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高校开展杰出校友评选活动的建议

三、对高校开展杰出校友评选活动的建议

中国校友会网在大学排行榜中对“杰出校友”指标等级和权重的提升,会引起关注中国校友会网排名的高校对校友工作的重视,也一定会有更多的高校开展杰出校友评选。高校校友会作为校友服务工作的执行机构,一定要对杰出校友评选做出合理的规划。

1.制定完善的评选制度

作为一项评选活动,杰出校友评选应该也必须制定相应的评选制度,以期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地开展评选活动。开展评选活动的高校应根据自身或兄弟高校的经验,结合学校特色制定《杰出校友评选办法》或者《杰出校友评选细则》,使杰出校友评选制度化、规范化。评选杰出校友在一定意义上是高校总结过去的人才培养成果、扩大学校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得力举措,所以结合周年校庆活动开展评选活动是不错的选择。高校普遍重视逢5、逢10的周年校庆,而每5年开展一次杰出校友评选从时间上看也比较适合。至于每届评选多少名杰出校友,笔者认为符合条件的校友多就多评,符合条件的校友少就少评,只要评出的是真正杰出的校友即可。

2.明确评选范围

杰出校友的评选对象肯定是校友,所以对评选对象的界定其实就是对校友的界定。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给校友的定义都是“在同一个学校、大学、研究院(所)学习、工作和进修的人,称为校友”,“以学校为标准,不以班级为标准”,“曾经在籍(肄业、转学)的学生也在校友范畴”。在美国高校中,较为普遍接受的校友概念是指在大学中接受学历和非学历教育的人以及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如兼职教授、知名人士等)。国内对校友的界定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泛化地认为是在学校接受过学历教育的人以及工作过的教职工,而中国校友会网的校友界定标准是“高校毕业生”,这一标准似乎不太为多数高校所接受。笔者认为,只要符合“校友”的身份要求,就都在杰出校友的评选范围之内,不应该再附加“工作多少年”“是否毕业生”等条件,除非高校不认可他们是校友。

3.制定具体的评选条件

评选条件的制定对杰出校友评选尤为重要,即高校把具备什么样条件或身份的校友看作是杰出校友。中国校友会网认为杰出校友是指高校毕业生中杰出和优秀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公益慈善模范人物和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等。不管这一标准合理不合理,至少是明确的,符合条件者就可以上榜。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杰出校友的评选条件太过于笼统,而在评选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标准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又会伤害校友的感情和积极性。高校校友会可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摸底,了解校友们的发展情况,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准提出具体评选条件,这会使自认为达不到标准的校友主动弃权,并激发其靠拢这一标准的积极性。

4.丰富评选程序及方式

评选杰出校友看起来是官方行为,因为有高校的参与和主导,但实质上也能算是一个校友活动,因为评选的对象都是校友,所以在评选中要多考虑校友的参与度。在推荐过程中可以增加校友联名推荐环节,把官方的学院推荐、半官方的地方校友会推荐和非官方的校友联名推荐方式结合起来,真正把有影响力、公认的杰出校友推荐上来。评选委员会应该吸收一部分校友代表和在校学生代表参加,在投票环节可以考虑运用评选委员会投票、校友投票、在校学生投票相结合的方式,以扩大评选活动的参与面。表彰环节更多的是为了宣传杰出校友,可以结合校庆活动开展杰出校友访谈、杰出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在宣传杰出校友的同时,也为在校学生树立榜样、模范。

5.杰出校友形象的“平民化”

按照中国校友会网评选杰出校友的标准,高校杰出校友似乎都应具有“高大上”的形象,而且也不需要评选,只要达到标准要求就可以直接表彰。如果是这样来评选杰出校友,显然失去了评选活动本身的意义。当然,国家领导人、省部级干部、将军、院士都是非常优秀的,以其作为杰出校友无非是高校向社会高调展示其办学实力、成果的一种途径或机会。如果高校非要把他们评为杰出校友,那么是否可以在制定评选办法或细则时,明确这一类型的校友都算“当然杰出校友”(名称可以商榷),而把评选活动的工作重点放在扎根基层、长期奉献、取得显著成绩的校友群体中,让杰出校友真正平民化、亲民化,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