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小书名曰“新选”[1]无非是因为它是最近编选的,并无蓝本。其次,编者对散文取其广义,各类都有,不限于小品文。每类也不求完备,只选我个人认为或从内容或从写法有可读之处的文章,往往不是全文而是比较精彩的段落,甚至片言只语。因此,它可以说是一个编者个人色彩较浓的选本。

总共选入作家三十人,按时代先后排列。每个时代的散文特点,多少有点反映。以体裁论,十七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写、席上谈,十八世纪的期刊论说文和政论文,十九世纪的小品文和历史著作,二十世纪的文论、游记、科普文都备一格。以风格论,平易是主流,但也有十七世纪勃朗的巴洛克体,十八世纪约翰逊的对仗体,十九世纪浪漫派的诸种姿态(卡莱尔的高昂体实是浪漫派的余流),到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又兴起了广播体,也都包括在内。

体裁多、风格各异正是散文的力量所在。这就回到了上面说的广义的散文问题。文章凡不是用韵文写的,我都一律看作散文。散文首先是实用的,能够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办各种实事:报告一个消息,谈一个问题,出张公告,写个便条,写信,写日记,进行政治辩论或学术讨论,写各种各样的书,等等。当然,它还可以在文艺创作的广大园地上尽情驰骋。要紧的,我以为是两者之间要通气,要互相增益,要将办事的实际本领同想象力的探索结合起来。这样,散文的总体质量也就可以提高。文艺家的佳作是值得珍惜的,但我们也常看到各行各业的实干家写一手好文章,有时比文章家写得更令人爱读。这当中有内容因素——这些实干家总是言之有物,而且能言常人所不知的新事物——但也有语言因素,即他们不喜欢舞文弄墨,却能运用一种平易、清楚而有力的语言。就在我们这个小小选本里也可以看到,英国散文的历代英雄不是纯粹的文章家,而是狄福(Defoe)、斯威夫特(Swift)、科贝特(Cobbett)、萧伯纳(Shaw)等实干家兼文章家。

正文之后另有附录两篇,一谈流变,一谈现状,曾在别处发表过,一并放在这里。供读者参考。

译文多出我手,但也有请朋友提供的,都在篇后注明。有了他们的帮助,才使这个选集能够较快成书。我谨在此表示感谢。其中杨周翰兄已经作古,并志怀念。

希望此书能给我国喜欢散文的读者一点阅读的愉快。对书中选材不当、立论不妥、翻译有错之处,也请读者不吝指教。

王佐良

1991年12月


[1] 关于书名的变更,详见“出版说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