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中华之光

点亮中华之光

1981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召开原理性样机鉴定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论一出,皆大欢喜。王选却有隐隐的不安。他比谁都清楚,原理性样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根本不适合走出实验室。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其他国家的自动照排系统也会进入中国市场,为了避免在市场上一败涂地,王选从1979年就开始了可以实用的Ⅱ型机的研制。

王选并非在杞人忧天。到1984年年底,就连电子工业部资深专家也开口说北大系统太落后,还是引进为好。一时间,国内出现了好几种国际品牌的照排系统。

憋着一口气,王选和科研团队加紧了Ⅱ型机在新华社成功运行的脚步,甚至放下“如果不成功,国家拨给的印刷经费全部退回,北大一分钱也不要”的话。连续3个月,王选团队时刻不肯松懈,紧盯系统,克服一个接一个的故障和难题。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下,88期《新闻稿》与12期《前进报》顺利印刷出来。他们松了一口气,给这台机器取了个大气的名字——华光,依靠中国人的力量,点亮印刷技术革命的中华之光。1985年5月,华光Ⅱ型机终于得到了“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投产”的鉴定书。

1981年,汉字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通过鉴定,右侧为排出的第一张报纸样张

然而,1985年7月,王选访问做照排系统的美国HTS公司,和HTS总裁见面时,人家几个小时前才从北京飞回来,带回来的还有一纸与某大报签订的价值430万美元的合同。王选心里拔凉,他们的Ⅱ型机即使两个月前刚刚通过国家级鉴定,依然乏人问津。

王选知道,要与国外竞争,必须不断改进系统。半年后,华光Ⅲ型系统正式面世。这是我国第一个实用科技排版系统,能够方便而规范地排印各种复杂的公式、符号和表格,此后接连斩获全国首届发明协会发明奖、北京地区电子和信息应用系统一等奖、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终于迎来了迟到的荣誉,获得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而王选也被授予1987年首届毕昇奖。

“5年之内,我们把国外所有的厂商全部赶出中国。”直到此时,王选也没有忘记自己从HTS回来之后说过的话。此后的岁月中,华光Ⅳ型机又在中国印刷出版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1989年底,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国外公司终于撑不住了。汉字的复杂实在超乎他们的想象,几经拖延,他们还是无法让自己的系统与汉字兼容,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家公司退出中国市场。除了让王选耿耿于怀的HTS,这份名单上还有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IPX公司,以及日本的写研、森泽、二毛等公司。其中,HTS最终以破产结局。

外商走了,中国的产业自然要站出来。早在王选的系统还备受争议时,时任北京大学校长丁石孙就提出了开设校办产业的设想。1985年,北京大学科技开发公司正式成立,1989年,经电子部批准,华光系统由原来一直在潍坊生产,改为由北大新技术公司和潍坊共同生产销售。后来,北大与潍坊华光分手,系统也要重新换一个响亮的名字。

“干脆就叫王选激光照排系统吧!”有人提议。王选直摇头:“激光照排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用我的名字不妥当。”

经过慎重的挑选,“方正”从上百个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根据应征方案,“方正”的典故出自《汉书·晁错传》,原文说:“察身而不敢诬,奉法令不容私,尽心力不敢矜,遭患难不避死,见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以亡能居尊显之位。自行若此,可谓方正之士矣!”

说来说去,就是取其正直磊落的含义,同时也包含了这群人的理想——科研要严谨求实,待人要诚恳无私,经营要诚实守法,发展要包容博大。

命名这天,是1991年3月8日。随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联合推出了新一代电子出版系统——“北大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即方正91型系统),也是他们做出的第五代产品。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黑白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系统。这个战绩,让方正成为一代传奇。

1985年,新华社印刷厂的试验车间里,王选(右一)向周培源(左二)、卢嘉锡(右三)、黄辛白(左一)等领导和专家介绍华光Ⅱ型系统运行情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