没放过这沈氏家族,本来是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犯了事,可是顾氏一门七八十人,连带沈氏六口,其中一个是沈万三的曾孙,名叫沈德全的,也一起连坐,凌迟的凌迟,杀头的杀头,几乎满门抄斩了个干干净净!哪个家族经得起这样接二连三的抄家杀头?沈氏就此败落。留下的,就只是一些传说和由传说繁衍出来的“万三蹄”等等等等了。

这场历史的悲剧,出演在沈万三的身上,也有沈万三自身的原因。

沈万三看来是一个好出风头之人。朱元璋从讨饭和尚做到皇帝,最后定都金陵,管你沈万三什么事?人家做人家的皇帝,你做你的生意,这叫鸭吃砻糠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你沈万三冲进那个圈子里去干什么?偏偏他就不安分,据说特特地赴京贡献“龙角一副”(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没人说得清楚,但价值连城而且满含阿谀拍马之意是无疑的)、白金2000锭、黄金200斤,配送的还有甲士10人和甲马10匹。光是送送礼倒也罢了,他还以一人之力“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把洪武门到水西门一长溜的城墙统统都给包下了,这就很有点僭越之险了。可一般的僭越倒也罢了,毕竟出了钱,又是无偿赞助,朱元璋或许还不至于马上就给什么颜色看,可城墙造成了,他竟还没完,还要仗着鼓鼓的腰包弄一点排场,甩一点派头,“请犒军”,终于就马屁拍到马脚上,花钱买了个杀头的罪来受。沈万三的张狂,给他整个家族种下了祸根。

有钱其实不一定都张狂。想想周庄不远处同里庄上的那位建了“退思园”的任兰生吧。“退思”,隐退而闭门静思,取《左传》的“进思尽忠,退思补故”之意,光这个园名,就显出了何等的小心翼翼,何等的谦和卑顺!而这种小心和谦顺,又充分体现在整个园林的精心设计之中:不大的门面,遮掩着内里所拥有的九亩八分土地;朴实无华的纵向三进平房,简直都有点寒酸相了,会使眼木腿懒之人误以为这里不过是一般小户人家的宅第;而山石垒叠、小桥流水的园林,还有摆设豪华的亭、台、楼、阁、廊、坊、堂、轩,就横向隐藏在那两扇逼仄不起眼的侧门后边!富豪的享受与处世的谨慎,在这座“退思园”里,真是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史载,这位清代的任兰生镇压捻军有功,捞到了“盐运使”和“凤颍六泗道”的肥缺,狠发了一点财。光绪十年,一名内阁学士弹劾他,说他“盘踞利津,营私肥己”,结果革职为民,回了老家同里。这是个为官多年文武皆能的政坛老手,当属他那个时代的整个统治群体中的一分子。他的经历和已经拥有过的地位,决定了他的思想和行为,早已经过了格式化的程序。他深深地懂得如何恪守整个封建帝国的游戏规则:在朝时干“一旦权在手,便将钱来抓”的勾当,下野了,马上就夹起尾巴作“退思”状,私房钱再多,也决不会去干沈万三那样的得意忘形以致于僭越犯上的傻事。事实是,他虽然做不了官,但由于掖了大包的银子回得老家来后,还挂出了“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的招牌来表示他对大清王朝的忠诚和驯服,终于在建起了一个耗资十万两银子的豪宅的同时,还博得了最高统治者对他的信任。只不过两年工夫,这个在野老臣,居然又东山再起,“捐复上任”,重新戴上了红顶子。

相比他,沈万三就实实在在地只是个门外汉了。他在生意场上虽然精明能干,政治意识上却彻底的糊里糊涂。不过,用时下流行的“戏说”之法,我们或许可以誉之为正由于他超前地表现出了不自觉的民主自由平等要求,才冲犯了朱元璋的“神赋皇权”,招致了灭门之祸。

周庄人现在谈起沈万三,基本上就只说他的“治财有方”,会发家,拥有“沈厅”,还有神秘的藏金之地“银子浜”,对于他的悲剧性结局很少议及,这是很可以理解的。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朱元璋的那种皇权至高无上论,早已成丁人可哂之的笑话、“戏说某某”之类电视剧中扯来增加收视率的创作素材了。倒是沈万三走商品经济之路、搞对外贸易、高速度发家致富的有关传说,更能引发当代周庄人的遐想。“沈万三”这三个字实际上早已被虚化异化,带上了一点点当代理想主义的色彩,而且还成了一个贴在肥礅礅的肉肘子上或香喷喷的米糕上的品牌标贴。

我免不了产生这么一个设想:历史上真实存在过、而又早早地被朱元璋灭掉了的沈万三,如果生活在今天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