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驱,乡愁里的故乡

三驱,乡愁里的故乡

1

阳春三月,风景秀丽,到处飘着花的馨香。三驱文学社组织会员来三驱采风。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四通八达的公路,正在修建的工业园区,我感慨万分。三驱变了,变得欣欣向荣,变得充满诗意。

三驱是我的故乡,我对三驱太熟悉了。我从众多的记忆片段中,寻找关于三驱的往事。这里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在这里,随便说出一个地方,即使它发生了再大的变化,我仍然能回忆起它曾经的模样。

三驱不大,似乎只有一条老街,从上面的火烧坝走到下面的河街,十分钟就能走完。那里的房子低矮且门对着门,两侧房子的中间被一条石板路隔开,两边的商铺里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商品,阳光透过整齐的青砖红瓦,似乎跟其他的小镇差不多。街道的尽头是一座石拱桥,桥下就是绕街而过的窟窿河,因为这条河,以前的三驱就叫“窟窿河”,这名字至今仍被一些年纪大点的人叫着。

我生在乡下,对三驱镇心生向往。镇上条件好,人穿得好、也洋气。记得我上初中时,班上来了一位三驱的同学。他外婆家在学校后面,他在这里上学,住在外婆家里十分方便。这位同学不但说话文雅,穿着时髦,气质也很好。因此,我在心里对三驱产生了一种向往,要是有一天我能成为三驱镇的人多好。

那年,三驱镇的电影院放映电影《少林寺》,我便利用星期天去镇上看电影。我正好在电影院门口碰到那位同学,他十分豪爽,主动帮我买了一张电影票,还和我一起看电影。从此,我和他成了好朋友。我不但经常请他去我家里,还经常带他去山里、河边玩。他有时也请我去他家玩。我到他家玩时,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快乐,因为那个地方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

不久后,我们迎来了初中毕业考试,考点就设在三驱的中学,而且还要考两天。还好,我爸有一位朋友家在三驱,我就去他家住两晚,以免耽误考试。因为我是第一次住在三驱,内心十分激动。本来晚上要复习第二天要考的科目,可我哪里静得下心看书,就跑到街上去玩了。

这条街是后街,有照相馆、饭店、商店,还有个铁匠铺。这条街很热闹,晚上照相馆里仍有人来照相,他们摆出各种姿势,让照相师为他们留下美好的瞬间;饭店里,吃饭喝酒的人兴高采烈,划拳声、劝酒声一浪高过一浪;铁匠铺里扑哧扑哧的风箱声,还有铁锤的敲打声,是那么的有节奏。另有一些店铺里还播放着流行音乐,是那么的动听。

此时,小镇在路灯的照射下,美轮美奂。那些白天忙于工作的人,晚上打扮得漂漂亮亮,在街上结伴散步,有说有笑,悠闲、惬意。那晚,我从上街走到下街,又从下街走回上街。似乎还不尽兴,还想到其他地方去看看,也不知到底想看什么,但就是想再走走。这时,才觉得以前来镇上赶集,对三驱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这一刻,我才真正认识了三驱,它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迷人。

2

我的高中是在镇上的三驱中学上的。那时因为乡镇差距很大,镇上人的穿着和农村人的穿着有很大的区别,一看就能分辨出谁是镇上的人,谁是农村的人。我们学校镇上的同学很多,我们班就有十几个。镇上的同学对人也很亲和,经常和我们一起玩,有时还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坐坐。没事时我们就去街上逛逛,让我对三驱有了更多的了解。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