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蓬山瑶水动吟魂
〖七律〗
丹霞山观日出
朦胧星月好攀登,极顶长峰看日升。
窄峡通天分外险,丹梯拔地惹心惊。
层云日破千山出,障雾岩封一海平。
堪誉蓬莱仙境美,骚人游罢总怀萦。
注析:这首七律,是作者写的第一首七律,时间为1984年11月间。是时作者所在单位到丹霞山游玩,商定翌日登顶观日出。凌晨4时出发,星月朦胧,山路崎岖,“丹梯铁索”又陡又窄,颇为惊险。到了顶峰,离日出尚有一小时多,纵览迷蒙山色,别有一番韵味。日出那一刻真的很美,便写下一首七律。原诗如下:
朦胧星月好攀登,极顶长峰看日升。
通天窄峡七分险,拔地丹梯半壁惊。
日破层云千山出,雾锁螺巅一海平。
丹霞竞得雄奇美,游罢谁人不怀萦。
当时,觉得此诗意境美,对仗佳,有诗味,有点沾沾自喜。然而,认真地弄懂了七律诗的规则后,方知原诗是不合律的,不要以为七字一句的八句诗带上意义上的对仗就可标示为七律了。
七律的押韵、平仄、对仗都有讲究。七律一般押平声韵,每句平仄都有规定,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还得讲究粘,即是后一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七律诗有若干种形式,这里不一一列举,只就这首诗所归属的格式要求罗列如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么以原诗对照此格式,就发现二联和三联虽然意义上的对仗不错,但第三句失粘,第三联平仄不合,第七句也失粘。
学写诗词的同好,想写出合格的七律,还是认真学习律诗的写作知识为好(用的是平水韵,前言已说明)。
水调歌头·从化温泉
从化温泉美,绿水共蓝天。
天湖万顷澄碧,绝壁蹿飞泉。
更有枕流漱石,翠拥天医宝地,
妙境足流连。
驰誉荔枝蜜,常服可延年。
品山珍,啖佳果,沐温泉。
何其浪漫,携侣游栈道松园。
山水陶情冶性,景物撩思牵绪,
夙世勘姻缘。
胜景欢愉旅,欣喜写新篇。
注析:此首《水调歌头·从化温泉》,合韵合谱。写词,有上阕写景,下阕咏史或抒情的,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也有上下阕景情融合抒写的。此首“从化温泉”即属后者,先写了景物之美妙,然后抒发情感,达到触景而生情,情景相生的效果,词也就有了动人之处。
此词也是作者早期作品,原作有些“离谱”,亦存在“隔”的缺点。原词如下:
从化温泉美,绿水共蓝天。
万顷天湖澄碧,绝壁悬飞泉。
更有枕流漱石,翠拥天医宝地,
妙处可流连。
驰名荔枝蜜,常服足延年。
品山珍,啖佳果,沐温泉。
君应浪漫,携侣同入荔枝园。
须记恩来总理,还有朱德沫若,
胜迹妙音传。
唯是功德厚,青史永留传。
水调歌头,双调,九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平韵,词谱如下: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有宋词以来,水调歌头这一词牌,填写甚多,名家平仄略有出入。这是基准谱,大体可以此为准则。对照词谱便发现原作有些地方“离谱”了,填词离谱则如写律诗不合律。
还须提一下的是,此词牌下阕后半截有两个六字句一般多用对仗(宽对即可),也可不对。
有些人写词,但却不读词谱,误以为找一首出名的词来,按字数填上去就行,以为有意义有诗味就可以了,这是不可取的。既然是标上词牌填词,就须按该词谱要求填,否则叫自由诗吧。
再说,原词有些“隔”的瑕疵。这表现于将周总理、朱德等开国元勋硬写进去,虽然可令词增加文史意味,但毕竟感到欠自然妥帖。情侣浪漫游荔枝林,突然来一下须记革命元老们,这就“隔”得很了。
〖七绝〗
咏花东九龙湖(三首)
一
瑶池只合在仙宫,何事花东现妙容?
