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之独立个体论

《瓦尔登湖》之独立个体论

工程物理系

赵纪仲

《瓦尔登湖》开篇的《经济篇》可谓是全书的纲要之篇。梭罗在其中阐述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初衷和意义,并探讨了不少社会现象与问题。而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关键词,便是“独立性”。

梭罗认为个体的独立性是人的灵魂与价值的根源。而人们由于不合理的欲望膨胀,在横流的物欲中迷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从而背上贫穷、骄奢、劳苦、糜烂等各种各样的枷锁,导致了生命的无意义消磨。为此,他选择短暂地脱出社会、来到湖畔隐居,正是为了在与世隔离的自然环境中找回自己的独立性,寻求灵魂的解放。

在我看来,自信、自尊、自立、自强、自主、自由,这些都包含在个体的独立性中。能够自力更生、自主思考,作为个体的独立性是一个人灵魂的价值所在,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思想家所谓的“本心”“本真”,也是独立性的代名词。若一个人丧失了独立性,他就失去了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只不过是一个在社会机器中无意识运作的零件。

诚然,作为独立个体的人,通过相互接触交流产生了社会。在社会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资源调配、社会分工,也因而诞生了阶级关系,伴随产生了剥削与压迫;由于集中了群体的力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体系,可以完成更宏大的目标,从而带来欲望的膨胀。而且在社会的演进过程中,一套普遍为人接受的价值观被建立起来,并强制性施加于每一个人的身上,遑论对错。在这样的过程中,个体的独立性受到撼动,甚至存在被抹杀的情况,这也都是事实。

社会和文明在不断演进。人们从其中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副产物的影响,逐渐失去了自然纯真,这是社会性带来的固有矛盾。在历史上的不同阶段,这一矛盾时常激化,使得文明的利与弊孰轻孰重变得无法分辨。

因此,在不同时代都有人站出来大声疾呼,痛斥物欲横流与阶级压迫,并转为批判文明本身的存在。梭罗在《经济篇》中称“野蛮人没有跟文明人接触因而没有堕落”,痛斥“文明含有何等的污浊秽臭”;庄子在《胠箧》中说“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绝圣弃知,大盗乃止”。在这些话语中,他们表达了对摒除文明弊端、返璞归真的向往,其实质也是对独立性的一种追求。

在梭罗的观点中,一个人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充分发挥独立性,完全自给自足,仅有自己为自己劳动,也仅有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他在瓦尔登湖畔的生活中也始终躬行自己的理念:自己造屋、耕种、渔猎,几乎不依赖外界社会地生活了两年。

同时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有助于约束人的欲望。好比一个人要独自造一艘能独力驾驶的船,那他自然不会奢求造一艘巨轮,因为力不能及也无法单人操纵;相反地,一只足够大小的独木舟即可满足他的要求。这样人就更能认清自己的需求,从而不致变成欲望的奴隶,也不会被他人榨取价值、渔翁得利。

由此推演,如果能够人人独立,切断与他人的社会联系,自给自足,不就达到了最理想的社会条件么?古今中外许多哲人,都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庄子《逍遥游》有云“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其所恶乎待哉”,追求无所依凭的极致境界,也是对充分发挥独立性的期冀;而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便是《老子》中所言“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受儒家理念影响的士子们往往选择归隐山林,佛教徒则力图修行而遁入空门,亦与此类似。某种意义上而言,西方哲学概念中的“乌托邦”也不过如此。

然而,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成立的。从生物学上来讲,种族的成功繁衍与演化需要频繁的基因交流,这就需要不同个体的密切往来,因而这种隔离状态必将导致种族发展停滞,直至覆亡。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落后而脆弱的生产方式,极大地限制着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将被生产力的发展推翻。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为了人类整体的发展,社会关系是必需的。《经济篇》中梭罗谈到文明“能使种族的生活更臻完美”,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与其相对,这种独立个体论并不适合用作社会发展的蓝图。

但我认为,独立个体论自有其积极意义。在认同自己是一个社会人之前,我首先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主与自由的权利,自立与自强的义务。我虽然身处社会中,但不应甘于沦为一个符号、一个标点。我要保持自己清醒的、独立的意识。不让欲望与压迫成为我的枷锁,不让歪风邪气、暗流汹涌封住我的眼与口。因自律而自由,因自尊而自强,因自知而自信,始终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坚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并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成为一个灵魂高尚的人。这称得上是独立个体论对于个人发展的指导意义。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独立个体与社会人,彼此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矛盾的两面之间寻求平衡点,这是一个玄妙且持久的难题。但愿我们心中常存一片如瓦尔登湖般澄静的天地,在那里始终住着独立的自我。这样,当我们置身于社会洪流中时,步伐就会更加坚定。

0009-0002

作者简介:

赵纪仲,男,来自北京市海淀区,毕业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16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母校寄语: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尽管人的行动受到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但绝大部分的外因都要通过内化于心才能影响我们,所以归根结底,决定自己命运的还是我们的内在,是我们自己。所以不要消沉,亦不要轻浮;不应止步,也不应盲目。保持一分平常心,便能更加明澈;踏实做好分内之事,便能更加坚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中长存一片宁静的天地,纵使将来不轰轰烈烈,亦当别有精彩。

读书导航