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前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手书四句佛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经,立地杀人。”

年轻时的鲁迅

没落的封建家庭出身使幼年的鲁迅遍尝人间的辛酸,然而,青年时代的鲁迅却在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下,完成了由医学到文学的成功转变。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中国文化革命的干将”,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其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的作品中,以短篇小说、杂文、散文诗、小品散文见长,且各式文体中皆流露着一种特殊的创作风格,时人便将鲁迅在创作中所使用的这种深刻冷隽的用笔、简洁峭拔的句法和新颖独到的体裁归结为“鲁迅风”,冯雪峰称之“简短”和“凝结”并存,苏雪林则谓之“辛辣”与“含蓄”兼备。

鲁迅于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学界。在随后的1918年到1927年间,鲁迅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鲁迅的小说以其展现的平凡人的平凡生活而蕴藉了无限的艺术魅力。作品通过狂人、阿Q、孔乙己等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百态,深刻揭露了腐朽的封建制度与人们强烈的变革社会的愿望之间的矛盾。细致入微的描摹、入木三分的刻画让我们在读鲁迅的小说时总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印象中的鲁镇、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在将鲁迅的小说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的同时,也将其艺术特色推向了至善至醇的巅峰。

鲁迅抱着儿子周海婴

如果说鲁迅的小说旨在揭示病态社会的创痛、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么他的散文则是对童年温馨的回忆,对滋养过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切怀念。明净的抒情、细致的叙述、铿锵的议论引我们进入了一个奇诡幻美的散文世界。幼时的保姆长妈妈,在备受歧视的环境中给予过他真诚关心的藤野先生,一生坎坷、孤傲不羁的老友范爱农……都是他所置身的险恶世界背景下的一丝暖意、一抹底色。鲁迅的生命,因此而丰富。与此同时,鲁迅在《新青年》上相继发表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他们的花园》《人与时》《他》。作品不但着重意境的传神,更着力于思想的深邃;既有诗歌的抒情,又有杂文的哲理,寓理于情,情理并重。

鲁迅在书房中

1936年“左联”解散以后,鲁迅投身到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在他的所有创作中,最富思想潜力和创造力的当推杂文。这种将新诗和政论合二为一的“杂感”既是一种独特形式的诗,也是他给予病态社会无情嘲讽的“匕首”和“投枪”。他的杂文涉猎甚广,既有无情的揭露,又有辛辣的讽刺;既有痛苦的呐喊,又有激情的抒发;既有果决的论断,又有热情的赞颂,纵横驰骋,神采飞扬,是其创作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鲁迅还主编了《莽原》《语丝》《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领导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社团,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编辑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着爱人许广平织的毛衣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