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生如夏花

代序 生如夏花

时光荏苒,我们眼里的元红愈发年轻、贤淑、干练。喜爱她的学生、朋友、师长都在关注着她的发展,见证她一路的艰辛和无助,理解她作为母亲抚养、教育儿子的不易和苦衷,以及两年前她进入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工作的忘我和执着……

看着她的改变,看着她的成长,看着她在一天天进步,真心地为她高兴。相由心生,如今,她身上散发着一种成熟知识女性的特有气质,相信这是她这么多年知识积累的结果,是她生活阅历的沉淀,更是老天对她创建公益基金会、奉献爱心、孝敬父母的回馈。

作为《半夏花开》的第一位读者,我有幸在元红笔下浪漫、温情、笃定且趣味盎然的文学世界里徜徉。纵观全书,有“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的清新之感。

第一辑散文体小说诗情画意且引人入胜;第二辑“旦复旦兮”,记录元红在复旦的工作,与复旦人交往的所感、所想;第三辑“家人家事”,展现她与父母、儿子及家人的生活趣事;第四辑“漫步人生”,写了她与朋友、闺蜜之间的知心交流及人生感悟;第五辑“欧美散记”是她的一束游记。

第一辑写魔都知识女性半夏与“大叔”已婚男的错位爱情故事。半夏坠入情网,从缠绵悱恻到挣扎逃离,多年洁身自好,苦苦地等待与守候,才遇到一个称心如意的“灵魂伴侣”,然而爱恋对象却是已婚男,她在纠结、逃离过程中掺杂着各种情愫。好在半夏是理性的知识女性,最终还是斩断情丝,“放爱一条生路”,重新开始充满阳光的新生活。

在“旦复旦兮”中,元红描绘了教育工作的繁忙与感悟。她出任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外联与发展部主任,在如陀螺般的忙碌中悟出:没有夏之绚烂,何来秋之静美?坚定余生要惜时、惜缘、惜人生。在追悼钱谷融大师的《化作春泥更护花》中,钱先生在元红笔下就像一个语言幽默的老小孩,大学者极为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

众所周知,家永远是每一个人避风的港湾。在第三辑中,元红写了自己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内容触及与父母、儿子间浓浓的亲情。元红老师学养深厚,她亲切、和善、谦逊而优雅。游记《人生的奖牌》记录了她陪父母爬大别山最高峰白马尖,父母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收获了人生的奖牌。而在另一篇同样写陪父亲爬大别山铜锣寨的《跨越心中每座山》中则写道:“当艰辛抵达山顶,方知‘一览众山小’和‘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元红积极的人生观在优美的文字中悄然显现,对父母的爱心、孝心也凝聚在点滴细节中。

与此同时,第四辑的文章生动体现了元红本人孜孜不倦的修炼与日益丰盈的学养,以及作为知识女性的日常生活智慧。《性灵之光》等不少文章,写如何素衣清肠,修炼内心,放下贪嗔痴,领悟幸福的来源,让自己变得喜悦笃定,不慌不忙地向真、向善而行。

元红老师的成长与她不怕吃苦、严于律己的精神息息相关。在岁月的历练中,她走过了那些迷茫和彷徨的日子。而今,那些痛苦已然成为她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她在今后的人生中素履之往,无惧风雨。

在前行的过程中,元红并没有忘记观赏沿途的风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她感念人生际遇中一切或短暂或绵长的相遇。因此,在第五辑中,她专注写旅途,在其收录的“欧美散记”中,写得最好的是《巴黎之缘》。塞纳河的落日晚霞,埃菲尔铁塔的霓虹夜景,香榭丽舍大街的奢华,巴黎的露天酒吧,以及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错失邮轮晚餐后意外收获一顿价廉物美的法国海鲜大餐。由此她悟出,人生不必为错过星星而哭泣,或许太阳在等你。漫步在人生的画卷中,她“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她的这番洞明世事仍能永葆初心与安详的精神境界,着实令我感佩。

读罢《半夏花开》,意犹未尽、掩卷长思。元红用她简洁、温情、含蓄的文字,向读者倾诉她的心语,这些温和委婉的语言,像山泉,像清溪,在叮叮咚咚地流淌。而不经意间,文章也承载着一些理念:有自己热爱的领域,这个世界才变得可爱;全力以赴,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价值;不满足于安逸,以前进的姿态去尝试新的事业才会越活越精神;山顶看来遥不可及,只要一步一步登攀终会到达。真可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觉得,文理相融、有益有味、有情有趣、亲切平和是《半夏花开》的特色。

朱大建

2019.8.1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