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由一位厨师自杀谈起

不是任何人按照其制法便可如法炮制的,如果可以仿制得来,那就不成其为艺术。

两年前的一期《新闻周刊》(一九六六年十月廿四日出版)有一段有趣的记载,译述如下:

从前罗马有一位厨师,名阿皮舍斯,以善制肉羹著名,他开设的烹饪班生意不大如理想,愤而自杀。给法王路易十四供奉御膳的大司务,名瓦台尔,在王家大张筵席的时候第一道菜未能按时端出来,羞愧难当,伏剑而死。法国还有一位著名的烹调大师,名拉吉皮埃,在拿破仑从莫斯科班师的时候,宁可冻死途中,也不放弃他的厨师的位置。上星期巴黎又有一位厨师加入了这一凄惨的集团:据说三十八岁的阿兰·齐克,因为他开设的饭店被权威刊物《米舍兰向导》降级,失望自杀了。

这个饭店便是坐落在雷伯龙大街的Relais de Porquerolles饭店,在这一年以前一直是属于两颗星的(烹调极佳,值得一顾)海味食品店,拿手的是鱼羹。罗斯福总统夫人最喜爱这个饭店,其他显赫顾客包括贝尔蒙多与温莎公爵。

三年前,齐克的父母退体,把店务交给了他和他的弟弟勒米。以后数月,有些顾客感觉到那绝妙的带有番红花香味的鱼羹有些退步。于是去年三月悲剧就发生了。《米舍兰向导》照例把入选的饭店分为两大类,普通饭店与杰出饭店,最近一期不仅把这一家的两颗星取消,西且根本未予著录。那一晚,这饭店里的气氛异常沉闷。“这太令人难堪了,”勒米对向他致慰的顾客们说,“我的父母于一九三五年创设这个饭店。一切都没有改变。我不了解。”

阿兰是父亲退休以后的首席厨师,觉得这两颗星的丧失给他的打击很重。“我觉得有一点像是一位将军被撤消了官阶,”有一次他对一位朋友说,“这是不公道。”情形一天天的严重起来了。阿兰开始砰砰的关厨房门,有了自言自语的习惯。别的向导书对这家饭店还是备加赞扬(例如颇有影响力的《儒利亚向导》就说这一家的烹调之优美一如往昔),但是不能使这位厨师振作起来。终于,九月二十二日黎明之前,就在饭店楼上的住室里,阿兰举枪自射心窝而死。上星期消息传出,《米舍兰向导》未加评论,但是勒米惨痛的说:“我的哥哥自杀,是因为《米舍兰》撒消了我们的两颗星。”

芸芸众生当中,有一个人自杀,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何况,自杀的是一个法国人,并且是两年前的事情,自杀的人又不过是一位在饭店里掌勺的大司务。不,人命关天,蝼蚁尚且贪生,若没有真正过不去的事情,一个人何至于自寻短见?这一位厨师的死,还是值得我们想一想、谈一谈。

自杀不是一件好事,不宜鼓励赞扬;若说自杀是弱者的行为,我也不敢同意。那毅然决然的自戕行为,很需要一些常人所难有的勇气。齐克先生之所以有那样大的勇气,是因为他以为受了太大的委屈,生不如死。首先我们要了解,《米舍兰向导》是一份权威刊物,两颗星的撤消是否冤枉,我们没有尝过那鱼羹,无法论断,但是这刊物平夙态度谨严是可以令人置信的。被这刊物一加品题,辄能身价百倍,反之,一加贬抑,便觉脸上无光。商人重利,是理所当然,两颗星的撤消可能影响营业,不过有时候一个人于利害之外还要顾到名誉,甚至于把名誉放在利害之上。齐克的自杀便是重视名誉的结果。现代西方人,包括法国人在内,多少还继承了历史传留下来的“荣誉观念”,凡事一涉及荣誉便要拼命去争,无法争论便往往讲究自决,以为荣誉受损,便无颜再留驻于天地之间。厨师的职业,也许有人以为不算怎么高尚,但是实在讲,职业无分高下,厨师为人解决吃的问题,烹饪为艺术,为科学,他自然也应该有他的荣誉感。尤其是,任何人都应该有“敬业”的精神,力求上进,在自己岗位上把工作做好,不能受到赞扬便等于是受到耻辱。齐克先生肯自杀,比起世上“笑骂由人笑骂”的那种人,不知高出多少了;比起企图用不正当手段笼络评审人员的那种人,亦不知高出多少了。他没有抗议,他没有辩白,他用毁灭自己的方法湔洗他的耻辱。其人虽微,其事虽小,其性质却依稀近似“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样的悲壮!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