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总序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先生倡议和一大批著名作家的响应下,于1985年正式成立的国家级文学馆,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学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书籍和期刊,以及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书信、日记、录音、录像、照片、文物等文学档案资料,为文化的薪传和文学史的建构与研究提供服务。建馆三十多年以来,经过一代代文学馆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性文学博物馆,并正朝着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料中心、展览中心、交流中心和研究中心的目标迈进。
为了加快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中心建设的步伐,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决定从2011年起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并希望把客座研究员制度与对青年批评家的培养结合起来。因为,青年批评家的成长问题不仅是批评界内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对于整个青年作家队伍乃至整个文学的未来都具有方向性的问题。青年批评家成长滞后,特别是代际层面上“70后”“80后”批评家成长的滞后,曾经引起了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普遍担忧甚至焦虑。因此,客座研究员的招聘主要面向“70后”“80后”批评家,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个学术平台为青年批评家的成长创造条件。经过自主申报、专家推荐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会的严格评审,中国现代文学馆已经招聘了4期共41名青年批评家作为客座研究员。第五批客座研究员的招聘工作也已经完成。
7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客座研究员制度行之有效,令人满意。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钱小芊在第四届客座研究员离馆会议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设立客座研究员制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提出了希望。首先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特别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切实加强文学批评的有效性。其次是要真切关注文学现场。作为批评家,埋头写作是必然的要求,但也非常需要去到作家中间、同道人中间,感受真实、生动、热闹的“文学生活”,获得有温度、有呼吸的感受与认识。因此,客座研究员要积极关注当下中国的现实和文学的现场,与作家们一起面对这个时代,相互砥砺,共同成长。
作为“70后”“80后”批评家的代表,他们的“集体亮相”,改变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和结构,带动了一批同代际优秀青年批评家的成长,标志着“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群体的崛起,也预示着“90后”批评家将有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为了充分展示客座研究员这一青年批评家群体的成就与风采,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决定推出“中国现代文学馆青年批评家丛书”,为每一位客座研究员推出一本代表其风格与水平的评论集。我们希望这套书既能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收获,又能够成为青年批评家们个人成长道路的见证。丛书第1辑8本、第2辑12本、第3辑11本,已分别在2013年6月、2014年7月、201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在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现在第4辑10本也即将付梓,相信文学界、学术界对这些著作会有积极的评价。
是为序。
中国现代文学馆
2018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