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也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该书是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乘权、吴调侯叔侄俩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编选而成。吴乘权,字楚材,他一生研习古文,好读经史。吴调侯,精通“古学”而“才器过人”,其一生主要经历是在家乡同叔父一道设馆讲学。此书正是他们为学生选编的教材。

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该书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影响很大,鲁迅认为它与《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古文观止》全书一共有12卷,以散文为主,兼有骈文。从中国古代散文中裁花剪叶,遴选了上起先秦、下迄明末的优秀散文222篇,兼顾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的作品,并以时代为经,以历代作家作品为纬编排,是公认的优美散文范文。其中,又以《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历史散文,《史记》等汉代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的代表人物韩、柳、欧、苏的散文为重点,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以上。

散文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等派别以及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之“古文”,应该是指骈文与制义文(八股文)之外的文言散文,此书主要包括了传、记、论、书、序、表、诏、赞、碑文、墓志铭、散赋、疏、策、祭文、寓言等,体裁十分完备;同时此书也选了如《滕王阁序》《北山移文》等四篇骈文,以见此体裁之一斑。

《古文观止》之“观止”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之“季札观周乐”(见《古文观止》卷二):“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谓:“我所观赏的乐舞已达到最高境界,如果还有其他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所以“观止”有观赏到极致、高境界之艺术的意思。此书借用此词,是对所选古文思想内涵与艺术境界的高度赞誉。

本书在思想上推崇儒家传统的思想观念,并以此作为遴选的尺度,追求所选文章思想意识的正统;在艺术上,注重文章的构思、布局、谋篇、辞藻、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比较讲求语言艺术的表现,注重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注意音、形、义的奇妙的表达方式。

总之,本书所选的文章文质并重,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重点作家和作品。由此可以纵观古文发展的源流,也可以分析各个作家的不同风格。每篇文章又都有简要的评注,辅助读者理解文义,掌握行文的章法。加以入选的文章基本上均为久经传诵的名篇,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金克木先生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这正是我们注释和赏析这部《古文观止》的根据和价值所在。


解译者

2014年2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