叠叠青山笼绿水,泓泓碧水隐苍龙。
二
碧波万顷了无痕,明镜甫磨照更真。
绿髻青屏双绝色,山光水色合迷人。
三
极目九龙湖水澄,青蛟无影又无声。
凡心疑动寻欢去,遗落瑶池在北兴。
闸坡飞艇游
船舶参差碧浪浮,骚人古港说千秋。
苍茫云水逍遥戏,快意骑鲸海上游。
注析:《咏花东九龙湖(三首)》和《闸坡飞艇游》这四首诗,都是吟咏湖海之游。回想起来,这四首绝句,虽然不是即景而出,但亦是当天夜里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的,故读起来颇觉流畅、且感气韵生动。这是许多诗人写诗常有的现象,个中原因,极可能是作者对所吟景物熟识和储备的文化底蕴对路吧。是啊,九龙湖位于作者故乡北兴镇,离老家仅距几公里。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二十出头时在从化鳌头公社工作,常就近乘轮渡经九龙湖返老家看望父母,対九龙湖实在太熟识了。
这四首诗可圈点之处,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其一,写诗该用诗性语言。诗性语言的特点是含蓄、形象、跳跃、夸张、凝练,且富有音乐美。以此对照,看来还是够得上合格两字的。全诗无晦涩字句,虽然浅白,但颇具色彩美、形象美、音乐美因而具备诗性美。
其二,巧妙地运用了文学修辞中的比喻,如绿髻、明镜、青屏等,读来颇觉生动、形象、贴切。
其三,运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异想境开,名为九龙湖,就意想其有龙。而青龙为何无影无声呢?啊!它是动凡心寻欢去了。闸坡驾艇飞游,比作骑鲸亦较形象。
(以上四首诗都曾刊于广州文联主办的《诗词》报。)
〖七绝〗
游万绿湖(三首)
一
苍茫烟水接长天,万绿湖山拥翠眠。
无奈风情随意转,几人生厌几人怜。
二
苍茫烟水接长天,万绿湖山拥翠眠。
堪叹游程添雅趣,悠然兴起净烦厌。
三
漠漠晴岚罩翠薇,涟波万顷淡涵奇。
偷闲寻梦弄舟去,静水苍茫远是非。
注析:三首游万绿湖诗,是七言律绝。七绝诗有四种格式,一是平起,首句入韵;二是仄起,首句入韵;三是平起,首句不入韵;四是仄起,首句不入韵。且注意,凡平起而首句为平声脚,亦必须入韵。
这三首七绝,均属于平起首句入韵格式。
万绿湖是新丰江下游的亚婆山峡谷修大坝蓄水而成的水库,面积370平方千米,是广东最大的人工湖,修建于1958年。那是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各地先后修建了一些山塘水库,位于山顶上的面积较大的不约而同大都以天湖命名,且大多成为当地的风景旅游点。新丰江水库亦建成风景名胜,成为国家4A级景区。
作者对万绿湖向往已久,但一直没机缘成行。2017年五一长假期间,终下决心自驾而游。面对湖山美景,诗情难禁,寄托一种寻幽探静,淡泊红尘的情思。
画堂春·可园
琼台玉宇影幢幢,芝兰馨绕华堂。
松山湖影上回廊,妙境赛仙乡。
寻梦故人香径,百花依伴修篁。
可心胜境任徜徉,思恋意悠长。
注析:画堂春,是词牌名,49字,平声韵。
词谱如下: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中”代表可平可仄)
这首画堂春,是作者于2019年10月下旬,应广东省楹联学会和东莞可园博物馆邀请,随从化楹联学会前会长陆桂昌、会长张秀和、副会长萧卫芳参加联颂可园雅集所撰。
可园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四大名园迄今为止保存和重建最好的名园。词中的“松山湖”“回廊”“故人香径”等都是景点名称。园主是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武将文人张敬修,因战功卓著,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张颇有儒雅文人之风,在军旅仕途起伏之间,喜诗书、弄琴棋,邀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等名人雅集挥毫,更筑起一座传世的名园“可园”。
〖七绝〗
游清晖园
题记,作者游清晖园有照片发到微信群,文友冯杰雄题诗:《观游清晖园玉照吟》:
清晖园里客光临,古建筑中树影深。
但看从容抒笑脸,岂无雅兴即题吟。”
这便引起作者答冯杰雄:
清晖园美我初临,榭阁青丛绿影深。
自驾长途神已疲,诗情寡淡实无吟。
憩后有作:
名园只合人稀访,节日红尘滚滚临。
一角清幽成胜景,从容抒发作微吟。
注析: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构想处处体现“移山水之中,尽赏曲径荷风”之妙。得灵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的名句“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故而取名“清晖”。此乃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作者对清晖园慕名已久,适逢2018年五一长假,便自驾与老伴往游。园林真美,且人文历史深厚。
两诗都为写实,景情俱真。
〖七绝〗
通天蜡烛(二首)
一
峻岭嵯峨盈碧翠,青峰一座艳花红。
人间燃起通天烛,欲为凡尘逐晦朦。
二
杜宇啼红生异景,一峰如火万花荣。
人间燃起通天烛,暗处可曾照个明?
