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胡适文学思想的先锋性

第二节 胡适文学思想的先锋性

胡适虽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自由主义的杰出代表,但他登上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大舞台,并不是以其自由思想或自由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并引人注目,而是因倡导文学革命“暴得大名”。所以,中国人最初认识的胡适,是文学革命的发难者,最早知道的不是胡适的自由思想,而是胡适的文学思想。

胡适的文学思想与西方的先锋文艺思潮都产生于20世纪初,两者都具有决绝传统文化、探索艺术形式变革的先锋性因素。胡适文学思想的先锋性还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为精神特质是颠覆传统,思想内核是启蒙意识,成为新文学思想中最活跃的因素,构成“异军突起”的基本发生形态。

一、胡适的文学革命与文学进化论

胡适的文学思想由文学革命思想、白话文学思想和文学进化论思想构成。胡适的文学革命思想是胡适第一次具体实践自由思想。《文学改良刍议》从语言形式入手,提出变革思维形式,其实质就是争取言语权力,颠覆文言,倡导白话,彻底改变旧的语言工具,催生一种承载新思想的新语言工具,以适应自由表达思想的需要,取得言说的自由,传播现代的思想观念。这种实际是自由思想在文学思想上的积极体现。

胡适的文学革命思想源于自由思想。胡适自由思想的基础是健全的个人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并高度重视个人的充分的自主的发展进步。个人的进步成长和教育紧密相连,但文言严重地束缚个人的表达和自由发展,胡适因而深恶痛绝它,并从思想深处爆发铲除的愿望。胡适为解决这一问题,自然把思想的触角伸入西方文学的进化过程和中国文学的发展变迁中去,形成各种解决问题的假设。胡适凭借历史的态度,运用中国文学发展史的事实求证假设,并以西方文学的进化路径为借鉴,从西方文学由古文文学到白话文学的进程中,形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进化观念,看清中国文言文学与现实严重隔绝。胡适从这样的思想角度深挖进去,打破文言文学为少数士大夫掌控,既是为平民百姓争取平等教育的权利,争取自由言说的权利,也是争取自由思想的权利。

胡适认为,文学是人的情感思想的真实的表现,因而文学的语言工具必须能够充分地、完美地、自由地抒写人的思想感情。如果语言工具束缚了思想感情的表达,人就要放弃它而转寻能够让人充分自由地言说的语言工具。因此,胡适强调说:“文学是人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现在有一个人,他有一种情感,要用文字表现出来,而为时代所束缚,换言之作不了古文,这个人想发表他的情感,非用一二十年的苦工,去念那死板的文字不可,照时间上说起来,未免太长了,要学也恐怕来不及了。因为如此,那般匹夫匹妇,痴男怨女,也顾不得这许多了。他们想歌,就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歌出来,想唱就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唱出来。”1白话文学就是这样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已进入20世纪,新科学、新思想日新月异,文言这种僵死的语言工具无法表达现代的科学知识以及蓬勃发展的自由思想,因而为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传播现代的新思想、新思潮,必须颠覆文言,运用白话,让每个人都能自由的言说。文学革命从此爆发,中国文学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胡适的自由思想开始登上中国的思想文化舞台。

胡适的白话文学思想把语言看做文学革命的首要问题,直接以“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白话文学的重要标志,强调创建国语的文学作为新文学的主流。这不仅引起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以白话取代文言的深刻革命,而且直接挑战统治阶级、传统文化及封建势力,通过变革语言的工具变革全民族的思维方式,变革文学的观念,创造出让平民接受的白话文学,并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平民百姓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和物,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真实地再现现实的生活。从汉语言发展变迁的角度认识,“国语的文学”比“文学的国语”更具革命性。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不仅从体制上极大地束缚了人的自由,而且从语言工具上束缚了人的思想,官本位的统治化的语言成为封建社会的主要语言形式。新文化运动不仅要从体制上批判封建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语言变化的角度批判封建思想文化,从而从根源上批判封建思想。

胡适的白话文学思想强调用白话取代文言,就是要打破陈腐僵化的文言文学一统天下的局面。白话不仅仅是文学的语言问题,而是民族的思维变革的问题。胡适并不仅是把白话作为文学的语言形式,而是把它作为民族的思想方式来倡导,通过创造活的文学语言,激活民族的精神。所谓“文学的国语”就是要求文学语言向白话的方向发展,运用白话来进行思维,表现平民的思想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胡适的白话文学思想支撑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通过语言形式的变革延伸了思想启蒙。因此,白话文学主张与思想启蒙互相依衬,构成双赢互补。新文化运动借助现代白话这种思维方式宣传新思潮,而新思潮的广泛传播,加速了白话作为文学的语言工具的进化而逐渐成熟。用现代白话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城乡,稳定了两千多年的文言语言形式被彻底摧垮。这不仅繁荣了白话文学,而且奠定了白话作为国语文学的语言工具,并为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凭借这种语言工具宣传新思想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胡适白话文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平民的文学,并指出平民文学的来源在民间,提出创造为平民接受的新文学。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和《白话文学史》最能体现平民文学思想。这两部文学史打破以往讨论文学演进的惯例,把中国文学史概括为“白话文学”与“文言文学”双线并进的发展趋势。“双线”并进就是传统古文文学史与白话文学史平行发展,与此相对应,胡适提出平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中心源泉,在重构中国文学的进程中,融进自由思想,显露出浓厚的平民意识和人文情怀。

胡适的白话文学思想还反对道德束缚下的旧文学的不诚实,提倡写实的文学,目的就是让文学贴近社会,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反映民间疾苦,为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服务,培养健全的个人主义。胡适还特别强调写实的文学要贴近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的真实状况,体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的现状,并形象地记载下来,从而展示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剖视社会问题,揭露社会的真相,反映新旧思想的冲突,使文学真正是“为人生”而不是为了“载道”。胡适认为,文学只有描写社会生活的真实现状,描写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等这些传统文学从未涉及的领域,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新文学。这是新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用文学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问题,显示出胡适开拓的勇气与胆识。

文学的进化论是胡适文学革命的核心思想。胡适认为,只有运用文学的进化论思想,才能准确认清中国文学的发展规律,因而特别反感“现代谈文学的人大多没有历史进化的观念。因为没有历史进化的观念,故虽是‘今人’,却要做‘古人’的死文字;虽是20 世纪的人,偏要说秦汉唐宋的话” 。2 胡适的文学进化论思想是达尔文进化论在文学革命中的具体实践。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新文化运动中被中国知识分子接受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导思潮,不仅因其具有科学的理性形态,更重要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内核契合了知识分子忧国救亡、寻求变革的社会心理。进化论的理论效应不再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而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被提升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求新求变的理论工具。胡适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洗礼,对中国文学的认识既具有既定的目的性,又伴随着强烈的诠释冲动,因而文学的进化论思想蒙上了一层浓重的工具理性色彩,所以,胡适的文学革命思想以进化论为精神指向,“对于文学革命的辩论,全是根据无可否认的历史进化的事实”,并把这种文学进化论思想放在文学发展史的天平上衡量,“对于文学的态度,始终只是一个历史进化的态度”3,并强调在形成文学革命思想时,“影响我个人最大的,就是我平常所说的‘历史的文学进化观念’。这个观念是我的文学革命的基本理论”。4 可见进化论对胡适文学革命思想影响的巨大。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