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水,那船,那人

那水,那船,那人

———记板桥实训基地的老师们

(许进军)

那 水

清晨当人们还在沉睡中,板桥早已在汽渡的呜呜声中开始了一天的繁忙。“暮霭沉沉楚天阔”,不知是何时,天地造物开辟如此的情景。是诗人笔下散漫的狂野,亦或梦中夜的宁静,就这样天天的流淌,天天的不息,多少岁月在水中溜走,多少人事的变迁在眼前,而这流水依然如故的奔流。当太阳展开红色的翅膀,一个新的和颜的日子,在水平面的推力下一跃而出,波光粼粼的轻快,拍打着船只,拍打着码头,怕打着人心,也拍打着那粼粼的倒影;某一日,狂风四起,大雨倾盆,不见面目地到处冲撞,吓走了那喜飞的鸟儿,逼停了前行的船舶,惊扰了人们一天的心情;而多时,那水慢慢地流着,两岸的风景虽不见得如想象的美妙,也还是静静地做着绿叶的梦;人们在初见的惊讶后,在慢慢的日子里,在平静水面的波光里,渐渐地忘却了关于荒芜与偏远的芥蒂,往来于此的人们,在记忆里永远印下了曾在这里停泊的“四兄弟”“育海”“龙山”“育航”“育睿”。

那 船

“育海”“龙山”“育航”的年月,虽说可以记数,今之海院人已多不知晓。或许想象中锈迹与斑驳,只是增添了对于过去黄昏般的回忆。而在江中停泊的“育睿”,则是人们的老相识了,那精确的描述“载重吨 5000T,总长 129 米,型宽 18. 6米,高度 32. 5 米,型深 5. 85 米,总吨 4706. 00T,净吨 2360. 00T,舱容 7642. 5 立方,具有艏楼、舯楼、艉楼及 18 个货舱,虽没有振动感官的魄力,却让迫切的学子好奇顿起。在入校以来的日子里,“育睿”便时刻在传说中进入学子的梦里。或许梦里,“育睿”是泰坦尼克的化身,曾载着青年的理想与爱情去远航;或许梦里,“育睿”是家门口那熟识的一叶扁舟,有着磨圆了的橹,透着家的温馨。当某日,一脸惊奇的孩子们来到这里,首先想到的是我们的“育睿”,也许他没有想象中的庞大与豪华,也没透出关于温馨的气息。但是,正是“育睿”,给了学子们对于职业的全新认识,这不仅仅是机械上的认知,技能上的掌握,而是遥远的梦落地后喜悦,随后另一个理想在这里轻盈飞起。托起梦想的不仅仅是“育睿”,还有每日坚守在这里的默默的人们。

那 人

江水每日在这里或缓或急地流着,四季随着两岸的颜色变化着,板桥建立至今的 37 个春秋平缓地演绎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华载易逝,功业共铸就,正是一个个曾经有名无名的奉献者,在这里共谱板桥的“育睿”之歌。他们当中有的已鬓如霜,有的正值壮年,有的风华正茂,一年一年,一代一代,无数的老师们把这遨游四方的梦想传播到天之涯,海之角。而今天,柯金丁、刘昌华、高超,张金荣、卢忠财,黄坚六位老师正接过接力棒,在板桥的流水之上,在“育睿”的甲板之上,奋力追逐着。

柯金丁、刘昌华、高超三位老师在板桥已经有一年了,作为刚刚毕业于航海院校的学生,怀揣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的梦想,带着几分稚气未脱的书生意气,在这里敢于吃苦,勇于拼搏,任劳任怨地投身于海院的实训基地建设。从来到板桥的那天起,他们就以板桥为家,以学生为朋友,以教育为己任,孜孜不倦地在这里奋斗着。当每一批的学生即将到来的时候,他们积极做好与校本部相关人员的联系工作,确保每批学生安全到达。虽然每批学生在这里实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但从踏上板桥的那刻起,学生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几位老师的悉心安排。为了使每批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柯金丁、刘昌华、高超三位老师认真备课,虚心请教,认真教学,确保每个环节的万无一失。他们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上,师生为知识高谈阔论;宿舍里,师生谈生活的温情一片;操场上,师生为竞技挥汗如雨;食堂里,师生共进餐笑声不断。虽然学生流水一般的轮换着,但是几位老师总是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迎送着每一批学生,迎送的瞬间蕴藏着难忘的故事。

这故事里,讲不完,忘不了的还有另外三位老师,他们是外聘轮机长张金荣、大副卢忠财,合同制职工黄坚。作为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专业人才,他们主动放弃了优越的待遇,投身板桥,教书育人。在这里,三位老师不是学院的正式员工,但他们的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早已忘却他们的身份。丰富的航海经验,幽默的谈吐,爽朗的作风,使得他们的教学极富感染的力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板桥小小的天地里,他们是学生“课余饭后”的谈资,某个动感的手势,某句肺腑的真言,都为学生所津津乐道。他们给学生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他们对于吃苦耐劳的阐释。在航海的生涯中,他们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面对恶劣环境,他们总是坦然处之,而这种精神一直延续到他们的教学中,在教学的任何环节,他们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从点滴处培养高品质的航海人才。

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板桥已少有了往日的平静,或许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改换新颜。但是,流水不断,“育睿”不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