注析:通天蜡烛是广州市从化区一处很独特的景点,更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景点。这是一座雄峻的山峰,海拔1047米,长满杜鹃花,每年四五月间,山上杜鹃花盛开,漫山猩红,仿佛一柱燃烧着的耸天蜡烛,故得名通天蜡烛。令人称奇的是每逢月满,山顶祥云缭绕,王气浩荡,因之有“王云盖月”之称。
《通天蜡烛》二首,可圈点之处是不停留于单纯的状景描画,而是根据蜡烛通天的意象发挥联想,与社会正义融合一起,这就有了“逐晦朦”及“照个明”。
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有词《贺新郎·述诗二首》,第二首上阕如此说:“经世文章要,陋诸家、裁云镂月,标花宠草。纵使风流夸一世,不过闲中自了。哪识得周情孔调?”其意非常明确,就是说写诗也要入世关注社会人生。如果总是单纯地写“风花雪月”,即使领一时风骚,文学艺术价值不高,终究没多大意义,只算作闲中打发时光罢了。因此,吟诗填词,努力贴近生活、切入社会人生非常重要。
〖七绝〗二首
秋游观音山
逸趣寻秋上圣山,森森绿树水潺潺。
通幽曲径生灵气,渐近蓬莱远俗凡。
阳春崆峒岩
崆峒岩奇耸郁葱,亦岩亦庙别玲珑。
探微证道诚非易,妙在通玄顿悟中。
注析:秋游观音山和阳春崆峒岩这两首诗,读来有点令人感觉作者遁世离尘、寻仙访道、探求玄虚的感觉。
南宋英烈文天祥在他的《悟道诗全录》中有两名句:“英雄到老皆归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意思是说,英雄好汉老来都皈依佛教,修禅悟道;老将军退伍归田,再也不理会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了。换句话说,就是退休之后,别再过问原先从业的敏感问题。
作者虽非英雄,也谈不上宿将,但毕竟是一个在社会经风历雨大半生的老叟,与文天祥这两名句是暗通心曲的。厌烦红尘世俗,寻求清静、超脱,有意禅静悟道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这两首诗语言浅白,本不需多作注析,只是“探微证道诚非易,妙在通玄顿悟中”有些玄奥,在此尽作者所理解说明一下,以供参详。
探究精微以证道之不易,千真万确。老子就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不能用文字解说的,论证之难啊!
道,在华夏儒、释、道三教中,各有含义。儒家主张入世,道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道核心是仁,行仁、义、礼、智、信而功成。功成则身退。居林泉修身养性,甚至转而寻仙学道(这是儒道合一,先儒后道),如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
释家之道就玄多了,要通过禅定开悟证道。外不着相为禅,内不意乱为定,外禅内定为之禅定。禅定修行,渐悟或者顿悟,见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开悟而明心见性,这性即是性灵,也即是世俗所说的灵魂,灵魂往西方极乐世界,了却生死,不再坠入六道轮回,这是佛家至高的道。面对一般大众而言,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的一切,都是苦海,因而要放弃各种欲望,寄希望于来世。这是消极的,麻醉人的心灵,理应批判。不过佛家主张的对弱者慈悲、大爱、奉献、弃恶从善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道家的道,根据道教经书考证,道的含义是指“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简而言之,“道”是宇宙、阴阳万物之根本,是万事万物变化之维系。欲究其底蕴,通俗而言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对人生总的来说是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相对于释家的禅定,道家亦有坐忘,“至虚极、守静笃”,通过炼“内丹”而强身健魄甚至肉体成仙。有丹成和灵魂出窍的说法,凡人觉得有些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